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上映時間是哪一年(鐵達尼號上映20周年)
2023-06-04 04:45:44 2
TITANIC
鐵達尼號
1998丨4丨3
1912年4月14日深夜,北大西洋風平浪靜的海面上一聲慘烈的巨響劃破了這份靜謐的夜空。
當時世界上體積最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遊輪鐵達尼號,在她的處女航上撞擊冰山。
2小時40分鐘左右,近1500人喪生,這次悲劇成為和平時期死傷最沉重的一次海難。
各大媒體對悲劇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一度成為未解之謎。直至公開了當時的航海日記,迷霧才被層層剝開。
199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以此次海難為背景的好萊塢愛情災難電影《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斥資2億還原真實場景,收穫18億票房,打破票房紀錄,這一記錄維持10年之久,直到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才打破這個票房神話。
該影片一舉拿下奧斯卡11項大獎,評為全球十大經典電影之一,世界最受喜愛電影第二名。而今年恰好是該片在大陸上映的第二十年。謹以此片影評向經典致敬!
我不知道現在佔據網絡半壁江山的00後小夥伴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如果沒有,我裂牆推薦這部經典之作,因為它所帶給的震撼,絕不僅愛情。
關於電影:
《鐵達尼號》的故事發生於1912年4月,風和日麗的北大西洋平靜的沒有一絲風浪,世界上最大的遊輪鐵達尼號正要啟航奔赴美洲大陸。
可誰也想不到,看似溫柔的海水卻是死神的召喚,這座號稱「永不沉沒」巨輪在她處女航的第四天撞上冰山,並因救生設備缺失,造成了1500人死亡的海難。
一位放蕩不羈的美國流浪畫家傑克在這艘船上與美麗的貴族姑娘露絲相識,渴望自由的露絲與陽光的傑克一見鍾情,不顧世俗的眼光陷入深愛。
在死亡之際,露絲選擇與傑克生死與共,落入冰海之後,傑克把最後活著的機會留給露絲。
在寫這篇影評之前,我專門查了當年的資料,也看出任何一場災難的出現多半事出有因。用於觀測冰山的望遠鏡被鎖在二副的柜子裡,可那個二副卻根本沒有上船;
過於自信這艘巨輪的強度,沒有帶足夠的救生設備;造船時想到了用鋼材增加強度,卻不知道使用鋼材也會加大船體脆度……
《鐵達尼號》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看這部片子都會陷入不同的思考,懷揣不同的感動。
第一次看《泰坦尼克》還是一個我記不住自己年齡的時候,對於那時的記憶除了那首經典的《我心永恆》,就只記得我媽哭的泣不成聲。
十幾歲再看《泰坦尼克》,感動的是那份真摯偉大的愛情,甚至讓我覺得英文中「相愛」這個詞就是為他們而生——
「fall in love」:
深陷愛情無法自拔,一旦進入就像溺水一般沉淪,不需要救贖,除了彼此,再無依靠。多美的意境,就像那時對自己的幻想,渴望驚天動地的真愛,希望每一天都可以活的轟轟烈烈,不虛此行。
可當我二十幾歲再看《泰坦尼克》,感動的點不僅是那份為愛犧牲付出的勇氣,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敬畏。
關於愛情:
作為最偉大的愛情電影,「愛情」這個主線必然貫穿整部片子的節奏,理想主義的愛情觀是這部片子很大的亮點:
你們說……難道卡爾不愛露絲嗎?他愛的沒有比傑克少,他總能發現露絲的不開心,用昂貴的海洋之心哄她,和其它紳士聊天前會把露絲先送回房間。
但他的愛是專橫霸道的,或者說,相比起傑克的愛,他的愛更像佔有。事實上,讓露絲感到絕望的並非這個想佔有她的卡爾,而是那個三觀扭曲的,可怕的上流社會。
露絲的臺詞露骨的點明了這點:
「我似乎看到了我的下半輩子,無窮無盡的貴族生活,總是那些膚淺的人,總是那些空洞的對話。我覺得我自己身臨深淵,沒有人把我往回拉,沒有人關心我,甚至沒人在意我。」
「生活的慣性我無力阻止。我好像站在擁擠的房間撕心裂肺的吶喊,可是連抬頭的人都沒有。」
這種生活的無力感,是我們也能夠切身體會到的:
平庸的工作+平庸的我們,我們仿佛永遠都不能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被生活推著走,必須對社會的叢林法則服從,還得一遍一遍為這種變態冷漠的心理找冠冕堂皇的理由,顯得我們特別正義。
並非所有人都不顧及露絲的感受,而是相比她的快樂金錢更加重要。還記得布朗女士在晚宴開始之前和傑克說的話嗎?「他們愛錢,你得裝成有個金礦的樣子。」
就像布朗女士自己也是這樣,所謂的「上流社會」總在背後議論她下裡巴人,是個「暴發戶」,但卻不得不對她表示出足夠的尊敬。事實就是如此,富人們遠比窮人更加愛錢。
而這種貪婪的心思,足以讓他們對一切淡漠。在他們的世界裡:生活本該如此,社交本該如此,人性本該如此。麻木不仁的做個貴族,直至生命之火燃盡。
也正是這份冷漠的人性推搡著露絲變成一個傀儡,才讓露絲感到一眼望到頭的人生最為絕望。
遇見了傑克,露絲絕望的人生中重見光明。他具備露絲所鍾愛卻不可得的一切美好:自由、樂觀、有所期待。
他們同樣離經叛道,露絲那些被卡爾鄙夷的「手指畫」,傑克能夠一眼認出是印象派畫家莫奈的作品。
要知道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之初,正是法國印象派的崛起,這種直接威脅貴族權力的藝術形式,是歐洲貴族談之色變的低俗之物。
露絲在遇到傑克之前是等待被解救的,影片中有一個被和諧掉的片段,直接表達出露絲的痛苦。卡爾強暴露絲,露絲拼命反抗。
卡爾走後露絲被束腰勒的喘不過氣,到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鬆開這種束縛,所以崩潰的奔向船尾跳海。那件束腰就像是露絲命運的枷鎖,她已經站在崩潰的邊緣,需要傑克的解救。
傑克擁有對生命的無限熱誠和向死而生的勇氣。蘇軾的《赤壁賦》中有一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和傑克那句「生命是上帝給的禮物,不要浪費它。世事難料,我們應該隨遇而安,把握好每一天。」有異曲同工之美。
傑克了解人性,所以活的更加灑脫,還記得傑克畫的那個一條腿的妓女和那個帶上所有珠寶等待愛人的老婦人嗎?見過世間的不幸,才能珍惜眼前的平凡。
他珍惜每時每刻,故而無所畏懼,他看透了滄桑生活,故而體諒眾生,傑克就是朝生暮死平凡的蜉蝣,綻放一時就是永恆。
我很感動露絲放棄獲救,跳回船上,兩人奔向彼此的橋段。
我猜想傑克也是從那時候開始下定決心,無論付出什麼也要讓她活著享受多彩的人生,在冰冷的海水裡,傑克沒有一刻停止鼓勵露絲讓她對生命存留希望:
「答應我露絲,你要保證你要活下去,永不放棄,不論發生什麼,不管多麼絕望,永不反悔永不放棄。」
露絲也確實做到了,影片最後老露絲有諸多照片回憶一生,那張分開腿騎馬的照片最令人感動。
84年過去了,她從未忘記過傑克,她努力的綻放,精彩的活過一生,都是為了秉承對傑克的承諾。愛你本是一瞬,卻不知在時間的洪流中成了永恆。
關於生命:
影片中有那麼一瞬使我覺得格外殘忍,船體進水之後,船員用信號彈向外界傳遞求救信息。鏡頭拉遠,漆黑平靜的海面,這艘號稱「上帝都無法弄沉」的巨輪,就像一片樹葉一樣單薄,隨著海浪沉浮。
信號彈的微光,在無盡的黑暗中甚至還不如遙遠天際的一顆星星耀眼。對比露絲對一眾虛偽的紳士的那句嘲諷:「他們互相恭喜彼此已經擁有了全宇宙」,生命此時面對自然的渺小,是樂此不疲對抗世界的人類最孤寂的悲哀。
《泰坦尼克》的另一處偉大,就在於人物的鮮活。有趣的是,除了男女主角是杜撰之外,遊輪上的大多數角色都是真實存在的。或許這也是他能屹立於影史不敗地位的原因之一。
處處有細節,處處埋伏筆,沒有一個角色多餘,他們各自走向各自的宿命時,我們所感受到的,是超越偉大愛情的一個個鮮活生命。
鐵達尼號遇難後的新聞報導中提到那本航海日記,裡面記錄了很多船毀人亡時令人震撼無解的畫面:
比如在逃生通道口的角落不停演奏安撫旅客情緒的樂隊,回到船長室靜待死亡的船長史密斯,在吸菸室準備和作品共存亡的制船師安德魯,
穿上夜禮服坐在大廳體面迎接死亡的富豪古根海姆,還有飲彈自殺的大副默多克,當然了也有偷偷逃上救生艇的巨輪主人伊斯梅……
直面死亡時是更容易窺見人性的,婦孺先行是紳士們面對生死時最高級的教養,用自己的生命交換妻兒的平安;
敬業的樂師懷揣對音樂的執著和對死亡的無畏帶給那些還有幾十分鐘生命的人最後的撫慰。
還記得那對相擁入睡共赴死亡的老夫妻嗎?我不相信還有比「生死相依」更浪漫的告白。
還記得年輕的母親在注水的船艙給兩個孩子講故事,溫柔的安撫他們進入夢鄉嗎?偉大的母親用最堅強的態度保護孩子不必經歷恐懼,坦然面對死亡。
在電影裡,我們看得到偉大的愛情,更感動不同階層對待生命時的敬畏。面對「生」,每個人都那麼執著努力;面對「死」,他們又各有各的尊嚴。
彌留之際,我們才可以感受到生命沒有貴賤的分別,每個人都能散發出閃耀的光芒。
可能災難之於我們唯一幸運的,就是在渺小的生命塵埃落定之前,我們能夠認識到我們最珍貴的東西。為了保護他們,我們將用盡全力,用生命交換一種「愛」的價值。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因為愛,傑克無畏死亡,也是因為愛,露絲有勇氣獨自精彩的活著。就像《我心永恆》中的歌詞:
「你在我身邊,以至我全無畏懼」
這世界上最美的誓言,莫過於你活在我短暫的記憶中,而我卻願意懷揣著對你深沉的愛,勇敢的活出雙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