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的人生生活智慧(具備一種自制力)
2023-09-23 20:35:26 3
《菜根譚》:具備一種自制力,控制自我執念,方得內心清淨。凡事都有兩面性,就拿欲望來說,欲望同樣有兩面性。
欲望就是所謂對於物質對於外在事物的一種追求,當有了對於物質的欲望之後,就有動力追求更好的生活,能讓自己活得更舒服。
但是欲望的另一面,則會讓我們深陷於執念之中。
因為不是所有的欲望都值得提倡,每個人從出生的時候,你就有一種東西伴隨著他,這個東西叫做天命。我們需要在認知天命的一個基礎之上,保留著對於物質欲望的一個追求。
但是如果說摒棄了原有的本身規律,一味的去追求不該有的東西,那就是被稱為妄念。
這一些妄念,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深陷於執念之中的狀態。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我們有的時候該保留一份欲望,但是有的事情就要及時的放棄那種違背天命,違背天道的一種慾念。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捨。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愛是人生聚散離合的根源所在,應當知道去割捨。識是產生所有欲望的原因,要努力的去掃除。
所謂的「愛」就是對於外事外物的一種執念和欲望,它是所有事物的一個根源所在。
如果說保留一個合理的欲望,那麼也會讓自己的人生過得越來越好,但是當你的欲望不符合你現有的狀態,就要懂得捨棄和放下。
《菜根譚》中所說的「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意思就是說所有的欲望最基礎的狀態,是因為對於事物的了解和認識。
作為一個君子,懂得修身之道的人,他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什麼樣的東西該捨棄,什麼樣的東西可以保留。
如果說你不懂得控制,讓自己內心的執念愈發的增長,那麼對於你的人生來說一定是非常糟糕的一個狀態。
「欲求不滿」是人生最痛苦的一個事情,但是人性中又有這樣一個缺點,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沒有人對欲望是滿足的,對於欲望只會無休止的留下自己的執念。
心與竹俱空,問是非何處著覺腳?念同山共靜,知優喜無由上眉。
如果人的內心和竹子一樣空靈,試問那些是是非非怎麼在你心中存留呢?如果心思與青山一樣安靜,那麼喜怒哀樂也就從心裏面生出,掛在眉梢了。
當你的內心沒有那麼多欲望的時候,外在的是是非非逐漸的也就少了那些,讓你產生痛苦的一些執念也就不存在了,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可以減少很多煩惱。
這就是在《道德經》中一再強調,以無為而治,以無為之念去控制自我的人生,去引領自我狀態的一種智慧。
究其根源,其實君子養修行之道,最重要的還有一個能力,叫做:自制力。
所謂的自制力,就是懂得自我控制的一種能力,當你認識到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該放棄,卻沒有放棄的時候,產生的必然是苦惱。
如果有足夠的自我控制的能力,合理的去控制所有的慾念,那麼你的人生才會活得更舒服。
我們追求一個好的物質,好的外事外物,就是讓自己活得更舒服。如果說因為這樣一種欲望讓自己反而活得更痛苦,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擁有一種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的清靜,才是人生最美的事情。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一篇章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