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我簡介文案(活動預告要故事)
2023-06-19 07:24:31 1
我們讀小說,究竟讀的是什麼?是跌宕起伏的情節,還是讀完後令人深省的哲理?
小說需要故事嗎?需要。作家李浩說,故事設置是小說成為小說的支撐點之一,即使「不講故事」的小說,本質上也有一個相對鬆散的故事的核;但故事講述是手段,不是目的,小說的目的應當是「對我們習焉不察的日常提出警告」,它「越對生活有意義,其品格也就越高」。
以短篇小說集《自我、鏡子與圖書館》和中篇小說集《鄉村詩人札記》為基本參照,作家李浩這次想和我們談一談他的寫作和寫作中的思考。
本周二晚8點,我們邀請李浩老師在線上進行主題分享:要故事,更要思考
請大家準備好小板凳和筆記本,馬上就要開講啦!
嘉賓介紹
李 浩
1971年生於河北省海興縣。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河北省作協專業作家,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著有小說集《N個國王和他們的疆土》《誰生來是刺客》《側面的鏡子》《藍試紙》《父親,鏡子和樹》《告密者札記》,長篇小說《如歸旅店》《鏡子裡的父親》,評論集《閱讀頌,虛構頌》等。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第十二屆莊重文文學獎,第三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第九屆《人民文學》獎,第九屆《十月》文學獎,首屆孫犁文學獎,第九、十一、十二屆河北文藝振興獎等。
活動介紹
線上新書分享會
要故事,更要思考
嘉賓
李 浩
分享時間
2022年9月13日(周二)
20:00-21:00
通過本次分享會你還將了解
1.寫作的靈感從哪裡來?
靈感是不是時時能夠得到?
它是否會消竭?
我們會不會再也找不到靈感了?
2.思考如何成為故事?
如何選擇最適合表達、
最能承擔這個思考的人物、時代和背景,
如何達到「找不到更好的表達」
「已經到達我能力的最佳」狀態?
3.我為什麼要說?
為什麼會以小說的方式來表達?
它有哪些人性發掘?
它是否提供了「生活如此?非如此不可?
有沒有更好的可能」的思考?
報名方式
相關圖書
《自我,鏡子與圖書館》
著者:李浩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作家李浩短篇小說精選集,所選精品力作包括《飛過上空的天使》《父親樹》《碎玻璃》《二十九個飛翔故事》《虛構:李一的三次往生》《自我、鏡子與圖書館》等十篇。《父親樹》中的「父親」像是一件制服——具有強烈的象徵意味,作者不注重故事的編排與好看,只專注於對人、對世界的鑽探,從而發現並挖掘出一些形而上的存在與思考。《碎玻璃》全篇都是少年視角,但是它的隱喻則毫不含糊地直指成人世界。李浩小說著力描寫意象,其所具有的獨特審美力量,使小說的內容主題擁有了詩歌的「意在言外」的審美特徵,同時也擁有了超越性的、多重的深層內涵。
李浩的小說有鮮明的先鋒文學的遺風流韻,他繼承了先鋒文學的遺產,特別是在敘事策略上,他癲狂地沉迷於複雜、顛覆、往復或拆解之中。因此,李浩的小說少有同時代作家那種鮮明的群體特徵或時尚與肉感。
——孟繁華
李浩踐行了卡爾維諾對新千年敘事的期待,同時保有著中國作家彌足珍貴的在地性,人類視野的豁朗與華北平原的厚重共同成就了他的書寫——既是幻想之書,更是現實之書。
——計文君
《鄉村詩人札記》
著者:李浩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作家李浩中篇小說精選集,所選精品力作包括《故,事》《鄉村詩人札記》《被噩夢追趕的人》《為了,紀念》《變形魔術師》《夏岡的發明》《藏匿的藥瓶》《丁西,和他的死亡》八篇。這些作品涵蓋了現實主義、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等多種小說類型,大多帶有鮮明的先鋒文學的遺風流韻。作者選擇「意象」作為切入點和必要構成因素,如《鄉村詩人札記》中的「詩歌」意象,《藏匿的藥瓶》中的「藥瓶中的人」及「死亡」意象,貫穿小說始終,既具有現實的指涉意義,又具有某種寓言和象徵作用,具有「現實」「虛幻」相互交織的獨特審美力量,相對而言,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塑造則退居其次。李浩的寫作,是對他一貫強調的「純文學」理念的踐行。
李浩的小說不僅有精確的技術,還有狠忍陰鷙的力量,能夠迫近事物的核心,專注「死的艱難」和「生的艱辛」,對人的生活狀態提出存在意義的質詢,屬於「七十年代人」寫作的又一類型。
——李敬澤
李浩有著先鋒且純粹的敘事態度,輕盈又多變的敘事技巧,有著深廣的思考與有趣的表達,他是我始終保有敬意的同代小說家。
——計文君
假若從代際的觀念出發考察當下中國文壇,你就不難發現,在那批越來越引人注目的70後作家中,李浩無論如何都應該被視為一種帶有鮮明另類色彩的存在。李浩的另類色彩,一方面體現為他對於先鋒寫作立場的一貫堅持,另一方面則體現為他對於小說寫作一種自覺的理性思考。
——王春林
如果你想向李浩老師提問
你的問題將有機會被李浩老師抽中來回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