世界各國電影節(外國電影節不止有)
2023-06-05 02:08:04 1
作為綜合性的藝術形式以及最具普適性的大眾娛樂方式,電影的影響力無遠弗屆。而以電影為契機設立的各種節慶,在全球範圍內,恐怕沒有上萬也有幾千。要論歷史的久遠、公眾的傳播度,與會電影人的知名度,毋庸置疑首推柏林、坎城、威尼斯這三家,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歐洲三大」。然而,除此之外,其實還有許多體量可能沒那麼大,但獨具特色的電影節存在於世。藉著上海國際電影設立「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的東風,其中的許多「小而美」得以首次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
6月18日上午,九位世界各地不同電影節及相關機構的舵手共聚「一帶一路」電影文化圓桌論壇,探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影節」。這九位嘉賓分別為烏克蘭基輔國際電影節主席安德伊·卡爾帕奇(Andriy Khalpakhchi)、義大利羅馬電影節主席芙蘭茜斯卡·維亞(Francesca Via)、波蘭華沙電影節主席斯戴芬·勞丁(Stefan Laudyn)、菲律賓著名導演及Sinag Maynila獨立電影節創始人布裡蘭特·曼多薩(Brillante Mendoza)、巴西裡約國際電影節執行主席伊爾達·桑地亞哥(Ilda Santiago)、美國紐約亞洲電影節執行主席塞繆爾·賈米爾(Samuel Jamier)、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產業業務負責人瑪吉·麗斯克(Marge Liiske)、與諸多電影節有合作的藝術電影線上點播平臺Festival Scope及Festival Scope Pro創始人亞歷山德羅·拉賈(Alessandro Raja)以及「東道主」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
美國紐約亞洲電影節執行主席塞繆爾·賈米爾
烏克蘭基輔國際電影節:電影人才儲備從娃娃抓起
成立於1970年的烏克蘭基輔國際電影節已經有近半世紀的歷史了。成立之初,基輔電影節主要放映蘇聯導演的作品,進入1990年代後,開始走上國際化的道路。可能因為電影節最初是依託與烏克蘭電影學院的合作發展起來的關係,時至今日,電影教育依舊是基輔電影節恪守的重要職能。
據安德伊·卡爾帕奇介紹,烏克蘭基輔國際電影節主要把關注點放在三大領域:一是不同類型的短片,包括科幻、紀錄、主題片等;二是已經從電影學院畢業的或者非科班出身的年輕電影人的長片作品;此外,電影節還專門設有鼓勵在校學生進行創作的學生電影大獎,
烏克蘭基輔國際電影節主席安德伊·卡爾帕奇
設有學生最佳影片、最佳短片等獎項。最為特別的是,基輔國際電影節還有專門針對兒童的非競賽單元,吸收10—15歲的兒童的創作項目,真正做到了電影人才儲備從娃娃抓起。
義大利羅馬電影節:與威尼斯電影節進行差異化競爭
義大利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節非威尼斯電影節莫屬。不過,和坎城電影節相同,威尼斯電影節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其實並不那麼友好。它更多的是為世界上最傑出的藝術電影導演提供一個展示最新作品的平臺,同時也通過與會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將這些作品公之於眾。然而,對於義大利本土的普通觀眾來說,作為旅遊勝地的威尼斯,原本就是物價高企,到了威尼斯電影節期間,更是一房難求;加上購票的難度,想要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一飽眼福,談何容易。好在他們還有羅馬電影節,這才是屬於影迷的嘉年華。
芙蘭茜斯卡·維亞坦言,同屬一國,「我們和威尼斯電影節就是競爭關係」。為此,羅馬電影節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觀眾上,不但設立了「觀眾選擇獎」,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電影節中來;還和柏林電影節建立合作關係,讓本土觀眾能在第一時間欣賞到最新出爐的電影佳作。
義大利羅馬電影節主席芙蘭茜斯卡·維亞
波蘭華沙電影節:新片的展映非常重要
培育了基斯洛夫斯基、羅曼·波蘭斯基、安傑依·瓦伊達、扎努西等一眾電影大師的波蘭,素來是藝術電影的重鎮。創辦於1995年的波蘭華沙電影節則另闢蹊徑,致力於為世界各地新一代的年輕電影人提供交流的平臺。
「我們非常堅持每年一定要有很多的新電影。」斯戴芬·勞丁說。那麼,他為華沙電影節尋找的是怎樣的新電影?「必須是好的故事,而且是用現代化的電影語言呈現。雖然講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做到卻不容易。」
不過,年輕的電影人也毋須有怯意,往往對電影懷著更多熱忱的人更容易獲得機會。勞丁說起了這麼一段經歷:「2011年,有次我參加完一個會議,走出會場的時候,有一個中國年輕人手上拿了一堆DVD,那是他自己拍的片子,想向我推薦。昨天晚上,我特意抽出時間跟他見了面。我覺得事情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波蘭華沙電影節主席斯戴芬·勞丁.
律賓Sinag Maynila獨立電影節:為本土電影人提供更多走向國際的機會
十年之前,談起菲律賓電影,恐怕即便是資深影迷也會感到那是觀影的盲區。然而,近年來,菲律賓電影在藝術電影領域漸漸崛起,並屢屢在國際舞臺閃光。2009年,布裡蘭特·曼多薩憑藉《基納瑞》(Kinatay)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改寫了菲律賓電影史。
菲律賓著名導演及Sinag Maynila獨立電影節創始人布裡蘭特·曼多薩
2016年,拉夫·迪亞茲(Lav Diaz)導演的《離開的女人》(The Woman Who Left)問鼎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金獅獎。這跟菲律賓國內電影創作環境的變化不無關係,而曼多薩創立的Sinag Maynila獨立電影節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跟許多國際性的電影節不同,五年前成立的Sinag Maynila獨立電影節主要服務於菲律賓本土電影人,在資金匱乏的現狀下,全力為有心投身電影的年輕人開拓出一條道路。曼多薩介紹說:「我們沒有巨大的政府支持或者其他形式的贊助。我的合作夥伴是一個中國的企業家,他在菲律賓擁有一個發行的公司。」而Sinag Maynila獨立電影節所能給予年輕電影人的幫助主要是兩方面:其一,「他可以把腳本發給我們,如果我們覺得這個項目可行,會給他四萬美元的資助」;其二,「我們也接受已經完成的電影,雖然無法給出商業承諾,但我們會向其他電影節推薦它們。今年,我們就把其中的一部帶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演員本人也來到這裡做宣傳」。
曼多薩還在論壇上表達了他的夙願:「現在我們已經慢慢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贊助了,我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大的贊助商加入進來。我們也想和大型的電影節進行合作,不僅僅在亞洲,也希望更多地在國際上展現菲律賓電影。」
巴西裡約國際電影節:希望用電影節帶動電影市場發展
在裡約熱內盧舉辦的裡約國際電影節,是巴西規模最大的電影節。電影節每年展映的作品大約為250部,包括本土影片和其他國家影片。伊爾達·桑地亞哥透露:「和國家的規模相比,我們電影院的數量非常少,但電影市場的潛力卻是巨大的。」「裡約電影節不僅對裡約來說非常重要,它在裡約的周邊的確同樣具有影響力,因為周邊城市或者郊區的人平時可能沒辦法看到很多的電影。」
巴西裡約國際電影節執行主席伊爾達·桑地亞哥
在伊爾達看來,「裡約電影節可以把周邊所有城市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與此同時,也有機會把影響力擴展到整個國家。最好的情況就是幫助我們把行業影響力拓展到全年。」「我希望巴西觀眾都能夠在大銀幕上看電影,希望我們能夠幫助他們培養看電影的習慣,能讓觀眾更加關注電影裡講述的故事。這是我的夢想,也是我一直想做的工作。」
美國紐約亞洲電影節:由影迷一手操辦
你以為電影節非得要有專業的電影人來當評委,再把作品排個三六九等不可?不一定!我們常說,欣賞電影本是見仁見智。對美國紐約亞洲電影節來說,尤其如此。
已經有18年歷史的美國紐約亞洲電影節,是由一群影迷自發創立的電影節。最初多是放映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電影,現在的選片已擴展至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地區。不難想見,植根全球最不缺文化生活的城市,也是最不缺電影節的城市(坐擁紐約、翠貝卡等多個電影節),更何況還是由一群影迷牽頭,紐約亞洲電影節的篳路藍縷殊為不易。「有好幾年,我們沒有任何贊助,基本都靠創始人透支自己的信用卡,僅僅依靠票房收入苦苦支撐。後來,我們申請到了州政府的補助,又獲得了稅收優惠,才漸漸好轉。」資金不足還不是最大困難,片源不足才是致命傷。「一開始我們去香港的那些電影公司,詢問能不能讓我們的電影節放他們的片子,往往遭到拒絕,漸漸地才有像銀河映像這樣的公司願意提供片源。」
雖然在很多方面無法像大型電影節那麼長袖善舞,但紐約亞洲電影節也有大型電影節無法比擬的自由度。「我們選片完全按自己的口味,而不是按什麼大數據。有些不適合一般電影節的片子,我們會放。所以有的電影,觀眾看完會說『怎麼那麼爛啊』,也有些會讓他們感嘆『真是一部好片』。所有展映電影在我們這裡都是平等的。」「總之,是由一群愛電影、愛分享電影的人構築了我們這個電影節。」
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獎項和單元設置兼具特色及豐富性
地處波羅的海東岸的愛沙尼亞只有130人口,但在首都塔林舉辦的塔林黑夜電影節卻也和「歐洲三大」、上海國際電影節等一樣,同屬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認可的15個A類電影節。據瑪吉·麗斯克介紹,之所以以「黑夜」命名,一方面是愛沙尼亞人習慣在晚上看電影,另一方面是因為電影節安排在每年11月舉辦,在那個時節,黑夜很早就會降臨於愛沙尼亞。
能躋身A類國際電影節,自然有其過人之處。首先,論及主競賽單元獎項設置的全面性,塔林黑夜電影節的甚至超過了「歐洲三大」,包含最佳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配樂、最佳藝術指導在內共八個獎項。其次,除主競賽單元之外,其它單元和附件獎項的設立也是兼具特色及豐富性,有處女作競賽單元、觀眾選擇獎、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國際影評人協會獎等。瑪吉·麗斯克還特別提到:「我們還有兒童和青年電影單元,去年這個單元有來自18個國家的280部影片入圍。」她表示:「文化的多元性是我們這個電影節最關注的部分。」
愛沙尼亞塔林黑夜電影節產業業務負責人瑪吉·麗斯克
藝術電影線上點播平臺Festival Scope:全球電影節展映影片盡收囊中
能在電影節期間,坐在大銀幕下一睹為快,自然是觀眾的首選。但有時天不遂人願,比如工作太忙脫不開身,比如搶不到票等種種原因,會令我們錯失觀影的機會。這個時候,你需要的就是藝術電影線上點播平臺Festival Scope及Festival Scope Pro。
「我們跟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有所合作,會選擇在電影節裡邊展映過的影片,在我們的點播平臺上進行投放,觀眾可自行選擇。」創始人亞歷山德羅·拉賈說,「雖然在影院觀影是最原汁原味的,但現實是很多年輕人已經完全能接受在電腦、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上看電影。」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平臺能夠打破電影節的國家邊界以及電影觀眾的國家邊界,通過這樣的服務就能讓更多、更廣泛的觀眾看到電影節上的電影。」
藝術電影線上點播平臺Fest ival Scope及Festival Scope Pro創始人亞歷山德羅·拉賈
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節要做好「三件事」
作為東道主,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也通過她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工作經驗,談了對於電影節的認識。「電影節的第一個作用就是推廣國際間電影文化的交流,推廣更多的藝術電影給廣大的觀眾。這應該是電影節要做的第一件事。」「第二,電影節這個平臺應該給電影產業輸送更多的電影新人。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創辦了十年之後推出了亞洲新人獎單元;三年之前,成立了金爵獎短片單元;今年,又設立了創投訓練營。我覺得這些單元都是為了中國電影產業,乃至全球電影行業輸送新人。」「第三,時至今日,電影產業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中國票房在世界電影票房中佔第二位,所以電影節這個平臺當然要關注這方面的新氣象。」
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
但有時天不遂人願,比如工作太忙脫不開身,比如搶不到票等種種原因,會令我們錯失觀影的機會。這個時候,你需要的就是藝術電影線上點播平臺Festival Scope及Festival Scope Pro。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平臺能夠打破電影節的國家邊界以及電影觀眾的國家邊界,通過這樣的服務就能讓更多、更廣泛的觀眾看到電影節上的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