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主播突然換號了(禁止問題主播換號換平臺再開播)
2023-06-11 16:47:59 2
網絡主播戴上「緊箍」了!
6月2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聯合發布《網絡主播行為規範》(以下簡稱《規範》)。《規範》對網絡主播劃定了31條紅線。其中包括,問題主播不允許以更換帳號或更換平臺等形式再度開播、不得出現假吃、催吐、暴食現象、財經、醫學專業主播需持證「上崗」……
換臉換皮行不通
問題主播想「換馬甲」或「換臉」再參與直播,將難上加難。
《規範》第十七條內容顯示,例如對出現違規行為的網絡主播,要強化警示和約束;對問題性質嚴重、多次出現問題且屢教不改的網絡主播,應當封禁帳號,將相關網絡主播納入「黑名單」或「警示名單」,不允許以更換帳號或更換平臺等形式再度開播;對構成犯罪的網絡主播,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事實上,從去年11月起,多位網絡主播因偷逃稅密集被罰。雪梨、林珊珊分別被罰6555.31萬元和2767.25萬元後,超級主播薇婭被罰13.41億元,一時引起輿論譁然。隨後,2022年2月,網絡主播「驢嫂平榮」被罰6200.3萬元。在6月初,網絡主播「帝師」也被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並擬處罰款共計1171.45萬元。
上述涉事主播被罰後,其帳號在淘寶直播、抖音、快手、陌陌和微信等多個平臺被封。不過,在今年2月,薇婭和雪梨背後團隊分別以「蜜蜂驚喜社」和「香菇來了」再次重回公眾視野。
而在5月,薇婭的助播琦兒開始在抖音上帶貨直播。
對此,結合《規範》要求,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新規的重點不在於禁止開新號換平臺,而是要對性質嚴重、問題頻發卻屢教不改的惡性典型採取強力措施,淨化市場並規範秩序。
另一方面,直播新號也試圖有意與出事主播劃清界限來規避風險。例如「蜜蜂驚喜社」在淘寶註冊公司為杭州柏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8月,法定代表人為何衛華。從天眼查資料來看,該公司未顯示與薇婭及其丈夫董海峰旗下公司有直接聯繫。
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認為,多年來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措施,來規範主播和機構等相應行為,但由於監管規則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給某些主播和MCN機構留下了換個「馬甲」和平臺接著做的空子。「這次《規範》的出臺,一方面收緊了違法違規者換場再出來的可能,另一方面也顯示了監管方對加強視頻監管的態度。」他強調道。
吃播博主禁止假吃炒作
近年來,部分美食主播通過「大胃王」等人設標籤來吸引流量。為達到錄製效果會通過假吃、催吐等形式,從而造成一定食物的浪費。
《規範》明確,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及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不得出現鋪張浪費糧食,展示假吃、催吐、暴飲暴食等,或其他易造成不良飲食消費、食物浪費示範的內容。
此前,央視新聞在節目中批評部分網絡「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的現象,「現在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秀,更是浪費嚴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珍惜糧食,拒絕浪費!」
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認為,近年來,隨著視頻直播的火爆,不少博主打著「大胃王」的幌子吸引流量,靠吃飯直播賺錢。在趙振營看來,網絡直播中不應該存在刺激過度消費的行為存在,平臺方和企業應該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相應的整治工作,通過限制流量,降低資源匹配等方式限制吃播的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目前不少平臺搜索「大胃王」「吃播」等關鍵詞時,便會彈出「珍惜糧食,拒絕浪費,合理飲食,健康生活」的提示。
醫療、財經等專業主播需持證上崗
自從網絡直播興起,「跟著主播炒股」「聽主播聊教育」成為一部分網友獲取知識的途徑,那麼主播的輸出是否專業,如何甄選真正的專業主播?
根據《規範》,對於需要較高專業水平(如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內容,主播應取得相應執業資質,並向直播平臺進行執業資質報備,直播平臺應對主播進行資質審核及備案。
那麼目前,主流網絡直播平臺對專業主播是否有持證「上崗」的要求,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抖音、快手等網絡直播平臺相關人士暫未做出回應。
不過,抖音近日在主播中心板塊發布了一篇名為「直播講金融變現要合規」的課程。課程指出,「抖音主播金融垂直類主播在開播前需要平臺的『財經』資質認證」,並列舉了此類主播與資質相關的常見違規情況,包括「開播前未進行資質認證」「開播時未展示、口播自己的認證身份」「開播出鏡主播不是該帳號的認證人」「資質認證時間過期」。目前抖音金融主播資質認證的有效期為一年。
不得利用未成年人進行非廣告類表演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與行動裝置發展,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活動愈發頻繁。《規範》對保護未成年人提出相關規定,如不得介紹或者展示自殺、自殘、暴力血腥、高危動作和其他易引發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險行為,表現吸菸、酗酒等誘導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內容;不得利用未成年人或未成年人角色進行非廣告類的商業宣傳、表演或作為噱頭獲取商業或不正當利益,指引錯誤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的內容;不得通過有組織炒作、僱傭水軍刷禮物、宣傳「刷禮物抽獎」等手段,暗示、誘惑、鼓勵用戶大額「打賞」,引誘未成年用戶「打賞」或以虛假身份信息「打賞」。
其實主流網絡直播平臺對主播也有一系列要求。以未成年人保護為例,快手在社區內容規則中心的直播板塊設立了未成年相關內容專區,其中明確了未成年直播中常見的違規內容,包括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利用未成年人身份作為噱頭進行營銷,如:刻意利用未成年身份進行營銷、賣慘等。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等四部門5月聯合發布的《關於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也指出,「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
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從網絡直播打賞、網絡主播偷逃繳納稅款等層面均發布了細化的要求。此類要求是否具有強制力?具體到此次《規範》,北京雲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是幾部門聯合發布的規範性文件,是具有法律強制約束力的」。
記者丨何倩 魏蔚 郭繽璐 盧揚 實習記者 韓昕媛
圖片來源丨央視新聞視頻截圖、國家廣電總局官網截圖、視覺中國、淘寶截圖、抖音截圖、天眼查App截圖
編輯丨孫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