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經濟發達主要指標(看城市富裕程度)
2023-06-18 19:18:39 2
文/劉曉博
怎樣衡量一個城市的「民富程度」?
以前,大家喜歡用人均收入、人均GDP、人均住戶存款等來衡量。
但事實上,人均的數據大多不準確,因為幾乎每個城市的人口數據都不太準確。
一般來說,人口增長迅猛的大城市喜歡少報人口,因為國家要求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規模。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喜歡多報人口,因為人口外流太多不好看。
至於GDP,大家都懂了。當分子和分母都不準確的時候,計算出的人均指標意思也就不大了。
我認為,有三個輔助指標非常重要,可以成為衡量「民富程度」的重要參考。它們分別是:城市的年度個稅總額;頂級富豪的人數;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
這三個指標都不是統計局統計的,也都不是政績考核的指標,所以反而真實性更強。
個稅,就是個人所得稅。只有達到一定收入水平,才需要繳納個稅。另外,在二手房交易中,也有個稅產生。
一個城市的年度個稅總額,可以成為衡量其工薪階層中、中高收入者的指標。
不是每個城市的稅務局,都公布個稅數據。需要研究者在城市的官方網站上尋找,甚至從預算執行情況等報告裡挖掘。網上有一幫數據控,每年都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匯總。下面的數據,就來自他們的搜尋。
上圖匯總了21個城市,最近兩年個稅的數據。
年度個稅收入超過1000億的城市只有上海、北京、深圳三個。上海以2151.8億元遙遙領先,北京為1858.3億元位居第二,深圳為1146.4億元位居第三。
上海每年個稅收入比北京多一個蘇州,或者一個寧波,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上海個稅收入遙遙領先,意味著這個城市白領、金領不僅數量眾多,「含金量」也非常高。
上海的二手房市場,在全國佔比也非常高,二手房交易產生個稅。全國每年二手房成交金額為7萬億左右,上海一個城市就佔了近1萬億。具體數據為:2021年上海二手房成交28.1萬套,成交金額9282億元,套均價330萬元。
北京年度個稅收入比深圳多了700億,差距相當於「杭州 佛山」。北京不僅擁有大量國企總部,還有大量網際網路企業總部和外企總部,所以高收入群體數量也比較大。
深圳在國企、央企、外企總部上的優勢,不如北京、上海明顯。深圳擁有大量本土企業總部,比如華為、騰訊等都為深圳貢獻了大量高收入人群。這讓深圳的個稅收入超過了第四杭州和第五名廣州的總和。雖然深圳跟上海、北京相比還有顯著差距,但跟杭州、廣州相比優勢極為顯著。
杭州個稅年收入位居第四,比廣州多了近100億元。這跟杭州擁有阿里、螞蟻金服的總部,有密切關係。
在個稅最多的6個城市裡,杭州2021年個稅增長幅度最小,說明反壟斷、對網際網路平臺的整頓,對杭州的影響相對要大一些。
杭廣之後,是天津、蘇州、寧波,這三個城市的年度個稅收入都在300億元以上。
成都和南京則分別位居第九和第十名。
同樣是直轄市,重慶的年度個稅收入還不到上海的10分之一;此外,重慶的個稅收入比成都要低不少。這說明重慶的中高收入人數還不多,產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個稅收入排行榜上,東南沿海地區的明星地級市仍然優勢明顯。尤其是珠海,人口只有不到300萬,但個稅額接近1000萬人口的東莞。
武漢的個稅收入也明顯低於其GDP的排位,跟南京、成都差距比較明顯,甚至還不如小而美的廈門。這說明,「大武漢」在經濟上大而不強。
或許有人會說:交個稅的都是打工的,我們的城市老闆多,富裕程度不體現在個稅上。
下面我們看一下,胡潤全球富豪榜給出的,2021年度全球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的城市分布。
北、上、深仍然是前三。
但是請注意,這是全球城市排名!
也就是說,北上深的超級富豪是全球前三,第四名才是紐約,第五名是倫敦,第六名是香港。然後是孟買、杭州、舊金山、莫斯科等。
廣州名列全球第12名,臺北14名,佛山21名,蘇州23名,寧波25名。
前五名跟個稅前五基本一致:北上深杭廣。
或許有人會說:身家10億美元以上的富豪、交個稅的,這兩個數據沒有體現身價數億元人民幣這個階層的老闆。
別急,我們再看一下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現在各地像樣的企業,基本上都上市了,例外的只有華為等少數。
所以看一個城市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也可以判斷出老闆階層的「民富程度」。
先看上市公司數量,這是截至去年10月末的,包含了海外上市公司。
前五名仍然是北上深杭廣。
北京擁有670家上市公司,遙遙領先。上海和深圳都是500家以上,差距10%左右。
杭州和廣州都是200多家,跟北上深有顯著差距。
蘇州上市公司數量尾隨廣州,隨時有可能反超。然後是南京、成都。
無錫、寧波的上市公司數量也比較靠前,隨時可能反超成都。
作為直轄市的天津、重慶上市公司數量上都沒有優勢,甚至低於紹興。
再看上市公司總市值。這比上市公司數量還重要。
北京因為擁有大量央企和網際網路企業總部,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了26.35萬億,在城市中遙遙領先。
深圳主要靠民企、混合所有制企業,比如騰訊、中國平安、比亞迪、萬科、順豐等,總市值達到了14.95億元,超過了「上海 廣州」。
上海上市公司總市值位居第三,被深圳超過。上海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了「杭州 廣州」。
杭州仍然位居第四,因為有阿里的加持,上市公司總市值是廣州的2倍多。
遵義因為茅臺,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六。
第七到第十,是無錫、蘇州、寧波、佛山,四個非省會城市。其中無錫、蘇州、佛山是普通地級市。
天津、重慶兩大直轄市的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也都比較靠後。
總結一下:
從上述3組、4個數據來看,中國最富有的城市是北京。
北京只在個稅上低於上海,屈居第二,其他指標都位居第一,而且遙遙領先。此外,北京的住戶存款也顯著超過上海,北京樓市的槓桿率也比較低,全款購房者比重甚高,這些都說明了北京的民富程度超群。
上海是民富程度排第二的城市,尤其是金領的數量,全國第一。但在頂級富豪方面,上海有被深圳超越的態勢,兩個城市仍然在激烈競爭中。
深圳民富程度位居第三,跟京滬相比還有差距,但跟身後的杭州、廣州相比優勢明顯。說得形象一點:深圳要趕上京滬,還有一個深溝需要跨越;杭州和廣州想追上深圳,需要跨越的深溝更寬一些。
杭州的確在很多方面超過廣州,尤其是本文涉及的幾個關鍵數據。但杭州的資金總量尚未超過廣州,這應該杭州的人口基數偏少有關。但杭州的確表現出了咄咄逼人的態勢,讓廣州壓力巨大。
廣州在上述4個指標裡,都是第五名。但跟杭州之間的競爭,尚未完結。杭州和廣州的纏鬥、競爭,將持續多年。
從上述四組數據可以看出,重慶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即便是GDP排到第四或者第三,也都沒有什麼價值。
從數據上看,蘇州、南寧、寧波等長三角城市在快速崛起,實力開始顯現。當然,大灣區的佛山、東莞實力也不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