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看民國好聲音(民國女星好聲音)
2023-09-23 02:25:44
時下各種選秀節目如火如荼,湧現出了一批個性十足的女歌手。這不由讓人聯想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歌壇,白光、龔秋霞、白虹、吳鶯音……這一個個名字雖然已遠去,卻依然響亮而親切。
白虹,原名白麗珠,1919年生於北京。幼年的她非常喜歡音樂,13歲那年,明月歌舞團從上海到北京招募團員,主考官黎錦光和嚴折西選中了她,把這個活潑靚麗的女孩帶到了「十裡洋場」,取藝名白虹,並最終成名。
上世紀30年代初期,白虹在明月社老闆黎錦輝的介紹下,出演過《人間仙子》和《國色天香》兩部電影,但她在歌壇的表現還是以更為耀眼的歌唱事業為主。此時的白虹嗓音雖然甜美,但歌藝的成熟還是30年代後期的事情,歌曲《郎是春日風》是她這一時期的代表作。由於白虹的發音準確,每每能將感情與詞意融會貫通,令聆聽者更易領會歌詞的含義,因此她的演唱感染力很強,與周璇、龔秋霞齊名,被譽為「三大歌后」之一。
1934年,上海「娛樂圈」的一場盛事吸引了大眾的目光。那時電臺邀請歌星演唱已成流行趨勢,「播音歌星」應運而生,上海《大晚報》副刊編輯崔萬秋,發起舉辦了「三大播音歌星競選」活動。為了辦好這次比賽,《大晚報》從5月2日起開闢了「今日精彩播音節目」專欄,每天都預報各播音團體的某一位歌星在哪一家電臺播音的時間、播唱哪一首歌曲,以便聽眾有選擇地收聽。正式競選從5月26日開始,6月14日結束。這個活動頗似如今的「超女」、「快女」,雖不及今日選秀之聲勢浩大,卻也算中國流行歌壇的第一次歌星競選。
那時的白虹如日中天,是真正意義上的票選「歌后」,她是「明月社」的臺柱,老闆黎錦暉手下的得力幹將。那一年,她年僅15歲。在「明月社」的日子裡,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演唱、一起生活,也讓白虹和自己的老師黎錦光陷入熱戀,並在兩年後他們組成大中華歌舞團去南洋巡演時正式結婚。可惜這段婚姻並沒有白頭到老。新中國成立不久,白虹與黎錦光分手,回到北京,成了話劇演員。
白虹的音域非常廣闊,有歌評家評她:「歌喉嘹亮就像陽光普照,能激發人們高遠的情懷。」她的《賣湯丸》至今教人琅琅上口;和嚴華合唱的《人海飄航》,是早期著名的探戈歌曲;《郎如春日風》更是代表作,後來也有不少歌星翻唱。
龔秋霞這個名字,或許陌生,可是她演唱的歌曲,卻是眾口相傳。「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這首傳唱數十年的《賣報歌》,原唱就是龔秋霞;「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人們聽到這首歌曲時,都以為這是江蘇民歌《茉莉花》,其實,這首歌曲的真正作者是陳歌辛,原名叫《白蓮花》,原唱也是龔秋霞。
龔秋霞,原名龔莎莎、龔秋香。1916年生於江蘇崇明(今屬上海)。1933年,她參加上海梅花歌舞團,成為該團臺柱,與張仙琳、張琦、蔡一鳴、徐粲鶯並稱為「梅花五虎將」。在此期間她參與演出了二十部話劇和歌劇,包括《楊貴妃》、《後臺》、《名優之死》。不過,她在這裡生活得並不快樂,認為劇團很不正規,沒有前途,稱之為「烏煙瘴氣的所謂歌舞團」,是「吃人不見血的地方」,「演戲和耍猴戲沒有什麼兩樣」,「我覺得應該立刻脫離」。於是,劇團在青島演出《楊貴妃》時,她開小差,回到了上海。她退出之後不久,這個歌舞團就解散了。
回滬以後,龔秋霞加入了「明星」影片公司,出演了自己第一部影片《父母子女》。之後,她於多部影片擔任主演及主唱,成為能歌善舞的多才藝人,也開創了中國影歌兩棲明星的先河。
在歌舞影片《薔薇處處開》中,龔秋霞擔任第二女主角,並在幕後為女主角李紅代唱插曲《薔薇處處開》。她的歌聲娓娓動聽,充滿青春氣息。舊上海的輿論界曾這樣讚揚過她:龔秋霞的歌則最宜於清晨聽,因為她的歌充滿著青春朝氣,抑揚頓挫,甜潤婉轉。當年,龔秋霞演唱的《秋水伊人》和《薔薇處處開》兩首歌曲好評如潮,傳遍了上海灘的街頭巷尾,很快成了新潮歌曲之一,直到如今仍在傳唱。
2003年,中央電視臺為了拍攝專題紀錄片《一百年的歌聲》,派記者專程赴香港訪問龔秋霞。這時,她已經口齒不清了。這位85歲的老影星坐在輪椅上迎接客人,當記者問她:「當年你唱的《薔薇處處開》這首歌,如今你還記得嗎?」龔秋霞莞爾一笑,清楚地回答:「記得!」——這也是她的最後一次出鏡。
2004年9月7日,龔秋霞在香港逝世,享年86歲。
白光的墓志銘是這樣寫的:「生於1921年的歌影雙星白光,走過動蕩與繁華的歲月,從大時代的北平到今天的吉隆坡。」白光為人至直,夠風度、夠帥、夠豪放、夠勇敢,是位傳奇女子。白光在歌壇輝煌的成就比在影壇的成就更大,虎留皮,人留名,白光一直沒有枉費此生,其願已滿。
白光1937年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日本大學音樂系,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電影工作。《桃李爭春》一片奠定了她的電影生涯。她天生麗質,貌美妙樂,豔光四射,魅力迫人。她以爐火純青之演技與獨特美妙之歌聲風靡了無數的影迷和歌迷。1950年,戰後的白光返香港分別擔任電影製片、編劇、導演和女主角,贏得『一代妖姬』、『絕代尤物』之名,被冠為『中國藝壇之光』……」
這段文字高度概括了白光的一生,也精準評價了她在藝壇上的地位。這位生於舊時代的「一代妖姬」,絕對稱得上是一等一的「現代女性」,堪稱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她野性潑辣、我行我素,沒有刻意造作,卻每個細胞都散發著動人的風韻,美麗且能幹,獨立而自強;從18歲奉母命初嫁,生下一對兒女後,接著離婚、訂婚、解婚、結婚、離婚,再變成不結婚的女人,直到遇見小自己26歲的歌迷顏良龍,攜手走過人生最後的三十年;一句「愛情來了,千軍萬馬都擋不住」,更是為後人所銘記。她的觀念、事業乃至婚姻,都是那麼與眾不同,就連陵墓都是。
在白光的演藝生涯中,像《如果沒有你》這樣大膽、直露地描寫愛情的佳作比比皆是。如《假正經》:「假正經假正經/你的眼睛早已經/ 溜過來又溜過去/在偷偷地看個不停」,末了還得語帶奚落又勾魂懾魄地以口白念出「何必呢」,令當時的衛道士咬牙切齒。有人批評她唱歌總免不了走音,但她唱得入骨的程度,卻讓輕微的「走音」變成了另一種力抗古板標準的「創意」。就像她銀幕上下、眉梢眼角的懶散魅態,一副不屑三從四德、小家碧玉的毫無顧忌一樣。
在《紅豆生南國》、《戀之火》等影片中,白光放浪形骸,率性而為,無論歌聲還是影跡,都肆意揮灑著一個煙花女子在風塵荒唐中亦傲亦邪的心緒和慾念。從體態、表情到聲音,她都繚繞著挑逗的風騷意味,而且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她的歌聲裡,滿是人世蒼涼中的不甘,譏諷與不屑,倦怠和冷嘲。她就這樣伸張著自身存在的意義,背後盡有一位悲苦女性的愛與怨,卻又複雜而多變,令人在快意與癢痛中備受迷惑。
白光的嗓音低沉柔美,又略帶懶慵韻味,令人如痴如醉,加上她那一口標準的京片子,咬字吐詞極富感情,更夾著一种放浪形骸的味道,令喜歡聽她的歌的人們永難忘懷。
吳鶯音原名吳劍秋,1922年生於上海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她從小喜歡唱歌,也常收聽電臺歌曲節目。只要無線電裡播送的歌曲,她聽聽就會哼唱。高中畢業後,她原本打算報考上海音樂專科學校,但這個志願遭到父母極力反對。父親批評她「沒志氣的人,不肯好好讀書」。對此,她想不通,一氣之下,跑到一家小學當起音樂老師。到了晚上,她就去電臺唱歌,做兒童節目。
吳鶯音歌唱事業的轉折點是在她24歲那年。在一位電臺好友的慫恿下,原本只想在電臺唱歌的吳鶯音參加了當年上海鼎鼎大名的仙樂斯夜總會歌唱大賽。當年的仙樂斯大舞廳舉辦歌唱比賽眾星雲集,結果抱著「玩」的心態參賽的吳鶯音以白虹的成名曲《我要你》脫穎而出,一舉登上冠軍寶座,也成為繼周璇和姚莉之後,活躍在仙樂斯舞臺上又一顆閃亮的明星。
此後,她的足跡遍及上海的「仙樂斯」、「百樂門」、「大滬」等著名歌舞廳,一炮而紅。她被作曲家黎錦光看中,錄製了第一張單曲唱片《我想忘了你》。為了瞞著家人,她決定使用藝名演唱。《我想忘了你》的製作人覺得她歌聲悅耳美妙如黃鶯出谷,故用名「鶯音」。
吳鶯音的歌聲別有風味,爽朗中帶有鼻音,擅長抒情幽怨的歌曲。其聲線柔和,加上別樹一幟濃鬱的鼻音,擁有「吳儂軟語」的「鼻音歌后」美譽,與周璇、白光、李香蘭齊名,成為當時上海灘的「四大天后」。
從1946年開始的短短3年內,「百代」錄製了吳鶯音的《自從嫁了你》、《春光無限好》、《斷腸紅》等30多首歌,唱片發行後,幾乎首首流行;同時,吳鶯音也奠定了自己在中國國語流行曲「天皇巨星」的地位,她的《江南之夜》、《岷江夜曲》等歌曲,逾半個世紀被幾代人傳唱。
1957年,已遷往香港的百代唱片公司邀請她到香港與音樂人姚敏合作製作一張唱片。在香港的這段時間裡,與她合作最多的作曲家姚敏特別為她製作一張專輯,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歌曲當數《我有一段情》。
此曲是作曲家陳蝶衣懷念留在上海的兒子陳燮陽而作,蝶老曾說,「必須有情,始可寫歌……」而這首動人的歌曲竟讓一位一生創作了3000多首歌詞的高產作家「前前後後推敲了整整十天」才賦就一紙。直到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吳鶯音依然在不同場合表示自己最喜歡的還是《我有一段情》:「婉轉多情,特別適合我清朗中略有的鼻音、幽怨而抒情的嗓音。」
吳鶯音於1984年赴美國洛杉磯定居。當年就應邀在紐約開了個人演唱會,之後一發不可收,多次在北美和東南亞巡演,場場火爆。香港回歸後,70多歲高齡的她連續四年在香港舉辦演唱會,直到2000年在香港紅館的告別演唱會後才宣布隱退。
2001年,吳鶯音短暫回滬居住了一段時光,自小就是吳鶯音粉絲的蔡琴終於獲得了與偶像零距離接觸的機會,在之後的一次明星薈萃的匯演中,兩代「天涯歌后」更攜手走上舞臺,相倚著唱響了《我有一段情》。
演出結束後,蔡琴的激動之情依舊難以言表:「我小時候也是最愛聽電臺節目,記得當時點得最多的一首歌就是吳鶯音的《我有一段情》。這首歌真好,那時的文字很優美,簡直讓人浮想聯翩。」
回憶起那次快樂的合作,吳鶯音意猶未盡,「我雖然離開了歌壇,但是音樂還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幾年前我和我的孫女吳愛藝一同在《流金歲月》這個欄目中唱響了屬於我那個年代的老歌,這也讓我的思緒情不自禁地飄向了過往,回到了我在仙樂斯的青春年華。」
LADY舊憶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