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著名景點(伊朗的首都德黑蘭有哪些值得參觀的景點)
2023-06-19 12:59:46
比起伊朗的其他城市,著名的景點不多,但是也值得一看,在當地的朋友帶領下,一起來了解一下德黑蘭的幾個著名的景點:
一、默德塔,高度為435米,是伊朗最高的建築。
默德塔
其實對於這樣的塔我沒有多少興趣,因為這樣的建築實在太多了,說白了就是個電視塔。但是當地朋友卻說:這塔看起來普通,但德黑蘭幾乎所有地方都可以看到,因此它是伊朗首都的象徵之一,你登上了這塔,德黑蘭的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相當於我帶你逛完整個德黑蘭了。
來到這裡我發現來對地方了,這裡人山人海,有著會議廳,博物館,各種餐廳,咖啡館和美食廣場,旋轉餐廳,海豚館,和體育體驗館:高空滑索,吊橋,逃生室,彩彈射擊場等設施。
伊朗文化娛樂設施相當匱乏,有這麼好的地方,當然人山人海了。物以稀為貴,放之四海而皆準。當娛樂設施少的時候,也開始變得珍貴了……
當然最吸引我的還是頂層360的觀光層,登塔的費用有點小貴,個人感覺還是值得的。
登塔的人還不少,反正電梯擠得滿滿的,德黑蘭的汙染有點大,那天登塔看到景色,一片灰濛濛的,風還挺大,勉強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的景點。其實汙染能不大嗎,滿大街跑著幾十年環保不達標的老爺車。下面看到密密麻麻的房子,都不是很高,密集恐懼症一下子就來了。
順便說一句,如果是攝影愛好者的話,最好帶上長焦鏡頭。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拍到雪山的美景。
二、古列斯坦宮
或許正是印證了那句話,旅行就是從一個你呆膩了的地方,走到別人呆膩的地方去。當地朋友問我最喜歡德黑蘭哪個地方,我說是古列斯坦宮時候,他卻說,那個地方有啥好玩的?雖然他是那麼認為,但是,我認為這是德黑蘭最值得遊覽的地方,沒有之一。古列斯坦宮的開放時間有點特別,每天都開放,星期五也不例外(周五的伊朗的周末),開放的時間是上午9點到下午5點,不同地點需要支付入場費,這是伊朗旅遊景點最坑的地方,雖然我在國內早已見慣不怪,我到現在都沒搞懂,這個收費方式到底是誰發明的?
接待大廳Salam Hall (Talar e Salam)
古列斯坦宮主體建築可追溯至薩法維王朝(明朝稱之為巴喇西),2013年,古列斯坦宮正式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說是宮殿,其實很小,由幾棟重要的建築和花園組成。聽說原來的建築群比現在大得多,被老國王Reza Shah下令給拆除了,聽說是這些建築阻礙了現代化的發展,這調調聽起來怎麼那麼熟悉?
古列斯坦宮有幾個不可錯過的地方:大理石王座,輝煌大廳或接待廳等,但是這些大廳內飾金碧輝煌,有特色的波斯地毯和水晶吊燈,遺憾的是內部不允許拍照。下面講講幾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大理石王座
實在搞不懂為什麼伊朗人會喜歡冷冰冰的石頭座自己的王座。但是這是這王宮中最古老的建築,建於Karim Khan Zand統治時期。放在一個門廊上,現在覆蓋著窗簾,以保護大理石床免受日曬,風吹雨打,一不小心還給錯過了。 鏡面天花板,大理石上的繪畫和雕刻,還有國王的王子的繪畫。
牆壁上華麗的馬賽克拼圖
波斯的建築風格是講究對稱和圓拱,加上華麗堂皇的馬賽克拼圖,讓人感到波斯建築的精美。
小大理石寶座
小大理石寶座,歷史可追溯至1759年,它也是一個露臺,跟前面的大理石王座一樣。這個是個複製品,尺寸也小很多,但是這個地方深受卡扎爾王朝第三代國王納賽爾(Nasser ed Din Shah)喜歡。據說他最喜歡就是在這裡 抽著菸斗靜靜休息。
太陽宮
這棟樓是太陽宮,是當時的卡扎爾王朝國王納賽爾下令建造,沒錯,就是上面出現過的那個他,這位仁兄比較喜歡享受,雖然平庸,但是活得日子最長,所以他的戲比較多。畢竟在小露臺呆久了也會膩的,所以他想蓋一棟德黑蘭最高的建築,讓他俯瞰整個德黑蘭。畢竟站得高,尿得遠嘛,哦,不對,是看得更遠。
三、薩阿德·阿巴德王宮建築群
如果說古列斯坦宮是上一朝代的豪宅,那薩阿德·阿巴德王宮就是下一朝代的豪宅了。好像伊朗有個習慣,後任不喜歡前任的皇宮,要自己另起建一棟自己喜歡的。所以伊朗首都換了N次,皇宮更是如此,他們把自己居住的地方換到了山腳下,建起了Niavaran 皇宮,估計嫌那個地方住得不過癮還是咋地,又在不遠處搞了一座度假的地方,叫做 薩阿德·阿巴德王宮。讓我有點搞不懂的是,為啥既然是度假,為啥不選一點呢?
該建築群起源是19世紀,伊朗卡扎爾王朝,數次擴建後,巴列維王朝第一任君主也在1920年代住過,伊朗末代國王在1970年代住在這裡,一直到伊斯蘭革命爆發逃亡海外為止。大門的門票價格不菲,裡面各個建築還要收費,所以每人對它的看法很分化,有人看完還值得這個價,有人認為壓根就是純屬騙錢,反正各花入各眼吧。
整個建築群處於深林之間,房子不高,卻頗為雅致,綠樹成蔭,漫步其間,十分愜意。裡面的那些房子都是末代國王和家人度假的地方,現在都改成了博物館了。
皇宮高達的森林樹木
建議參觀裡面的白宮和綠宮:
綠宮
綠宮是伊朗最美麗的宮殿了,在過去曾被稱為Shahvand宮。在這座建築的外牆,使用了獨特的綠色石材,這些石材是從很遠的礦山運來的。所以命名為綠宮。 聽說這個宮殿的半層原始建築是當時有名的地主Qajar, 巴列維的第一代國王著迷於這個地方及其風景,從這個地主手上購買的,當然那時候他還不是國王。
這座建築是薩阿德·阿巴德(Saad abad)建築群的第一座宮殿,該宮殿是在巴列維(Pahlavi)時代投入使用的。在南面,還可以看到德黑蘭的景色和有趣的景色。末代國王時期,這座兩層樓宮殿專門用於接待和給外國客人居住。
這座宮殿的誘人之處是可以看到很多伊朗特色,鏡子,床品,雕塑,燙金,鑲嵌作品等藝術。
白宮
此白宮非彼白宮。這建築是末代國王夫婦的度假的別墅,也是這個建築群中最大的宮殿,因其白色外牆而得名。裡面的裝飾很堂皇,收集了末代國王一些物品,反正用句當地人的來說:「有錢人很無聊,看不看都那個樣!」
這裡面還有兩個重要的雕像。
伊朗弓箭手Arash the Archer
這人在伊朗的神話史上有點非常重要的地位,雖然跟中國的后羿比起來還差了點,但是呢,是波斯族的大英雄。故事有點晦澀,我儘量用通俗點的語言來解說一下:
故事大概是古代伊朗人,也就是波斯人跟另外的一個叫做圖蘭的國家的人在搶地盤,拼人家不過,被人家包圍了,對方卻在這時候提出了和解,雙方討價還價,得出一個方案:只要伊朗人弓箭射程範圍內的土地,都將被歸還給波斯人,其餘的就是歸圖蘭人。看起來很公平,實際很不公平,一次弓箭的射程能有多遠,充其量兩三百米,能到五百米,估計可以吹幾個世紀了。這明顯是讓波斯人死之前,再一次被羞辱而已。
這時候,天上神仙都看不過去了, 一位神仙指示波斯的國王鑄造一把特殊的弓和一支箭,並安排阿拉什被要求成為射手。 阿拉什在早上,射出這支特殊的弓箭,箭飛了很遠很遠的距離,最後降落,從而劃定了兩國未來的邊界。至於射了多遠,我不知道,因為他們伊朗人自己到現在也搞不清楚是多遠。不過肯定的是,地盤估計很大,否則他也不會成為民族英雄被人崇拜。
一群年輕人站在末代國王的腳旁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腿像
這個應該是見過最寒酸的雕像了,曾經是個伊朗最後一任國王的全身像,但是在79年伊斯蘭革命後,現在只剩下半截了,準確來說還剩雙腿。那幫人對抓不到已經逃亡的國王很生氣,直接將氣撒在他的雕像上了。扯遠一點,說說這個國王的歷史,他的歷史有點意思,
他的故事說明了,有美國人背書也不是萬能的,如果得不到自己的子民支持,最終還是倒臺的。扯遠了,他最後的下場有點悽涼,客死異鄉,這是我後來去埃及的時候,發現他的陵墓安葬在一個埃及的清真寺裡面。
參觀這王宮的人不少,他們都對我們非常熱情,,很努力地用不太熟練的英語和我們交流,介紹裡面的故事。還拉著我們一起合影,真是一瞬間變明星的感覺;走了幾十米還對我們大喊「我愛你!」伊朗人的熱情,有時候還有點難以招架。
四,德黑蘭自由塔 Azadi Tower
它是德黑蘭的主要標誌之一,在世界幾乎所有地方,這建築經常伴隨著伊朗的相關個新聞出現,如果你是喜歡建築攝影的話,這絕對是一座不能錯過的地方。在黃昏或者晚上的燈光效果,可看性還是非常高的。
德黑蘭自由塔
它是由伊朗的最後一位國王,也是上文提到的那位逃亡的老兄還沒有在逃亡之前委託進行的,以紀念伊朗帝國成立2,500年。
該建築於1971年完成,並被命名為烈士塔,在79年伊斯蘭革命後,改為"自由」塔,諷刺的是,在這之後,伊朗人失去了他們原有的絕大部分自由。
周邊被高速公路圍繞著
這地方要來的話,自駕應該最方便,因為周邊被高速公路圍繞著,如果公共運輸來的話 ,那是一個挑戰,因為很難進入廣場,沒有設置任何安全通道,只有橫穿馬路過去,在伊朗橫穿馬路,那絕對是一門技術活。自由塔全白大理石建造比較壯觀,遊人不多,廣場草坪也很乾淨,乾淨像一個大號版的街心公園。
這塔的建造原因很簡單,當時德黑蘭市缺乏象徵性建築,政府決定建造教者之塔。為此,伊朗建築師舉行了一場名為「為伊朗設計符號」的競賽,結果24歲的伊朗建築師Hossein Amanat的作品被選為最佳作品。
他們還讓這位年輕的建築師負責該塔的建設,光是敢啟用這麼年輕的俊才負責這麼重要的項目,就可以想像當年的伊朗還是非常有朝氣的。不過後來,這建築師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逃亡到海外去了。
自由塔前面的自拍者雕像
五 霍梅尼陵墓
我從機場出來到市區的時候,在高速上看到一座壯觀的建築,金碧輝煌,有四座高高的宣禮塔,讓人過目不忘。我問司機,這是什麼清真寺,那司機回了句:那不是清真寺,那是放死人的地方。當時就猜出估計是什麼大人物的陵寢了。後來才知道,這是霍梅尼的墓,他們叫做霍梅尼聖殿。
霍梅尼墓
這地方離市區較遠,交通還算簡單,不遠處有地鐵站,Haram-e Motahhar站,乘坐的人不算多,(避開周五的禮拜日,一般來說,這種地方在周五都不對非穆斯林開放),周邊是一個大公墓群,感覺有點陰森。安檢比較嚴,估計經常有領導過來朝聖的緣故吧。
金碧輝煌的內飾
走進裡面的是發現,原來這陵墓不單只外面金碧輝煌,裡面也是如此。聽說這座陵墓的造價20億美金,裡面無比恢宏,沒有壓抑的氣氛,地面鋪著昂貴的波斯地毯。有不少信徒在這朝拜,其實這陵墓其實也還有清真寺的功能。跟其他清真寺一樣,裡面還擺著一排排的《可蘭經》。
一排排的可蘭經
裡面放著巨大的棺木,那就是霍梅尼的陵寢地。周邊用裝飾精美的柵欄圍住,裡面擺放著他的照片。他的門徒就在周邊朝拜,讓我覺得奇怪的是,很多信徒在周邊放下不少的錢幣,柵欄裡面堆著厚厚的紙幣,看來沒錢寸步難行,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道理同樣在伊朗適用。
霍梅尼的陵墓周邊,擺放著綠色的棺木,是霍梅尼的家人跟他一些追隨者的陵寢地。
他們對這個也不忌諱,就在旁邊席地而坐,閒聊著,冥思著……
走出陵墓的時候在想,伊斯蘭的不允許偶像崇拜,他們卻給自己造了一個偶像,聽說霍梅尼一生清廉,卻建造了一座昂貴的清真寺供奉著他,這的確讓人感到矛盾,或許,分化就是伊朗的一大特徵吧……
請順手關注一下本頭條號:「時空光影魔術師」!
後續陸續揭開伊朗的面紗,更多旅行背後的故事分享,請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