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武俠小說最霸氣的名字(同樣是寫武俠小說)
2023-06-07 08:48:54 3
網上有一個提問:
為什麼古龍小說中的人物愛以數字命名,尤以奇數為甚?
最好玩的一個回答是:
或許是想給人一種很難被除掉的感覺吧。
說起寫小說,很重要的就是要給人物起名字。
這個名字要起的雋永深沉,餘韻不絕。
就像大家都沒聽說過有個大俠叫「牛二」吧。
不過,同樣是寫武俠小說,古龍取得名字很飄逸,金庸取名很大氣。
在古龍筆下,那個江湖是奇詭豐富的,所以就有了很多飄逸的名字:
有「四條眉毛」的陸小鳳,他拿手絕技叫「靈犀一指」;
陸小鳳最好的朋友,一個是「劍神」西門吹雪,一聽就很冷;
另一個叫花滿樓,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心裡卻很明亮。
在《小李飛刀》中,用情最深的男主人公,卻偏偏叫「李尋歡」;
李尋歡最好的兄弟,叫阿飛,這名字,一聽就像是沒有腳的鳥,天生浪子。
還有「香帥」楚留香,其實是因為他鼻子不靈敏,因為擔心自己身上有不好的氣味,於是灑了很多香水,弄得整個人香噴噴的。
在金庸筆下,人物的取名就有了更多意趣。
在武俠小說中,金庸有一項「創舉」——就是把人物性格和擅長的武功結合了起來。
就像《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生性優柔寡斷,於是他最拿手的武功就是「百花錯拳」,總之是錯,錯上加錯。
還有剛猛無儔的「降龍十八掌」,練得最好的是洪七公和郭靖,這兩人,都是生性剛毅之人。
楊過與愛妻小龍女分開十六年,思念無涯之中,他就創出了一套「黯然銷魂掌」——
黯然銷魂者,為別而已矣。
說到人物姓名,金庸不愧是取名大師,看他在小說中的這14個人名,實在太有趣了。
獨孤求敗與東方不敗金庸曾嘗試過「雙主角」寫作,最成功的作品是《碧血劍》。
其中的「金蛇郎君」夏雪宜是暗線,雖然從未出場,但這個人物的風採甚至能超過明線上的主角袁承志。
而在金庸小說中,另一個沒有出場卻讓人心神嚮往的人物是獨孤求敗。
楊過跟著大雕找到了獨孤求敗的「劍冢」,看到了獨孤求敗埋下的劍,這才知道這位前輩的故事。
踏遍武林,但求一敗而不可得。
於是取名:獨孤求敗。
「獨孤」是複姓,但反過來又是「孤獨」,讓人不免有一種孤寂之感。
求敗,求敗,要有多大的傲氣,才會有這樣的心態?
有趣的是,獨孤求敗的幾把劍恰似人生的每個階段:
從年少氣盛、凌厲無匹到了最後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這又豈非是人生歷練?
與獨孤求敗有些相似的是東方不敗。
獨孤是「求敗」,東方直接宣稱「不敗」。
不過看過《笑傲江湖》,也就知道,東方不敗的確有這個底氣。
如果最後不是因為擔心楊蓮亭,關心則亂,相信令狐衝、任我行幾人合力,不見得是東方不敗的對手。
只是,這是不是也說明了:人心人性才是不敗的剋星?
只要心中有情,就永遠不能不敗。
好在,只要心中有情,也就不必不敗。
郭靖與楊康郭靖和楊康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了,來自於嶽飛的《滿江紅》。
其中就有那一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靖康年間,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俘虜,一路押解北上。
這成了宋人心中的屈辱。
那一年,愛打抱不平的丘處機經過牛家村,恰逢郭嘯天和義弟楊鐵心兩家人即將添丁。
於是就有丘處機給兩個未出生的孩子取了名字。
關鍵是吧,丘處機這人,能挑事兒但不能平事兒。
於是就在他起出這兩個名字之後,《射鵰英雄傳》的故事,就開始了。
郭靖木訥,但為人剛毅不屈,因為這種性格,他才慢慢長成了「射鵰大俠」郭靖。
楊康為人浮華,如果不是完顏家最後落魄,或許他依舊是江湖浪蕩子,金國小王爺。
我們喜歡郭靖,一方面是因為他為人憨厚老實,像極了我們周圍一個普通朋友,而不是小說主角動輒就是「天選之子」的套路。
最終,因為郭靖說出那一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讓人頓生敬仰。
只是,這何嘗不是說明,每一個普通人,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之中,其實都有著成為大俠的機會?
只要心懷家國天下,再普通的人,也是英雄。
阿朱與阿紫阿朱和阿紫是一對姐妹,是大理鎮南王段正淳「用情江湖」時留下的後代。
對於這兩個人物,作者有著明確的喜好。
甚至,金庸要出國,臨行前找倪匡代筆:只要別把人物「寫死」就行。
結果倪匡對阿紫恨得牙痒痒,最後就把她「寫瞎」了。
金庸回來一看,倪匡真聽話,真沒「寫死」。
那還怎麼把故事講下去?
金庸果然是如椽巨筆,後來的故事,又被他寫了下去,結尾悽婉動人。
我們為什麼喜歡阿朱而不喜歡阿紫?
這裡面一個原因,是這兩個名字的來源是《論語》。
《論語·陽貨》裡說:「惡紫之奪朱也。」
朱,是正統色;紫,是過分濃烈的顏色。
清代曾有文人假借「詠牡丹」寫詩說:
奪朱非正色,異種盡稱王。
這樣的詩句,寫得太直白露骨了。畢竟大明王朝姓「朱」。
另外,「喜歡阿朱而厭煩阿紫」其實有更深的文化原因。
中國人往往含蓄內斂,不喜歡太過外顯的炫耀。
所以我們喜歡正在上升的「飛龍在天」,而一旦過了這個界,就變成了「亢龍有悔」。
朱,是那個典雅的色彩,一旦過火,就成了紫。
這就是阿紫不被喜歡的深層次原因。
令狐衝與任盈盈在《笑傲江湖》中,前半段,大家都為令狐衝和小師妹的感情而扼腕嘆息。
直到任盈盈出場,所有人都知道,正主來了,這才是令狐衝的「真命天女」。
因為《道德經》裡說: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從這裡一看,令狐「衝」必然會和任「盈盈」在一起。
這裡給我們的啟示,或許就是——
餘生漫漫,你認為最合適的,或許還沒有出現。
不要被眼前的情形困住,你知道,最好的即將到來。
你值得最好的。
蘇星河與丁春秋他們是師兄弟。
他們的師父叫「無崖子」。
無崖子還有兩個師妹,是天山童姥和李秋水。
從名字來看,這是妥妥的「道家」。
在道藏中,「星河」是空間上的無涯,「春秋」是時間上的無涯。
大家都說,《天龍八部》是金庸的巔峰之作。
這樣的說法很有道理,除了在小說中,金庸第一次嘗試「多主角敘事」,而且,《天龍八部》的內容,也是最闊大的。
它的內容,甚至囊括了「儒釋道」三家:
釋家自不必說,所有人糾纏到最後,到去了少林寺,「皇圖霸業,據歸塵土」。
而且,對《天龍八部》最好的一句總結是:
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這是很深的釋家思想。
至於儒家,「北喬峰南慕容」恰恰是最好的代表。
他們都曾是「達則兼濟天下」,積極用世,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
但最終,他們都失敗了。
而喬峰和慕容復恰恰像是說明了儒家的兩個極端:
喬峰是君子,君子固窮,即使自己會陷入窘迫,但他從未改變自己的氣節。
慕容復是小人,小人窮斯濫矣,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慕容復不惜拋棄王語嫣,殺掉四大家臣。
至於道家,那就是「逍遙派」。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莊子的名篇:《逍遙遊》、《秋水篇》。
最後,逍遙派的繼承人是出身於少林寺的虛竹。
關鍵不在於虛竹出身於少林,而在於他心地純善,從未改變過自己。
注重「顏值」的無崖子最終無奈選擇了外貌很「醜」的虛竹做了繼承人。
或許,這也是為了說明,有執念,就會有遺憾,放下執念,最終才能超脫束縛。
說不得與包不同在《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說不得」和尚,他有一個法寶:「乾坤一氣袋」。
就是在這個法寶裡,張無忌被打通了任督二脈,迅速走向了人生巔峰。
但是,這個「說不得」和尚卻很有趣。
他的每一句話,必然帶有「說不得」的口頭禪。
跟「說不得」相同的,是《天龍八部》中的「包不同」。
他是慕容復的家臣,說話時最喜歡用一句「非也非也」。
別人誇他武功高,他說:「非也非也」。
別人誇他女兒漂亮,他說:「非也,非也」,然後更正,自己女兒叫「包不靚」。
那一定非常不漂亮。
這兩個人物在書中有著非常鮮明的個性,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名字。
但仔細來看就會發現,這兩人似乎一直在與別人「抬槓」。
被人說什麼,那都「非也非也」。
這樣的人,其實很討厭。
或許用一句話最能回應他們:
你嘴巴這麼毒,心裡一定很苦吧。
何足道與白自在這兩個名字都很有趣。
何足道,一聽就很謙虛:實在不足掛齒。
但這個人卻是一個很驕傲的人。
別人稱他「崑崙三聖」,他卻認為這沒有什麼好誇的。
在《俠客行》中出場的白自在更加有趣。
這位老爺子自我閉塞於茫茫大雪山中,然後竟然覺得自己這麼曠古爍今,必須是——
「古往今來劍法第一、拳腳第一、內功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傑,大俠士,大宗師。」
一把聽到這麼稱呼自己的人,估計十有八九有點腦筋錯亂。
就像老爺子的名字,叫自在,這挺不錯,壞就壞在他姓「白」。
白自在,白瞎了,這還有什麼自在?
這樣的名字,真是很有趣。
或許,有時候,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恰恰就成了自己的軟肋。
結語以前世人誇柳永的詞,說是「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如今來看,凡有人群處,必能談金庸。
金老爺子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故事。
在金庸武俠裡,大家還記得哪些有趣的人名呢?歡迎一起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