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是個什麼樣的城市(安徽第二大城市)
2023-06-18 22:25:39 4
安徽第一大城市是合肥,第二大城市是蕪湖,這個是沒有爭議的。
安徽的建省歷史不長,不過省會的變動卻相當頻繁,直到1952年明確為合肥之後,至今再也沒有發生過更改。
合肥靠著省會的優勢,這幾年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城市規模快速擴大,成為安徽第一大城市。不過合肥市只有4個市轄區,在省會城市中嚴重偏少,跟合肥的城市體量也不相符。
蕪湖是安徽第二大城市,不過相較於安慶,蕪湖作為省會的歷史是非常短暫的。好在蕪湖的區位優勢比較明顯,一直都是皖南地區的中心,所以蕪湖是安徽沒有爭議的第二大城市。
蕪湖,曾經是皖南行署的駐地新中國剛成立時,還沒有安徽省,因為各個地區解放時間的不同,所以當初全國劃定了很多臨時政區。
安徽就分為皖南和皖北2個行署區,這是一個臨時性的機構,但也是省級政區。
這2個專署以長江為分界線,長江以北地區屬於皖北專署,駐地位於合肥市。皖南專署 ,當時包括蕪當、池州、宣城、徽州幾個專區,駐地位於蕪湖市。
所以蕪湖也曾是省級政區的政府駐地。
其實不僅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在民國時期,蕪湖也曾短暫地成為安徽的省會,說明蕪湖的城市基礎不錯。
蕪湖一頭是富饒的兩湖平原,一頭是人口密集的長三角地區,所以蕪湖被譽為四大米市之首,工商經濟十分發達。
1952年,皖北和皖南兩大公署合併,成立安徽省,省會為合肥。此時蕪湖市為安徽的省直轄市,不過蕪湖專署還是存在的,屬於地市分設狀態。
1956年,徽州專署併入蕪湖專署,蕪湖專屬最大時,轄縣超過20個,是皖南最大的地區。
後來蕪湖的轄縣數量變少,主要是兩個途徑:
第一、縣與縣合併,比如蕪湖縣併入蕪湖市等。
第二、拆分。徽州專署後來又重新成立,從蕪湖專署中拆分出來,蕪湖的面積進一步縮小。
在80年代,蕪湖地區還有一個讓人十分不解的動作。因為當時蕪湖市有時屬省直管,有時又是地區代管,不過蕪湖地區的核心肯定是蕪湖市。
但是在1980年,蕪湖地區曾經改名為宣城地區,駐地遷移至宣城。相當於這個時期的蕪湖市,只剩下原蕪湖市和蕪湖縣的地盤。這也是蕪湖面積最小的時候。
此時的蕪湖市,共轄新蕪區、馬塘區、四褐山區、裕溪口區、郊區,還有1個蕪湖縣。這個時候的蕪湖市也是地級的,共轄5區1縣,這個實力可以與很多省會城市相當了。
但是這時候的5個區,跟蕪湖現在的5個區不是完全吻合的。
1983年,原宣城地區的繁昌、南陵、青陽3縣和九華山管理處劃歸蕪湖市。不過在1988年青陽縣以及九華山,又劃歸池州。
至此,地級蕪湖市的外部政區範圍基本定型。
蕪湖為何會有5個市轄區,比省會合肥還多1個其實在1985年的時候,蕪湖的區更多,達到了6個,分別是鏡湖、新蕪、馬塘、四褐山、裕溪口和郊區。
但是這個時候的區,並不完全跟現在的市轄區是一個概念。
八十年代中後期,國家開始規範市、縣、區,大規模的整合和合併開始了,蕪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動。
1990年,蕪湖市將6個市轄區進行整合,變更為4個市轄區。2006年的時候,蕪湖共轄3縣4區。
2020年,蕪湖的內部區劃再次發生比較大的變動,原三山區和弋江區合併,成立新的弋江區;蕪湖縣,撤縣設區,更名為灣沚區;繁昌縣撤縣設區,更名為繁昌區。
現在的蕪湖市,共轄1個縣級市(無為市)、1個縣(南陵縣)、5個區(鏡湖區、鳩江區、弋江區、灣沚區、繁昌區)。
從面積上看,蕪湖市並不大,只有6009平方公裡,在全省處於中等偏下水平。
不過隨著我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經濟轉變,面積和所轄縣市的數量對經濟實力的影響較為有限,關鍵還是看城市經濟,也就是市轄區的發展情況。
經過一系列的區劃調整,蕪湖共有5個市轄區,比省會合肥市還要多一個,這就說明蕪湖的城市經濟很強。
所以蕪湖才能穩居安徽第二城,也是安徽唯一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蕪湖也是幸運的,在2020年完成了新的區劃變動,進一步增加了市轄區的數量。從2022年開始,國家已經開始嚴控撤縣設區了,也就是說合肥的市轄區數量很難增長。蕪湖這方面的優勢也將長期保持。
根據安徽省的規劃,未來蕪湖將建成城區人口超過300萬的Ⅰ型大城市,不僅要成為中西部地市中的領頭羊,還要成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
正是有了市轄區數量的保證,蕪湖未來的城市擴張之路,會順暢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