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億重磅規劃出爐(這兩座萬億城市再出發)
2023-06-19 17:39:03 5
四天內,兩份重磅文件密集發布,再次讓人們將目光聚焦到廣東工業大市的發展上。
8月26日、29日,省委、省政府先後發布《關於支持佛山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建設製造業創新高地的意見》和《關於支持東莞新時代加快高質量發展打造科創製造強市的意見》。
在全省布局中,「增強珠三角地區核心引擎的戰略支撐」成為兩市的共同使命,「製造 創新」則成為共同選擇。然而,相同使命和選擇的背後,也有基於兩座城市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不同而呈現出的具體路徑差異。
佛莞肩負新使命
增強珠三角核心區主引擎拉動力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積厚成勢,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要把珠三角核心區打造成更具輻射力的改革發展主引擎。
從全省層面來看,除了廣州、深圳兩個全國一線城市外,不論是推動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還是優化人口產業布局,都需要佛莞兩市能有更多擔當作為。
因此,這兩座萬億級城市,被省委、省政府賦予新使命,兩份文件中明確要求佛山、東莞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增強珠三角地區核心引擎的戰略支撐。
佛山城區
為何是佛山和東莞?新使命又意味著什麼?
隨著東莞成為萬億之城,廣東擁有的萬億城市也達到了4座,分別為深圳、廣州、佛山、東莞,與江蘇並列全國第一。
廣州、深圳作為第一梯隊,核心引擎功能愈加強勁。而佛山、東莞緊隨其後,作為經濟大市、製造業大市,兩市2021年經濟總量接近全省的1/5,規上工業增加值佔全省近三成,可謂舉足輕重、至關重要。
此次兩份文件發布,正是省委、省政府從全省大局出發,給兩座萬億級城市賦使命、壓擔子、給利好,進一步提升珠三角核心區拉動力,為推動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培育新動能。
2021年,東莞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元。
重任在肩,佛山、東莞如何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更好在全省大局中發揮支撐引領作用?
中央明確要求,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對於廣東來說,廣深佛莞等經濟大市也要勇挑大梁,助力穩住經濟大盤。
站在萬億級城市起點上,文件要求,到「十四五」期末,佛山、東莞地區生產總值力爭分別達到1.5萬億元、1.3萬億元以上;到2035年,佛山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2.5萬億元,東莞則實現在2020年基礎上(2020年東莞經濟總量約為0.97萬億元)翻一番。
如果說做大經濟規模只是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的基礎,那麼文件針對佛山、東莞的基礎稟賦和城市特點,「量身定製」了一套組合拳。
對佛山來說,文件給予「粵港澳大灣區西向門戶城市」的發展定位,要求依託承東啟西的區位特點,助推珠江口東西兩岸協同發展,強化對粵西及西南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重要支撐。
具體而言,通過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化,支持兩市攜手打造廣州都市圈;通過提升與深圳合作發展水平,實現「深圳創新 佛山產業」有機結合;通過深化與港澳合作,打造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通過與周邊城市產業協同,引領帶動珠江口西岸城市建設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
廣州地鐵七號線西延順德段
至於東莞,文件則要求打造廣深「雙城」聯結紐帶,加快深圳都市圈建設,強化深莞戰略協同、產業互補、交通互聯,支持完善「深莞惠 河源、汕尾」區域合作機制。
同時,基於東莞貿易優勢,文件提出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城市,支持東莞建設區域消費中心,積極參與沿海經濟帶建設,強化與珠海、佛山、中山等珠江口西岸城市的產業對接合作,加強與汕頭、湛江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交流合作。
「製造 創新」
兩大萬億級工業大市的共同選擇
佛山、東莞作為GDP萬億元的工業大市,製造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兩份文件更是將製造直接「打在標題」上:佛山要建設「製造業創新高地」,東莞要打造「科創製造強市」。
為何不約而同聚焦「製造 創新」?
從兩個城市來看,一是源於雄厚製造業基礎,二是與廣深乃至港澳的優勢互補,三是適應新產業變革的要求。
特別是,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承壓、手機銷量增長趨緩,都使得相應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更加緊迫。只有在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上不斷地「進」,才能實現更具韌性的「穩」。
佛山要「推動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製造業創新高地」。
從廣東全省來看,則是在構建全過程創新鏈,打造科技創新強省、製造強省的過程中,需要佛山、東莞更多的擔當作為。為此,佛山要「推動產業創新和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製造業創新高地」,東莞則將以「科技創新 先進位造」為抓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前沿科技創新成果策源和轉化主陣地。
在實施舉措上,兩市有同,也有異。
先說同,主要體現在:都強調產業高端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都注重數位化轉型,其中佛山打造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示範城市,東莞則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都強調製造與服務的互相支撐,佛山提出推進服務型製造發展,東莞則加快發展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都注重金融的支撐作用,其中佛山將完善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東莞將開展省級供應鏈金融平臺創新試點。
兩市都強調創新與產業的緊密結合,但又各有側重。
佛山更注重增強「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和品牌對製造環節的支撐能力,比如,鼓勵研發設計、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服務型企業向製造環節拓展。在創新領域,更強調「技術創新」的重要性,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設行業技術創新平臺。
文件提出,要增強「東莞製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圖為東莞沙田富加宜連接器生產車間。
東莞產業對外貿的依賴度更高,此次提出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發展,增強「東莞製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創新領域,更強調「源頭創新」,藉助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重大創新平臺的優勢,聚焦前沿科創成果的轉化。
說到成果轉化,此次兩份文件都致力於從制度創新入手,充分激發人的主動性、創造性。
比如,佛山提出探索建立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探索賦予創新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東莞將建立健全科技項目遴選、經費分配和成果評價機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兩市還都將支持研究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
通俗地說,選擇哪條技術路線,創新經費怎麼用,創新人才將「我的地盤我做主」。
松山湖科學城一流創新資源加速集聚,圖為中國散裂中子源靶站大廳。
城市升級以人為本
更宜居更智能更有個性
在產業升級之外,佛山和東莞還面臨一個共同課題:工業為經濟支撐的大城市,如何變得更宜居、更美好?這是很多工業大市亟待補上的重要一課。
如果說經濟發展初期,更關注GDP,更關注產業規模,有其合理性,到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階段,滿足「人」的需求被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畢竟,人們湧入城市,不只是為了賺錢,也是為了享受更高品質的城市服務。反過來看,也只有更好的城市品質才能讓更多人才紮根,提升人力資本價值,並激發人的創造性和市場活力。
東莞城區
也就難怪,加快建設高品質現代化都市成為兩市的共同目標。
文件提出,佛山要探索建立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鈎機制,有序集約建設「城市大腦」「城市智能綜合體」,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和韌性城市。
文件對東莞的要求則是,打造高品質現代都市新空間,建設數字城市、智慧城市、韌性城市,還將創新外來人口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式,探索外來人口眾多的特大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東莞經驗」。
公共服務做加法,愈加稀缺的「土地」資源則要在集約利用中找增量。
廣東金融高新區
建成區佔土地面積高,是珠三角城市的共同特點,佛山、東莞也不例外。引入科研機構、建學校建醫院,又都需要土地。怎麼辦?
佛山提出,探索利用土地徵收成片開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等手段破解土地權屬及利益壁壘,還將探索「三舊」改造土地使用權置換配套改革。
東莞則將探索高開發強度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管理路徑,開展「產業標準地」改革,建立二、三產業混合用地制度,還將完善政府與企業混合成因的閒置土地盤活新機制。
城市不僅變得更宜居、更高效,也將變得更加個性化。
佛山的順德美食聞名天下,舞獅、詠春更是成為中華文化在海內外的代表性符號。於是,文件提出佛山要打造粵菜粵廚名城、世界功夫之城和博物館之城。
順德美食節
東莞將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新體育產業發展,承辦一流體育賽事活動,挖掘文化、生態、工業遺產等資源,打造一批特色旅遊品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
從這些做法可以看到,這兩份文件的意義,不僅要佛山和東莞在產業創新上找出路,更要在大城市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土地利用等難題上探索突破,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可複製可借鑑的經驗和示範。
News
來源 | 南方 客戶端
編輯 | 梁翠
校對 | 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