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安寧病房(安寧病房不是等死的地方)
2023-06-18 15:58:10 1
活下去,是人的本能。因此,自有人類文明開始,就有藥、有醫、有治療。
如同東西壞了不一定都修得好,病也不總是治得好。
與惡疾和衰老纏鬥了數千年後,醫學界面對死亡的態度發生微妙轉向——1967年,第一家安寧病房在英國成立,對臨終病人進行療護,不再以治癒為目的,而是盡最大可能緩解病人和家屬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痛苦。
50多年裡,安寧療護的概念傳入中國,在近年來迅速普及。
8月初,記者跟隨央視新聞《相對論》欄目組,前往北京市海澱醫院安寧病房,旁觀了生死邊界上的溫暖與慈悲。
淨
早上十點,是醫院最擁擠的時候。海澱醫院的門診部站滿了人,人們單手舉著化驗單側身擠過迴廊,候診室門口的凳子是搶不到的,能站在牆邊靠一靠已屬幸運。
只有15診室門口,罕見地有空座,也不見排隊。偶爾有人在宣傳板前駐足,上面寫著:「安寧療護綜合門診,為就診患者及家屬提供從門診診療至收治入院的多種形式的服務,包括溝通與決策、症狀指導及控制、照護指導、家屬支持」。
那是一位穿得樸素但整齊的老人,他知道有這個病房,可以讓治不好的人走得安穩些,但是沒有掛上號,索性上門診來問問。老伴已是癌症晚期,生存希望渺茫,又不堪治療的痛苦。
醫院是爭分奪秒的地方,但安寧門診的問診時間非常長,老人等了許久,上一位病人才出來,護士把他們送到門口,輕輕在家屬胳膊上拍了拍,以示安慰。
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滿面病容,鬢角全白,但不亂,連蓋在腿上的毛巾被,也疊得挺整齊。
家裡有重病患的人都知道,疾病容易讓人喪志,對生活胡亂安排。但出現在安寧門診的病人和家屬,都少見邋遢和頹廢,哪怕衣衫樸素,也乾淨整潔。
近年來,安寧療法在中國迅速普及,但依然是小眾的,大部分人不知道,知道的人可能不接受,選擇走進這間診室的人,已經準備好了用另一種方式面對死別。
敬
「明天的手術已經排滿了,只能約後天了。」
「那就給患者皮下注射嗎啡,先止疼,再堅持一天。」
會議室裡,海澱醫院安寧病房的秦苑主任正在與護士商討如何給患者用止疼藥。那是一個癌症晚期的病人,儘管疼痛難忍,但她還是堅持每天都下床走走。
癌是眾病之王,病至末期,渾身只剩下疼。尤其是老人,當疼痛、出血、失禁、化膿等等問題接踵而至,尊嚴和體面都已經顧不得,那是傷身,更是誅心。
許多病人家屬,因為沒有醫學專業知識,不敢給病人貿然使用止疼藥,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痛苦。
躺在床上的身上疼,陪在床下的心裡疼,情狀悽慘。
面對已無藥可醫、無方可用的病人,安寧療護會把重心放在症狀控制上。安寧療護又叫姑息療法——顧名思義,讓病程順其自然,不強行搶救,盡最大的努力,有痛止痛,出血止血,讓病痛從眼前「消失」。
當日查房時,有一個病人說肚子不舒服,秦主任過去摸了摸,問道:「給你灌腸吧,會好受一點,好嗎?」
患者不假思索:「好,好。」
既然告別無法避免,能少痛一點是一點,這也是一種對生命的尊敬。
近
海澱醫院的安寧病房與腫瘤科設在同一層。中午的病房飄著飯菜香味,吃過飯的病人倚在床上犯困,一對正在散步的母女,在走廊小聲交談。
牆上貼著醫護團隊的照片,但不是一板一眼的白大褂照,都是生活照。有個可愛的護士,甚至只有一句話簡介:「減肥是我的終身事業」。除了醫護,安寧病房還配有心理諮詢師和社工及志願者,他們的介紹欄大都寫著對生死的感悟。
「都是P過的美照,」秦主任笑著大方介紹,「在我們這,沒有醫生和患者,只有人與人,你和我。」
節奏很慢,沒有不斷響起的呼叫鈴,也沒有探視者來來往往,走廊上的綠植和魚缸都被打理得很好,一尾健壯的金魚在水裡「皎若遊龍」。
這間安寧病房只有兩個醫生,查房像串門。
「我這個樣子,要麻煩你們照顧,真是太對不起了。」病床上的老太太自責,秦主任走近,撫摸她的臂膀,耐心地問起來,「發生什麼事了,您怎麼會這樣想呢?」病人的女兒站在遠處,悄悄抹淚。
老人的心情總是沉鬱,醫生與社工和她的親人輪番談了好幾次,努力想辦法。
在其他治療中,醫生是擋在患者和死亡中間的最後一道牆,但在安寧病房,醫生更像一座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治療手段,「託住」被死亡陰影籠罩的一家人,牽引他們渡過這一難關。
盡
安寧的安,是安生者的心,安寧的寧,是讓逝者得到寧靜。
吃午飯前,社工趙靜帶著自己的實習生,一直在做一份PPT,這是她第一次做送給病人和家屬的「傳承文檔」,速度很慢。
她介紹,這是「尊嚴療法」,在徵詢患者同意後,會和他們好好聊個天,從未了的心願,到對家人的囑咐,天南海北,把想說的話都講出來。
社工會把聊天整理出來,交給家人留存。
「你是人間四月天……」趙靜仔細核對著自己做的第一份「傳承文檔」,她是個年輕的姑娘,四月天是她心中對生命最好的讚美。
志願者回憶,有一位病人一直和老伴鬧矛盾,彌留之際老伴也不太會照顧,兒子夾在父母中間又氣又急。
社工們反覆給老人電話,真心實意地調節,一家人最終摒棄前嫌,重新坐在一起。
第二天凌晨,病人在睡夢中安詳離世。
清官難斷家務事,但安寧療護的原則是「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照顧」。許多家事糾葛,在死亡來臨之際會凸顯出來,秦醫生和護士、社工們會通過召開「家庭會議」,引導患者和家屬把話說開。
「了無遺憾才是善終」。一位病人家屬在送走家人後,對秦主任感嘆道。
採訪的間隙,救護車又送來了一位緊急入院的患者。
「您知道自己得的是什麼病嗎?」老人耳背,秦主任大聲問著。
「不知道。」
......
「那您對我們有什麼期待?」秦主任追問。
一陣沉默過後,老人仿佛鬆了一口氣,答道:「減輕痛苦就好!」
送他來院的家屬遞上病史資料,告訴秦主任,自己一家已經做好了準備。
中國人講究「善終」,認為這是人生很大的福報。
這個規模不大的安寧病房,五年裡,已經讓三百多位患者安詳離世,得以善終。
來源: 央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