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怎麼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融不進大城市)
2023-06-19 15:02:33 1
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怎麼辦?俞敏洪最近說道,「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沒有退身之所,只能往前進」,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怎麼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城市混不下去了怎麼辦
俞敏洪最近說道,「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沒有退身之所,只能往前進。」
原因是如果這些年輕人回到了家鄉呢,可能有的人父母已經不在了,在家鄉也沒啥資源,而且回到農村也沒啥好做的了。
俞敏洪的言論引起了網友們廣泛的討論。
所以,就形成大家考公的風氣,而這種保守的社會風氣,一旦形成全民共識時,再想要轉變是很難的。
大家都是驚恐不安的情緒去看未知的未來,再看下朋友圈裡的那幾個同學都在縣城的體制內工作,整體閒得一批,就忙著結交人脈了,自然而然就趨之若鶩,大家都想著去縣鄉佔坑了,不求高收入,只求穩定,拜託那個驚恐不安的情緒。
新東方和阿里巴巴的員工薪資已經是高收入了,俞敏洪公司被散夥後至少給員工提供了足額離職補償,其他公司呢?
絕大多數人活著都是為給別人掙錢。不租房很好啊,回老家住自己的房子。
大家都待在老家,中心城市的房價就不會漲這麼多,我還可以再買一套。
你這麼想,中心城區別的人也會這麼想。你們可以繼續把一線城市的房價卷上去,自己內鬥。
反正年輕人都回老家了,看這些一線城市怎麼繼續吸血,看誰來當你們的接盤俠。
我覺得應該恢復公房。全國無房的城市公民,低費提供。和商品房一比一土地配套建設。容積率和戶型壓縮。
其實,使用面積在45平的房子,就足以滿足一家4口的生活了。
我小時候,同學家父母兩人,他,他姐,他哥。共3人。單位的兩居室,廚房5平米,客廳8平米,衛生間2平米,兩間臥室分別是12和9。他姐單住,他和他哥架子床在客廳。父母住臥室。陽臺是儲蓄間。
我妻子,她們姐妹倆,家裡也是這樣的兩居室,一樣生活得很溫馨。
或者,不是說必須平均一樣,而是要按貢獻值匹配,即按勞分配。說白了,住大房子,要用讓人服氣的理由。
例如1450曾爆料說某老住大房子有豪車,企圖帶節奏,但沒想到除了水軍外,網民一致認為某老貢獻配得上大房子豪車,他們表示服氣。
所以,做到按勞分配按對社會貢獻分配就可以讓社會服氣了,絕對平均主義本來就是錯的。
現在主要是一些貢獻都沒有的人在住大房子開豪車,自然不能讓人服氣。
一份付出,一分收穫,問題是現在的社會,有些人十分付出,三分收穫;另外一些人,一分付出,十二分收穫。這種情況下,誰能夠忍受得了。
按貢獻來安排房子,從理論上講沒錯。但從社會人倫來講,危害不小。貢獻怎麼量化?畢竟像袁老那樣的國匠級的人是少數,好衡量,也服得了眾人。
但是,更多的人的貢獻是不好量化的。
如此一來,就會演化出另一種景象:腦子快的人,油嘴滑舌,各種弄虛作假層出不窮;更可怕的是,會催生出另一種人,逢迎拍馬,各種諂媚。最後還是老實人吃虧。這可是為什麼杞人憂天呢。
剛改革開放那些年,一改過去加工資普加的模式,搞出百分之幾十,結果,那些幹活一般般,甚至偷奸耍滑的人,在工資評定的時候,常常被領導安排上去,而那些技術很好,幹活也紮實的人反而評不上。
所以說,貢獻這個東西,在領導嘴裡那是人嘴兩張皮,怎麼說怎麼有理。直到今天,大家看看,在單位裡往往吃香喝辣的人並非工作上的佼佼者。
不是說絕對不能有哪怕一點誤差。做到差不多就行了。例如先做到嚴格執行勞動法,嚴打違反勞動法剋扣工人的行為,嚴打金融和商業領域中的壟斷或腐敗違法行為。有沒有違法,這個至少還是能判定的吧。別說有沒有違法都不能判斷出來。
我同意你的部分想法。但按貢獻真的不靠譜。我是過來人,目諸過。我工作後兩年時逢改革開放,工人加工資,按職工人數的百分之四十評定。
我們有兩百多號職工,結果可想而知,會跑會說跟領導親近的,評上了,剩下百分之六十那些幹活紮實卻不會跑不會要不會說的,往往評不上。逢迎之風溜須拍馬之行由此盛行。不僅如此,職工隊伍原來很和諧也相對團結的景象沒了,心中不平不氣漸漸上升,以至戾氣瀰漫。
其實,十幾年前單位分房,現在領導也沒了分房,只有公租房-----我是事業單位,我家人在公務員單位,更嚴格更沒戲,領導經常要填表調查房產。
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融不進大城市,回不了鄉村老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