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青蛇的特點(情愛與欲望的糾纏之下)
2023-06-05 00:00:44 3
1993年,導演徐克將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改編成電影搬上了銀幕,主演張曼玉、王祖賢、趙文卓、吳興國等,黃霑作詞編曲,張叔平負責造型設計,這部電影,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幕後上員,都是十分豪華陣容強大,幾乎無可挑剔。幾十年後的今天,再來回顧這部作品,依然會被電影打動,流光溢彩,情慾糾纏,人生如此,浮生如斯,電影沒有把答案告訴觀眾,但是每一次的重溫,我都能從電影中得到新的感悟。
1、電影的開篇,法海站在高處,俯視著芸芸眾生,明明都是人,卻面容醜陋,卑劣殘暴,相互扭打在一起,這是個烏煙瘴氣混亂不堪的世界,但只因為他們都是人,所以,法海無動於衷,只是靜靜地看著。
下一個鏡頭,一位白衣老僧,面容慈祥,法海看出了他是蜘蛛精修鍊形,就廢了蜘蛛精百年道行,將它鎮壓在亭下,無論蜘蛛精如何跟他解釋求饒,他都鐵石心腸,沒有一絲憐憫。
法海是一位得道高僧,法術高強,但卻沒有出家人的慈悲,只以人和妖分對錯,善惡不分,終有惡果,蜘蛛精被他收服後,發現蜘蛛精的佛珠上靈氣久久不散。
他第一次懷疑自己。
之後,他在竹林中遇到為產子村婦擋雨的二蛇,本來該降服妖物的法海,看到二蛇在行善事,就手下留情,不僅放過了她們倆,還將蜘蛛精的佛珠留給她們,希望她們好好修煉。
善惡有報,法海廢蜘蛛精道行,將他打回原形,他自己也受魔障困擾,那日在林中產子村婦的身體,時時在法海心中閃現,本該四大皆空,六根清淨的得道高僧,居然也有了情慾。
法海認為情慾就是魔障,就要消滅,然而,法海卻忘了,情慾是人的本性,壓制對抗情慾,就是"存天理,滅人慾"。
在與小倩比定力輸了之後,不僅沒有遵守諾言,反而將過錯都怪在小青身上,為了報復而帶走許仙,逼迫他剃度出家,故意讓白素貞和小青上門要人,自己就可以師出有名,降妖除魔了。
一個虛偽的人,自負法力高強,不敢面對自己的情慾和過錯,為了克制情慾,掩蓋過錯,最終造成了水漫金山,死傷無數,一念成魔。
當他看到白蛇產子時,終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救下了白素貞的兒子。
當小青縱身跳入滾滾河水之後,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喚她"小青",他終於誠實面對了自己的情慾。
2、如果說法海對於情愛欲望,是排除抗拒毀滅在到最後的接受承認,那麼許仙就是在情慾中迷失沉淪。
在沒有遇見白素貞時,他是書院裡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老師,看到學生沉迷情愛女色,還義正言辭出口教育,然而,當他遇到白素貞之後,就迅速在情慾中沉淪,從此留戀於白素貞的溫柔鄉,將聖賢書拋到一邊,法海說他好色貪財,愛了一個又一個,一點都沒有錯。
西湖初遇白素貞,豔美絕倫的容貌,讓他一見鍾情,次日還傘時,迎面走來的小青,妖嬈媚態,笑如花靨,他也看痴了,所以,他會被引誘太正常了,因為這就是他的本性,這也是人的本性。
許仙是個老實人,但也只是個普通人。
小青一引誘他,他就立刻繳槍投降,跟小青摟抱在一起,親熱纏綿,在被白素貞發現後,就灰溜溜的逃走,將爛攤子丟給白素貞和小青。
法海稍稍威脅他,他抵抗不了,就立刻認錯求饒,為了活命可以辜負白素貞的痴情,剃度出家,任由白素貞和小青在金山寺外,跟法海生死搏鬥。
白素貞將愛情當成了信念,認定了人間有情,做人就該從一而終,然而,作為人的許仙,只是將愛情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情慾是人的本能,他早已知道白素貞和小青是蛇妖,但只要自己過得快樂,是人還是妖他都不在乎。
小青刺死的只是他的空皮囊,在生命與愛情之前,他選擇活命放下七情六慾時,他就已經死了,沒有感情的人,活著不過是一具行屍走肉。
3、法海和許仙是兩種人的代表,衛道士和假老實人。
法海表面清心寡欲,一心向佛,把降妖除魔,拯救蒼生掛在嘴上,但內心早已被情慾所困,村婦產子,是新生命的降臨,而生命的起源也因情慾,是人皆有欲望,不敢承認自己的欲望,還要打擊滅絕別人的欲望,打著正義的旗號,夾帶自己的私活,自負又虛偽。
許仙表面老老實實,寡言少語,滿口仁義道德,正直向上,是世俗人眼中的老實人,然而他除了老實和一副俊美的皮囊外,一無所有,而白素貞的出現,讓他應有盡有,如花美眷,亭臺樓閣,人人敬仰,他在發現白素貞和小青是蛇妖時,驚慌失措的逃了出去,還買了雄黃酒,不知道他是為了試驗還是謀害,只是在回家的路上,百姓紛紛感激道謝送禮送物,白素貞救人治病,自己的一切都是因為白素貞。許仙遲疑了,最後自己喝了雄黃酒,他情願醉著糊塗著,也不要改變現狀,醉生夢死,貪戀紅塵。
其實世上本就沒有老實人,那些所謂的老實人,只是披著老實的皮囊,暗地裡為自己謀劃打算,真實又卑劣。
這就是人間百態,眾人都在矛盾中徘徊。
二:情不止一種,每一種情,都一樣珍貴,從來不問值不值得白素貞是修行千年的蛇妖,本領高強,可以呼風喚雨,但她堅信人間有情,做人比作妖快樂,便幻化成人形,勾引了那清秀俊朗的白衣書生,只因為這樣的老實人容易相處。
白素貞愛他,願意為了他從一而終,為了他拋下修行五百年的好姐妹小青,甚至為了他排山倒海不顧性命。
然而,這樣的男人,卻配不上她的付出。
正如小青所說,"你一千年,我五百年,加起來一千五百年修行,就陪他一個人玩兒?"
值得嗎?
一個平凡自私貪婪的男人。
白素貞的那一滴淚,或許就是為自己所流,費盡心思,冒著生命威脅,甚至跟小青鬧翻,最後卻是看到自己的丈夫與妹妹親熱纏綿。
然而,她已經沒有回頭路了,腹中已有許仙的骨肉,她終於成人了,既然是人就該從一而終,原本自由隨性的蛇妖,成了不離不棄的世俗賢妻。
白素貞對許仙的情,值得嗎?
白素貞可以為了許仙付出全部,而小青也可以為了白素貞上天入地,不顧後果。白素貞要當人,體驗人間情愛,她雖然不喜歡但也隨她一同來到人間,白素貞嘲笑她做人沒定力,沒有當人的樣子,可是小青本來就不想做人,在竹林裡修煉,自由自在快樂無憂,她來人間都是為了白素貞,她不愛許仙也不愛法海,她的心裡只有白素貞。
可是白素貞卻為了許仙,辜負了她們的姐妹情。
為了救活許仙的性命,而且盜取靈芝草,被仙鶴圍攻時,小青為了救她以身犯險,她為了救許仙而拋下了小倩,許仙救活後,她為了打消許仙的顧慮,只顧著跟他恩愛纏綿,而為了救她救許仙的小青,早已拋之腦後,不管不顧了。
小青對白素貞的情,值得嗎?
白素貞以為愛情就是人間情,就是人間最美妙的情感,然而人間的情愛,不止一種,白素貞的愛情,是情,小青的姐妹情,是情,家國情懷,也是情。
情,從來就不計得失,不過問值不值得,正因為情,太過高尚偉大,人間的貪嗔痴念,太多醜陋,所以,情更加珍貴美好。
人間有情,從來都是個美好的憧憬和理想!
三;人生如斯,浮生如此,一場修行之旅。法海自負法術高強,幾乎到達了佛我合一的境界,但是他善惡不分,對錯不明,仿佛就是一具維持四界等級的機器,錯收蜘蛛精,讓他開始懷疑自己,開始後悔,在紫竹林中,村婦產子,新生命的誕生,這是人類的起源,然而,他眼中只有村婦赤裸的身體,他心中已有情慾,只是他一直不肯承認,錯收蜘蛛精,讓他明白妖也分善惡,所以他會放白素貞和小青一條生路,還將蜘蛛精的佛珠留給她們修煉。
他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卻不敢面對自己的情慾,最終一念成魔,為了能光明正大除去白素貞和小青,他故意帶走許仙,引誘白素貞和小青上門,為了自己的私慾,最終導致雨水淹沒,無辜人枉死送命。
白蛇產子後,被雷峰塔鎮壓,小青手刃了負心人許仙,法海原本要除了小青,但小青的話點醒了他,他們都是一樣,害死了無數人,先功後過。
小青跳入水中時,法海沒有再叫她蛇妖,而是一聲小青,電影的畫面又回到了紫竹林,是法海又回到了紫竹林,還是他從來就沒有出去,這或許就是他的一場修行,從抗拒抵制情慾,到毀滅大道,再到最後坦然面對接受了一切。
情慾沒有錯,人類就是因情慾而產生,沒有情慾,人類也就不復存在了。
跟法海的抗拒毀滅再到接受面對不同,小青是從好奇質疑再到徹底心死。
小青猶如剛剛出生的孩子,對人間萬物一竅不通,只遵從自己的本性,她可以不顧及旁人的眼光,走累了就掛在樹枝上休息,也可以在屋梁上四處遊竄吃蒼蠅老鼠。
白素貞認為她不懂得人的情感,但小青會因為白素貞和許仙親熱而嫉妒煩躁,會為了了解七情六慾而主動撩撥許仙,會為了吸引白素貞的注意,而故意勾引許仙惹怒白素貞。
其實小青不是不懂得情愛,只是不了解做人的規矩。
她不會哭,是因為她對許仙無情,所以根本不會為了許仙而哭。
但當她看到許仙為了活命,剃度出家封閉而背叛辜負了白素貞時,她流淚了,許仙辜負了白素貞,而白素貞為了許仙,辜負了小青。
她徹底心死了,都說人間有情,但她根本就沒有看到,感受到,她來人間一趟,失去了姐姐白素貞,感受到的只有人性的自私與虛偽,背叛與傷害。
結語:早年,製片人徐楓邀請導演陳凱歌拍攝電影《霸王別姬》時,陳凱歌覺得原著小說太俗,不過是個三流故事,一再拒絕,徐楓女士不死心,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油水,終於讓陳凱歌點頭,而這部《霸王別姬》也成為了華語影壇的巔峰之作。
陳凱歌的評價雖然有些刻薄傷人,但一針見血,被譽為"寫言情的第一人"的李碧華,幾乎將人間的情愛仇怨寫透了,但也有人覺得她格局太小,永遠在小情小愛中打轉,可是,人吃五穀雜糧,受七情六慾,滾滾紅塵,人間眾生,不都是在這情愛中徘徊,有多少人能免俗,不被內心的欲望支配,做到無欲無求了。
徐克導演的《青蛇》將小說的精髓,拍攝得淋漓盡致,雖然在情節上做了很多修改,但主題不變,依然是對人性情愛欲望的探索。
白素貞為了奪回許仙,守護自己的愛情,不顧旁人的生死,呼風喚雨,釀成大禍,最終被雷峰塔鎮壓。
許仙貪戀紅塵,在情慾中沉淪放縱,有了白素貞後,又戀上了小倩,愛了一個又一個,為了活命可以捨棄情愛,最終死在了小倩的劍下。
法海被情慾所困,不願承認自己的過錯,為了遮蓋錯誤,抗拒排除情慾,走向了極端,但最終還是幡然醒悟,接受了一切。
小倩從當初的無知單純,快樂自在,到迷茫煩惱質疑反抗,最終,她也流淚了,但不是為人間的情而流,而是為姐姐白素貞。
電影中,是虛構的人物,但卻讓我看到了現實中的真實情況。
我們每個人都被情愛欲望支配,有人選擇了克制壓抑,有人投降認輸放縱沉淪,也有人坦然地面對了真實的自己,接受承認了內心的欲望,我想這樣的人,可能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