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終極實驗8隻老鼠說明什麼(持續1780天的黑暗實驗)
2023-06-05 05:16:32 1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個世界,那裡沒飢餓、沒有貧窮、沒有疾病,每個人能夠支配的資源也都是相等的、無限制的,那這個世界是完美的嗎?
可能你會回答「是」,因為這就是人類一直追尋的烏託邦最基礎的定義。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也許烏託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完美,它帶給人類的,可能不是幸福,而是毀滅的開始。
誒,這可不是我危言聳聽,因為一個關於老鼠的實驗,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這種可能。
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細思極恐的黑暗實驗。
時間回到1968年7月9日,美國馬裡蘭州的一個實驗室中,誕生了「25號宇宙」。
動物行為學家卡爾宏,將4隻公老鼠和4隻母老鼠放到了「25號宇宙」中。
這裡有吃不完的食物、喝不完的水、恆定的溫度,以及實驗人員的貼心保護,確保它們不會受到外界的幹擾和傷害。
可以說這裡就是老鼠的烏託邦。
不過,這個烏託邦也還不是完美無缺的,它唯一一個缺點就是空間有限。
根據計算,當老鼠數量超過3840隻時,會出現窩巢短缺,超過6144隻時,水資源就會不足,超過9500隻時,糧食就會成問題。
從外面看,25號宇宙是一個長方形的、沒有頂的金屬盒子,高大約1.4米,寬大約在2.6米。
整個空間從中心呈放射狀被分為16個大區,每個大區的牆壁上都放著一個金屬網組成的「隧道」,或者用「梯子」這個詞來描述,會更形象一點。
老鼠通過這些梯子,能夠進入到它們休息的公寓、食物投放點和飲水處。
由於每個立面的最上方是鍍鋅的,非常光滑,所以不用擔心老鼠越獄。
就這樣,在一切準備就緒後,實驗開始了。
而這時誰也想不到,1780天後,在所有資源和環境沒有任何改變的前提下,這8隻老鼠和它們的後代,會無一倖免的全部死亡。
人類為老鼠打造的烏託邦,變成了收割生命的殘酷煉獄,整個過程觸目驚心,讓人不寒而慄。
在詳細介紹這個黑暗實驗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以及它的創造者——卡爾宏。
1917年5月,卡爾宏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叫做埃爾克頓的小鎮。父親是高中校長、母親是一位藝術家。
這樣的家庭環境,讓卡爾宏從小就善於學習,並對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滿好奇,尤其是房前屋後的小動物。
在這種好奇的推動下,卡爾宏走上了生物研究的道路,並一路讀到了生物學博士。
1946年,29歲的卡爾宏來到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從事齧齒動物研究工作。
看著實驗室中任人擺布的老鼠,一個塵封已久的念頭再次浮現,那就是體驗一把「造物主」的感覺。
1947年5月,正好趕上研究需要,卡爾宏決定將心中的想法付諸實踐。
他在馬裡蘭州羅克維爾租了一個穀倉,在其中建造了一個佔地面積約930平方米的「老鼠烏託邦」,然後將5對挪威大鼠放了進去。
根據他的計算,在這個不愁吃穿、溫度舒適的烏託邦中,老鼠的數量最終會突破5000隻。
可實驗進行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老鼠的數量沒有像想像中那樣暴增,而是以200為上限,150為基準,上下浮動,
實驗進行的越久,數量就越接近150隻。
一旦鼠群數量超過150,老鼠們就會拒絕繁殖,並開始出現一些詭異的行為,比如吃土、互相吹氣,毫無目的的聚集在一起,甚至是殘忍的暴力行為等等。
就好像有一種神秘力量,正控制著老鼠們的思想,從而達到限制數量的目的。
卡爾宏以為這是某種巧合,在長達兩年半的時間裡,他一次又一次的重新開始實驗,但那股神秘力量每次都會出現,將鼠群的數量死死地控制在一個極限的範圍內。
一旦超出這個範圍,老鼠們就會出現一些詭異的反群體行為,從而導致人口下降,但降到一定程度之後會出現反彈,然後就這樣反覆下去。
他沒有就此罷休。
在他看來,之所以會出現控制鼠群集體意識的神秘力量,應該是和老鼠們的生活環境有關。
如果改變它們的生活環境,給它們提供更完美的解決方案,是不是就可以躲過這股神秘力量的控制了呢?
在之後的數十年中,他一次又一次的改進實驗環境,建造了一個又一個老鼠天堂,但結果幾乎一模一樣,這股神秘力量仿佛夢魘一般,潛藏在老鼠們的集體意識中,限制著鼠群的人口數量,並控制著它們的行為。
卡爾宏在1962年發表的論文中絕望的表示,老鼠們根本無法逃脫人口密度增加帶來的行為沉淪。
他這個結論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因為,60年代正是美國嬰兒潮出現,以及大規模城市化的時候,大量人口湧入城市,讓很多城市開始出現「大城市病」。
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對當時的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們開始研究這個問題,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而老鼠和人類一樣是哺乳動物,同時也具有社會性和階級性,所以很多人想通過研究老鼠的集群演化,來為人類尋找一個出路。
而卡爾宏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說老鼠無法逃脫人口密度增加,導致 的行為沉淪,就和說人類最後會因為人口密度的增加而滅亡,基本上沒什麼區別。
這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但也引起了一些人關注。
1968年,在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支持下,卡爾宏設計出了一個迄今為止最完美的實驗環境——25號宇宙。
就這樣,1968年7月9日,8隻只有48天大的小老鼠,成為了「25號宇宙」的亞當和夏娃,開始了它們的發展之旅。
在陌生世界闖蕩3個月後,8隻老鼠才安定了下來,開始劃分領地、擇偶和交配。
實驗開始的第104天,第一窩老鼠誕生了。
之後,老鼠的數量開始迅速增加,平均每隔55天就會增加一倍。
20隻、40隻、80隻、160隻,老鼠的數量越來越多,卡爾宏的心也逐漸提了起來,因為那個像幽靈一樣的神秘力量,可能又要出現了。
很快,實驗進行到了315天,25號宇宙內的老鼠數量已經達到了620隻,老鼠們還沒有表現出任何行為異常。
卡爾宏覺得自己這回終於戰勝了這那個幽靈。
但很快,他發現自己錯了。
明明當前老鼠的數量僅為最大承載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它們的生育率卻從這天開始緩慢下降,從最初的55天翻一倍,延緩到了145天加倍。
他知道,那個幽靈又來了。
在自然界中,成年老鼠自然終老的概率並不高,一旦老一輩老鼠死亡,新生代的老鼠就會接替它們的職責,擔任保護領地、保護雌性、繁育後代的角色。
而當某個領地上的老鼠過多時,它們就會主動離開,去開拓新的領土。
但在25號宇宙中,這兩種情況都不會出現。
所以,新生代的老鼠在成年之後,面對的是一個老一輩老鼠健在、領地被徹底瓜完畢的世界。
這種情況別說老鼠了,人類也得懵,所以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中位置的它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但是怎麼辦呢?新生代們根本沒有辦法破解這個局面,它們只能被動的選擇躺平。
慢慢地,新生代的雌性老鼠,開始搬到宇宙高處,那些有社會位置的雌性老鼠,不會選擇的公寓居住,拒絕任何社交。
而那些不屬於任何領地的新生代的雄性老鼠,則開始聚集在宇宙的中心區域,整天無所事事、意志消沉,仿佛行屍走肉一般。
然而,物極必反,極致的消沉之後,迎來的是深入靈魂的狂躁。
一些新生代雄鼠都開始變得極富攻擊性,稍微發出一點聲音,都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慘烈的混戰。
其實,在之前的老鼠烏託邦中,也曾出現過這樣的新生代,但只要將它們放到正常的鼠群中,它們的行為很快就會被逆轉。
卡爾宏以為這次也一樣,但現實讓他沉默了,因為25號宇宙中的新生代們,根本沒有辦法被逆轉,它們的思維和行為被永久性的改變了。
由於空間有限,躺平的新生代越來越多,也就不可避免的會侵犯到那些被瓜分過的領地。
一次、兩次、三次,在不斷的刺激之下,擔任保衛領地工作的雄鼠開始習慣這種侵犯,它們對自己領地的意識越來越薄弱。
對於領地內的雌鼠來說,雄鼠保護領地意識的降低是不可原諒的,因為這意味著自己哺育後代的巢穴有被侵犯的可能。
為了保護巢穴,負責哺育後代的雌鼠們只能自力更生。
漸漸的,它們的攻擊性開始變強,到後來更是直接就放棄了生育,取代了本該擔任保護領地職責的雄鼠。
可怕的是,雌鼠的攻擊性不僅僅表現在對外上,它們開始對剛出生的幼崽進行殺戮,甚至直接吃掉幼崽,在一些區域中,幼鼠的死亡率高達90%,這直接導致生育率斷崖式下跌。
實驗進行到第560天,卡爾宏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出生率和死亡率畫上了等號,人口增長進入了靜止期。
此時宇宙中老鼠的數量僅僅2200隻,這遠低於空間承載上限。前幾個老鼠烏託邦的情況,在25號宇宙中再一次上演了。
6 0 0 天,上一輩老鼠逐漸死亡,新生代開始成為老鼠社會的主要組成部分。
這些在暴力、敵意和缺乏交配環境下成長的新生代們,根本沒有交配、養育或標記領地的概念。
它們聚集在一起,相互攻擊、殺戮、吃掉同伴,我們所有能想到的惡劣、殘忍的行為,每時每刻都在這個宇宙中真實上演著。
不過,也有一些老鼠沒有加入這場荒誕的暴力「狂歡」,它們生活在高處的公寓中,遠離擁擠的鼠群,除了必要的吃喝之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梳妝打扮自己。
卡爾宏將這種老鼠稱為「美麗鼠」,而它們的出現也是老鼠烏託邦覆滅的開端。
在實驗後期,所有的雄性老鼠都變成了「美麗鼠」,這些外表高雅的老鼠孤僻而冷漠,對雌性沒有一點興趣,喪失了所有雄性的本能,可以說它們的「靈魂」其實已經死了,只剩下能夠活動的軀殼。
9 2 0天,烏託邦最後一隻老鼠降生,維持數百天的平衡被打破,死亡率大於出生率,25號宇宙開始平緩的走向滅亡。
1973年5月23日,最後一隻雄性老鼠死亡,在歷經1780天之後,25號宇宙迎來了終結,一個比之前所有老鼠烏託邦實驗更加徹底、更加殘酷的終結。
其實在25號宇宙終結前夕,卡爾宏還抱有一絲希望,覺得可能會出現幾隻小鼠再次復興25號宇宙,但現實反手就給了他一巴掌。
這些老鼠都老了,它們早就過了繁育的年齡,更何況它們的心也早就死了。
1973年,卡爾宏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在文中詳細敘述了25號宇宙的發展過程和最終的結果。
和他1962年發表的那篇論一樣,這篇論文一經發表,同樣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很多人認為,這個實驗可能是對人類未來發展進程的某種預言。
說的更直白一點,它可能預言了人類的最終結局。
畢竟像老鼠這樣簡單的社會都可能走向末路,人類這樣複雜的社會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肯定更多,走向末路的可能性必然更大一些。
另外,雖然卡爾宏本人曾明確表示,他沒有暗示人類最終會走上類似的滅絕道路,但他在論文開篇引用了大量《聖經》中的內容,又難免讓人懷疑,卡爾宏對自己實驗的解讀,多少還是帶了點宗教色彩濃鬱的「宿命論」。
也就是說,卡爾宏從心裡還是認為,人類會有類似的結局。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個觀點似乎也沒有錯,因為烏託邦中的老鼠,所表現出的種種行為沉淪,比如雄鼠能力衰退,變得更加陰柔、雌鼠取代雄鼠職責、對後代關心和培養的下降,以及新生代們社交能力的退化等等等等。
在人類社會中都能看到它們的影子,像鮮肉娘炮、女權主義崛起、丁克一族和躺平主義。
所以說,這2000多隻老鼠的經歷和故事,雖然不是一個絕對的預言,其中的警示性卻是實實在在的。
另外,科技、社會的發展,讓我們為自己打造出了一個越來越像「25號宇宙」的,幾乎不存在生存威脅的烏託邦世界。
但飛速發展的人類社會,會不會暗藏著類似的更大問題和殺機呢,這才是我們需要保持關注和警惕的問題。
最後一個問題,你認為25號宇宙中發生的一切,未來會在人類社會中出現嗎?
(主頁有視頻版,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