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電影到底有什麼特點呢(IMAX電影是什麼影片規格)
2023-06-04 09:12:26 1
電影是許多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娛樂,然而當家庭電影院、電視高畫質越來越普遍的現代,電影產業也開始尋找其他發展方向,希望能讓觀眾願意進入電影院觀賞。 IMAX早在1960年代創立,但近幾年的電影將它作為宣傳手段,象徵著更好、更逼真的觀影體驗,能夠帶給觀眾身歷其境的感受。 到底IMAX是什麼? 和一般電影有什麼差異? 為什麼票價比一般要貴上那麼多呢? 這篇將給你所有解答。
IMAX系統橫跨攝影機、底片格式、電影院規格
事實上,起初IMAX並不是某種規格,而是一間公司的名稱,它是英文Image MAXimum的簡稱,意思是「最大影像」。 IMAX起源於大屏幕的放映問題,3位創辦人想要用1臺投影機播放大屏幕影像,取代多臺投影機一起投放所造成的技術問題,因此開始研發IMAX技術。
IMAX的技術規格涵蓋傳統底片攝影機、數字攝影機、底片種類、音響系統、投影機、影廳設計等等,需要以IMAX公司的規定運作才能掛上IMAX的名字。 以前IMAX因為擁有超大屏幕與環繞效果,大多以教學用途為主, 這種情況一直到Christopher Nolan導演在2008年的電影《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之中,首次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主要場景,這才代表IMAX正式進入電影領域,開啟了新的時代。
▲歷史上第一座IMAX電影院,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建於1971年。 (圖片來源:Wiki)
▲電影《黑暗騎士》,其中使用IMAX拍攝的部分長達27分鐘。 Christopher Nolan導演是IMAX 70mm底片拍攝的重要支持者,除了《黑暗騎士》系列之外,2017年的《敦刻爾克大行動》(Dunkirk)也是使用IMAX拍攝,比例高達整部電影的75%。 (圖片來源:IMDb)
IMAX影廳屏幕成圓弧狀 屏幕尺寸比一般電影大上10倍
IMAX影廳和一般影廳最明顯的差異,就在屏幕的形狀與大小。 標準的IMAX屏幕比一般電影屏幕更大、更寬,而且明顯拉高了高度,一般電影屏幕高度只有8公尺左右。 因此,一般電影屏幕偏向長方形,寬度大約是高度的2.5倍,而IMAX屏幕比例採1.43:1、或1.9比1,偏向正方形。
加大屏幕尺寸不只是讓觀眾可以看見更大的畫面而已,它也讓電影畫面呈現出更多內容,拍攝時有了更多細節可以捕捉。 但也因為這個原因,如果是一般電影在IMAX影廳播放的話,屏幕上下會出現明顯的黑邊。 反過來,如果是IMAX規格的電影在一般影廳播放,畫面會被裁切,觀眾只看得到中間的部分。
▲一般電影尺寸與IMAX電影尺寸。 當呈現IMAX尺寸時,上下方的黑邊消失,畫面四周可以看見更多細節,如影片裡上方的天空。 相較於一般電影,IMAX電影可以增加26%至40%的電影畫面。
▲IMAX影廳。 為了讓觀眾有身歷其境的感受,IMAX影廳拉近了觀眾與屏幕的距離,並且將屏幕左右內彎成圓弧狀,讓觀眾的視線範圍幾乎被屏幕涵蓋,視覺上彷佛身處在電影世界。 (圖片來源:IMAX)
▲IMAX影廳在視覺上的效果。
獨家IMAX專利音響系統 聲音通過精準定位
聲音代表了情感、也烘託情緒,一般影城常使用「環繞音響」作為宣傳手段,在影廳左右側、後方裝上喇叭,讓觀眾身處在電影音效之中。 然而,IMAX的獨家專利音響系統和以往不同,它加強聲音的方向性,喇叭除了左右方、後方之外,包含椅子底下、天花板、甚至是屏幕後都有音頻設備,因此IMAX屏幕上會有一些孔洞,目的是讓聲音從孔洞中傳出。
環繞音響只有左右2種訊源,雖然觀眾可以聽見從左至右的音效表現,但如果是左側、或是右側的觀眾可能會聽見過度的大小聲,影廳內每位觀眾的體驗無法維持一致。 有鑑於此,IMAX結合喇叭與雷射校準,透過聲音定位、反射、心理學等等,讓觀眾聽見「某個地方」發出聲音,但那個地方可能並沒有喇叭。 此外,IMAX音響有較寬的頻率,從而使高頻更高,低頻更低,這讓電影的聲音表現更加動態而且清晰了,不只局限於左右側音響,聲音會從影廳內各個角落傳出,並且帶有比一般電影更細膩的色彩。
▲5.1聲道。 一般電影院、家庭劇院都是使用5.1聲道系統,也就是5個3至20000Hz的全局喇叭,1個3至120Hz的重低音喇叭。 IMAX影廳則採用7.1或是12.1聲道。 (圖片來源:Wiki)
▲IMAX音響系統介紹。 IMAX音響會根據影廳的大小、形狀、格局做出調整,每套音響系統都經由IMAX人員在考慮環境條件後,量身打造。
使用70mm底片、IMAX攝影機增加影像解析度
既然投影屏幕比一般電影還要大,那要如何讓畫面保持高解析度呢? 一般電影拍攝使用的底片尺寸為35mm,然而IMAX電影需要投影到更大的屏幕上,因此在使用傳統底片(也就是膠捲)拍攝時,採用特製的70mm底片。 70mm的底片面積是35mm的8倍左右,再搭配高解析度的IMAX攝影機,最終投射出來的畫面解析度比一般電影要高出好幾倍,應付大屏幕投影。
較大的底片能夠保留更多的畫面細節,並且讓大屏幕投影效果一樣清晰。 但尺寸較大的底片也有許多問題,它需要專業IMAX攝影機輔助,也讓拍攝過程相較一般底片要困難不少。 舉例來說,以標準每秒24幀的速度拍攝,35mm的底片每分鐘消耗24公尺,然而70mm的底片每分鐘需要消耗102公尺,讓一卷300公尺,70mm的底片只能儲存不到3分鐘的電影畫面。
▲35mm的底片面積(圖左)與70mm的底片面積大小(圖右)。 70mm的底片面積約是35mm的8倍左右。 (圖片來源:Wiki)
▲IMAX攝影機與70mm底片(圖中下方)。 IMAX攝影機的體型非常巨大,需要更多動力來維持穩定。 而在拍片時,攝影機溫度提升所產生的噪音也是需要克服的問題。 (圖片來源:Wiki)
▲一般35mm的底片播放過程。
▲IMAX電影放映室。 IMAX放映盤因為體積太過巨大,採水平播放,直徑為1.2公尺至1.83公尺,可以播放1小時到2.75小時長度的底片。 帶有2.5小時片長的放映盤重達250公斤。 IMAX包含底片、攝影機、放映設備都需要特製,在IMAX還不盛行的時候,這都讓一般電影工作者與影廳難以負擔。
IMAX數字攝影機可降低成本、保留高畫質
雖然70mm底片拍攝是IMAX的特色之一,但因為70mm的底片與IMAX底片攝影機價格實在是太過昂貴,再加上IMAX影廳較少的緣故,IMAX底片拍攝一直都無法成為主流。 因此,IMAX除了傳統底片攝影機之外,也生產用來拍攝2D、或是3D的IMAX數字攝影機,讓成本降低許多,而且還能保持同樣的畫質。 如2016年上映的《美國隊長3》(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就是首次使用數字IMAX 2D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2020年即將上映的《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 則是一次使用了6臺IMAX數字攝影機拍攝。
數字拍攝:
數字拍攝是透過感光組件,將拍攝的影像以數字信息儲存。 根據器材的不同,需使用對應的影帶、光碟、硬碟、記憶卡或USB來儲存影像數據。 數字錄像的成本較低廉,不需等待底片衝洗,而且能夠重複儲存使用。
▲IMAX 70mm底片放映盤。 因為重量太重、體積過大,所以是採水平放置,而非傳統垂直放入底片。 (圖片來源:Wiki)
▲2020年上映的《捍衛戰士:獨行俠》一次使用6臺IMAX攝影機,並且把攝影機和演員一起放在駕駛艙內。 (圖片來源:《捍衛戰士》精彩花絮)
非IMAX攝影電影可透過DMR技術擁有IMAX效果
基於以上眾多原因,IMAX拍攝需要大量的資源,而在不一定會回本的電影產業上,許多業者不敢將資金投入。 DMR是Digital Media Remastering,數字原底翻版技術的簡稱,它是IMAX公司的專利,能夠將35mm底片放大,轉放進70mm的底片裡。 經過DMR處理的電影能夠擁有比修復之前更高的解析度,它在將35mm的電影畫面放大之後,一幀一幀地修掉上頭的雜點,再進行畫面優化程序。 音效也在DMR的修改範圍之中,透過與電影導演合作,重新修改音樂素材,適合IMAX影廳播放。
許多經典電影翻拍成IMAX版本,使用的就是DMR技術。 DMR技術讓35mm規格下拍攝的電影也可以擁有IMAX的高畫質,同時也讓IMAX電影院可以播放更多電影類型,不會因為過大的屏幕,導致播放影片失真。 不過,因為原本拍攝的影片比例關係,如果是在IMAX標準尺寸大屏幕觀看DMR修復版本的話,有可能會看見上下的黑邊。 有許多電影主打IMAX效果,事實上是由DMR技術而來,並非真正的IMAX。
▲迪斯尼的《幻想曲2000》(Fantasia 2000)是首部以IMAX格式發表的動畫長篇電影,2000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球75家IMAX影院上映。 (圖片來源:IMDb)
真IMAX電影、電影院數量有限 DMR技術逐漸蓬勃
因為從攝影、後期製作、到電影院設備都所費不貲,因此IMAX電影的票價價格比一般電影要高上許多。 而為了兼顧成本與質量,許多電影走向DMR技術,真正使用IMAX技術拍攝的電影仍然相當稀少,就算有也只是使用IMAX數字攝影機,或是IMAX技術只佔整部電影的一小部分。 不過,IMAX技術是當代電視影音與家庭劇院無法取代的,雖然票價比較貴,但還是值得進到電影院觀賞,感受電影導演真正想要帶給觀眾的精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