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最後被補銜的上將名單(1958年最後被補銜的上將)
2023-09-23 13:15:42 3
1958年2月15日,一份申請補授上將軍銜的文件被送入中南海菊香書屋,毛主席認真審閱後,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抹笑意,當即在文件最後位置給出了自己的意見:「同意!」
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授銜的最後一位上將,有著「將聖」的稱號,毛主席對他十分看重,甚至曾經感慨過:「如果沒有他,新中國至少也要推遲10年時間才能成立。」
在這位「將聖」去世後,他女兒公布了父親留給自己的一段話:
「縱然給我更大的權力,我也絕不以權謀私!縱然給我更多的金錢,我也絕不丟掉艱苦奮鬥!縱然讓我再活80歲,我也絕不止步不前!」
這位開國上將是誰?為什麼毛主席對他有著如此高的評價?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他又為何沒有露面,而是等到3年後才被補授上將軍銜?
1928年,距離四一二政變僅過去一年時間,全國仍籠罩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在艱難的抗爭過程中,我黨隨時都面臨著覆滅的危險。為應對危局,此時擔任湖南獨立5師第1團團長的彭德懷正在籌劃一件大事。
而人才是第一資源,想要完成革命工作,身邊就少不了出謀劃策和衝鋒陷陣的同志。當彭老總為此感到苦惱時,一位名叫李聚奎的青年來到了他的身邊。
對於這名積極上進,一心救國的熱血戰士,彭老總剛一見面就產生了極大的好感。隨著相處,李聚奎也被彭老總的思想和氣度所折服,義無反顧加入了我黨。在黨小組會議上,他莊嚴的承諾道:「我這一輩子跟黨是跟定了,黨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說到做到,李聚奎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黨。
7月22日,隨著彭老總一聲高呼,李聚奎和其他同志們一同衝向了平江縣的國民黨第5師師部以及政府部門。戰鬥過程中,李聚奎渾身浴血,連連殺敵,極大地鼓舞了身邊戰友的士氣。最終在彭老總的領導下,平江起義大獲成功。起義部隊繳獲近千支槍,解救了600名被關押的愛國志士。
當然,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後這支被改編為工農紅軍第5軍的隊伍,面臨著反動勢力8個團的圍剿。經過一天的激戰,我軍選擇了戰略性撤退。當部隊來到白沙後,發生了一件驚心動魄的刺殺案。
原來在彭老總毫無防備時,不遠處已經有雙陰翳的眼睛盯住了這邊,他就是隊伍的大隊長雷振輝。面對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雷振輝早已被嚇破了膽,一直謀劃叛變投敵,而彭老總便是他最好的投名狀。
這天找到機會的雷振輝,趁著彭老總正在講話,突然搶過警衛員的槍,對準彭老總準備扣動扳機。千鈞一髮之際,李聚奎衝了出來,將雷振輝壓倒在地上,同時另一位同志緊急衝來幫忙,將雷振輝當場槍決。事後雖然李聚奎沒有居功自傲,但彭老總卻始終記得他的救命之恩,經常念叨:「要不是李聚奎,我早就和馬克思會面去了。」
1928年年底,在彭老總的帶領下,紅5軍與毛主席領導的紅4軍在井岡山會師。在這段時期,李聚奎接觸了不少先進同志,汲取了諸多先進思想,其中最讓他難以忘懷的便是朱老總的訓話。
朱老總早年投身革命,便已經擔任過司令官、警察廳長等職務,現在又擔任軍長,在大家眼中,他一定很有派頭。可當看到舊棉襖舊褲子還打著補丁時,所有人對朱老總有了不一樣的印象。
緊接著朱老總的講話更讓人精神一震:「當紅軍要有三條,一不要錢,二不要命,三不要家,有這三條才能當好紅軍。」對於朱老總的訓誡,李聚奎深以為然,此後無數年,他始終記著這句話。
長徵開路先鋒,抗日不少威名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中,李聚奎已經成為紅一軍團第一師的師長。在三甲嶂一帶,他遇到了國民黨後來的小委員長陳誠。陳誠以三個師的兵力對紅一師第一團發動進攻,準備將這支主力團一舉殲滅。
在李聚奎的指揮下,紅一團固守三甲嶂,足足抵擋了敵軍一天一夜時間。同時李聚奎調集援軍,以內外夾擊的方式成功潰敗敵軍,讓陳誠記住了這位戰場上的將聖,直到晚年接受採訪時依舊對此念念不忘。
不過局部勝利難以影響全局,因為王明等人的激進領導,我軍最終失敗,被迫踏上長徵道路。此時李聚奎奉命帶領隊伍在前衝鋒,清理敵軍設置的一切障礙。
出瀟水、戰湘江......1935年1月,在四渡赤水河前,毛主席與李聚奎見了面,剛見面毛主席便說道:「先鋒軍損失慘重,中央打算將師縮編成團,這樣你就要從師長當回團長了,你覺得行不行?」
對於毛主席的問題,李聚奎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行!」
雖然最終紅一師沒有縮編,但從這段對話中可以想像到,長徵中紅一師所面臨的危險和艱難。
1935年5月,李聚奎率軍來到了湍急的大渡河前。在這處險地,蔣介石布置了重兵,並調集了重武器防守在河對岸,準備一舉堵死我軍退路。在全軍危機面前,李聚奎下令第一團不惜代價,強渡大渡河。
很快紅一團選出了18位能力超群的勇士組成突擊隊,準備強渡此河,為後續部隊渡河爭取更有利的條件和更多的時間。這個策略很成功,在突擊隊的掩護下,我軍主力成功渡河。戰後周總理都忍不住誇讚道:「紅1團是『天下第一團』!」而團長楊得志卻回應道:「強將手下無弱兵,是李師長領導有方。」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李聚奎擔任陳賡386旅的參謀長,與這位性格幽默的大將開始了搭檔關係。次年3月,長治被日軍108師團侵佔,邯鄲打破長治的主幹道被打通,在補給線的支持下,日軍將再無後顧之憂,嚴重威脅到我黨要地陝甘寧的安全。
為了阻擋日軍西進的腳步,129師奉命切斷補給線,殲滅敵軍有生力量。李聚奎參與了此次戰役的戰術商討,並提出了設置伏擊點等有力舉措。
隨即我軍在神頭嶺布置大批伏兵,派出一團兵力佯攻黎城,引出日軍大批援軍進入伏擊圈。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下,僅用了兩個小時,以傷亡240人的代價,成功殲滅敵軍1500人。此戰不僅大大鼓舞了我軍士氣,同時也將日軍折服,稱之為第一流的遊擊戰術。
抗美援朝大功臣建國後,南徵北戰,建功無數的李聚奎擔任第四野戰軍副參謀長。由於他的腦袋靈活,點子多,在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毛主席親自批示,直接調任李聚奎當東北軍區後勤部的部長,負責戰備物資的籌集管理。
大家可不要小看後勤工作,雖然沒有衝鋒前線來的熱血,但缺少了物資供應,再強的部隊也無力戰鬥,而抗美援朝戰場的後勤尤為艱難。
建國初我們還沒有自己的空軍和海軍隊伍,制空權只能眼睜睜地拱手相讓給美軍。而美軍也了解後勤物資的重要性,經常會派出轟炸機轟炸還在路上的物資。不僅如此,只要我軍敢明火燒飯,暴露位置,美軍轟炸機立馬便會到位,對我軍軍營地進行狂轟亂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戰士根本不能吃上一頓飽飯。
面對一直運一直缺的物資,李聚奎也是愁得難以入眠,到底該怎麼讓志願軍戰士安心地吃到飯呢?突然李聚奎想到了一件往事。當年紅軍西路軍在西北被馬家軍擊潰後,李聚奎便是靠著沿途乞討才逃出生天,重歸隊伍。而路上他吃過一種百姓接濟的炒麵,易保存還管飽,完全可以運送到朝鮮戰場,讓我軍戰士都能補充足夠的能量。
說做就做,很快第一批炒麵便被生產出來,在送入朝鮮後,果然解決了志願軍戰士們的溫飽問題。最終炒麵成為了志願軍們的主要物資之一,月需求量高達900萬斤。而僅靠東北,根本無法供應所有戰士們的口糧,因此在向中央匯報得到批示後,周總理立即下令中南、華北等地區全部生產炒麵。
戰場上負責後勤工作的副司令洪學智曾經感慨過:「如果沒有炒麵,根本解決不了部隊最低限度的物資保障!」所以說雖然未上戰場,抗美援朝中李聚奎的貢獻並不小。少了他的貢獻,前線的將士們長時間忍飢挨餓,又怎麼堅持到戰爭的勝利呢?
就低不就高,共產黨人的覺悟1955年9月,中南海熱鬧非凡,大部分的開國將領全部匯集於此,等待著接下來的儀式。終於在國歌聲響起後,將官授銜儀式正式開始。可當所有將官一一領到命令狀後,卻沒有李聚奎的名字出現。這樣一位從紅軍時期走來的功臣,為什麼沒有被授銜呢?
其實在最開始擬定授銜名單時,毛主席也在被考慮範圍內,而且是最高的大元帥軍銜。可毛主席並沒有接受這份榮譽,他直接回絕道:
「你們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我看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的好!」
自此無論是周總理還是鄧公,這些在地方上工作的元勳都沒有參與評選軍銜。而李聚奎本來是有資格評銜的,甚至已經出現在了名單內。可就在授銜儀式的兩個月前,他接到了一項任命:「脫下軍帽,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
直到1958年2月,李聚奎正在辦公桌前處理繁雜的政務文件,突然接到一則消息:「經過中央商議決定,調任李聚奎同志擔任總後勤部政治委員。」
既然從政務崗位回歸軍隊之中,軍銜是必不可少的。根據資歷貢獻,李聚奎本就完全可以被授予上將軍銜。而在擔任石油工業部部長期間,李聚奎組建協調並大力發展了這個部門。依此貢獻和職位級別,他完全有評選為大將的條件,可大將只有10個名額,需要為李聚奎額外破例嗎?
對此李聚奎十分坦蕩,他甚至公開表明態度:「就低不就高,上將就行!」這樣一句話,不僅解開了軍委的難題,同時也表現出了李聚奎的豁達大度,他始終記著自己入黨時的承諾,一心為黨,跟著黨走。
接下來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從長徵時的急先鋒,到石油工業部門的辛勤工作,毛主席對於李聚奎的貢獻一直看在眼裡,上將軍銜是他早就應得的榮譽,因此主席才會大發感慨,讚揚他對新中國的貢獻。
1995年,李聚奎已經90歲高齡,躺在病床上的他已經不復當年的勇武,在兒女面前,他顫顫巍巍拿出了自己的遺產清單,上面寫的正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6月25日,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李聚奎口中仍在喃喃發聲,喊著自己入黨介紹人的名字:「賀國中同志,你來了......」
李聚奎將軍一生都在跟著黨走,為人民服務。即便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他心中最記掛的依舊是黨和人民,這便是一位共產黨人的覺悟和堅守。向英雄們致敬!向奉獻者們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