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第一大縣人口(遼寧海城市人口超百萬)
2023-06-11 20:49:03 1
海城市隸屬於遼寧省鞍山市,全境總面積2732平方公裡,人口110萬。擁有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中國十大品質休閒基地的稱號, 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十名。
一、歷史沿革
1、漢時在縣境內置新昌(今甘泉鎮向陽寨)、遼隊(今西四鎮三岔河東岸)、安市(今八裡鎮營城子)三縣。三國時期屬平州,後改幽州。西晉時期,境內新昌、遼隊(隧)、安市三縣皆廢。東晉十六國後燕光始四年(404年),開始被高句麗割據長達二百六十多年。
3、中華民國初期,劃屬奉天省遼瀋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奉天省為遼寧省,海城縣隸屬遼寧省為一等縣。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侵佔東北後,偽滿政府改遼寧為奉天省,海城縣遂改屬奉天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偽滿政府撤銷營口縣,以遼河為界,其東劃歸海城縣(張作霖老家在遼河以西的駕掌寺鎮,今稱盤錦市大窪區東風鎮),西部劃歸盤山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海城縣民主政府,隸屬於遼寧省遼南行政公署。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國民黨政府改東北為九省,海城縣仍隸屬遼寧省。
4、1947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海城縣。1948年2月,在縣境地內另置牛莊縣,縣政府設在今牛莊鎮;年底,牛莊縣撤銷。11月 東北全境解放後,海城縣劃屬遼東省管轄(省會在今丹東市)。
1954年,遼東、遼西兩省合併為遼寧省,海城縣歸遼寧省遼陽專署領導。1959年改屬鞍山市。1965年又轉屬遼南專屬(專署駐今蓋州市)。1966年,「文革」期間,海城縣人民委員會(即縣政府)被撤銷,於1967年3月成立海城縣革命委員會,隸屬於營口市。1973年隸屬於鞍山市。
1980年7月,縣革命委員會改稱縣人民政府。1985年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海城縣,成立海城市(縣級市),隸屬於鞍山市。
二、旅遊景點
1、湯崗子溫泉引位於遼寧省鞍山以南7.5公裡。是中國四大的溫泉康復中心之一。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湯崗子溫泉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著名溫泉之一。據海城縣誌記載,唐代貞觀十八年溫泉即被發現。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東徵時曾至此並赴泉「坐湯」(沐浴)。遼、金時在此設湯池縣,古時稱溫泉為「湯」,縣以泉而得名。金太宗也曾來這裡「坐湯」。溫泉附近有明崇禎三年立的《奶奶廟碑》。而且此地當時不但是「名池」勝地,也是南北交通要衝。
2、白雲山風景區位於遼寧省海城市東南部的孤山滿族自治鎮,距海城市區45公裡,總面積23平方公裡,全景區有山峰450個,海城境內的最高峰——海拔876米的唐帽山就坐落在白雲山中。
3、海城金塔位於海城市析木鎮西北2.5公裡的羊角峪西山腰上。塔北原有塔寺,名為「金塔大禪寶林寺」,又稱金塔寺,《海城縣誌》略有載述。這卒寺院原來規模較大,始建於遼代,明代重修,寺內有萬曆年間的碑刻兩甬,記載了其修建經過。2013年國務院公布海城金塔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海城仙人洞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遼寧省海城市孤山鎮孤山村東青雲山腳,為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已發現石製品近20000件,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與廢片。石器主要是石英加工的各類中、小型的刮削器、尖狀器、鑽具及雕刻器等。裝飾品類有穿孔獸牙與貝殼等。還有晚期智人的牙齒化石發現於下文化層。已發現的動物化石有27種哺乳動物,以及魚、鳥類及蚌類等。地層內厚層灰燼及大量燒土與燒骨是早期人類長期居住的結果。
5、厝石山公園,坐落在遼寧省海城市,又稱海城公園,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三十二年, 海城知縣管風和為了活躍海城人民的文化生活,集資6000兩白銀修建。雖說佔地近3萬平方米的公園顯得小了些,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海拔只有49.9米的厝石山上,倒真的是有仙有龍,充滿靈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