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故事屈原(端午的由來屈原投江)
2023-09-23 19:51:06 1
戰國時期,天下大亂,中華大地上並列著七個大國和很多小國。他們互相爭奪土地和財寶。其中又以兩個國家最為強盛,分別是秦國和楚國。
楚國有個人叫屈原,他在朝廷中擔任左徒一職,左徒啊,是個權力很大的官職,對內可以與楚懷王商議國事,發號施令;對外呢,接待賓客,應酬諸侯。在屈原的勸諫下,楚懷王任用了不少賢德的官員, 頒布了很多對百姓有利的政令,楚國國力昌盛、百姓安居樂業,楚懷王也越來越重視屈原,表示出對他十分的信任。
這樣一來啊,就有人不高興了。誰呀?楚國有個姓上官的人,和屈原同朝為官,此人為人奸佞、嫉賢妒能。看到屈原被重用,他很不開心,一直想找個機會陷害屈原。
不久,楚懷王命令屈原制定法律條款,屈原快寫好的時候,上官氏想把制定法典的功勞據為己有,屈原不同意,於是,上官氏就來到宮中,對楚懷王進讒言:「王上,您讓屈原制定法典,本來是心懷天下、剛正不阿啊。可……可現在屈原卻四處誇耀自己的功勞,他說:『除了我,誰還能制定出如此完善的法條啊?』這不僅褻瀆了法律,也枉費大王一片為民著想的拳拳之心哪!」
楚懷王覺得上官氏說得很有道理,於是,漸漸疏遠了屈原,屈原屢次苦諫:「大王,自古以來,明君都任用竭忠盡智、正道直行的君子;遠離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小人。您一定要明辨是非啊!」可是楚懷王不僅不聽,反而對屈原更加冷淡,逐漸不採用他的政見。屈原為楚國的命運感到十分擔憂,每天長籲短嘆、以淚洗面。憂愁苦悶之下,寫下了千古名作《離騷》,他把滿腔憂國憂民的愁緒全部傾盡在筆墨之間。
沒過多久,野心勃勃的秦國打算攻打楚國,楚國深知自己的實力與秦國不相上下,如果雙方硬拼,勝算的可能不大。於是,聯和齊國,形成齊楚聯盟,準備抗秦。秦國的國君秦惠王深知這個聯盟實力雄厚,對此十分擔憂。於是他派出張儀來破壞齊楚聯盟,張儀是個才思敏捷、舌綻蓮花的說客,同時他也是戰國時期偉大的縱橫家,他利用楚懷王的貪念,成功地使齊楚斷交,並挑起了秦、楚之間的戰爭。
秦國、楚國都是大國,兩個大國一打就是一年,幾番鏖戰後,雙方都傷了元氣,秦惠王提出議和,願意把漢中一地割讓給楚國。楚懷王記恨張儀,對秦惠王說:「寡人不要漢中,得到張儀就夠了。」
張儀聽說了,對秦惠王說:「如果用我一個人的性命,可以換來漢中一地,我願意前往楚國。」
不過,才智過人的張儀怎麼會真的捨生赴死呢?他到了楚國,就賄賂楚國的宮人,得知楚懷王最喜歡寵妃鄭袖。這鄭袖是個特別貪財的女人,張儀知道了這一點,就準備了厚禮贈送給鄭袖,鄭袖見錢眼開,在楚懷王面前一通哭鬧,楚懷王居然聽信鄭袖,放走了張儀。
這時,屈原正在出使齊國,聽說這個消息,快馬加鞭趕回楚國,但還是遲了,張儀已經揚長而去。屈原面見楚王,跺腳大哭:「王上糊塗啊,怎麼能放走張儀,張儀一去,便如放虎歸山,您這一次沒除了他,後患無窮啊!」
秦楚又對峙了幾年,後來,秦惠王突然提出要與楚國和親,請楚懷王前去秦國商議這件事。屈原一聽,連忙擺手攔阻:「秦國乃虎狼之國,反覆無常、奸詐狡猾,不可信任哪,王上不能赴秦!」
楚懷王吃過一次張儀的虧,覺得屈原說得有幾分道理,正想同意。可是,楚懷王的兒子子蘭,斜眼瞥著屈原說:「父王休得聽信屈原的妄語,錯失與秦國交好的機會,我們楚國世代與秦國通婚,友好往來,此次和親是一次很好的機會,父王可以放心前往。」
屈原一聽,趕忙反駁:「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國不可一日無君,王上還需三思啊!」
楚懷王沉吟片刻,相信了子蘭的判斷,前往秦國。可他萬萬沒想到,剛進入秦國的地界,秦王一聲令下,就斷了他回楚國的後路,把他軟禁起來。最後,楚懷王病死在秦國。楚懷王的兒子頃襄王即位,他拜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勸說楚懷王去秦國的子蘭為丞相。
楚國怨聲載道,對子蘭非常不滿。屈原聽了國人的言論,心痛如刀絞,他深知子蘭目光短淺、不思變通,以他為相,楚國必亡。於是他前去拜見頃襄王,想進言納諫,提出治國之道。
可是,子蘭早就知道屈原怨恨他,於是先一步在頃襄王面前說盡了屈原的壞話,頃襄王大怒,把屈原貶為三閭大夫,放逐到洞庭一帶(今湖南省嶽陽市),不準他踏入朝堂半步,這就等於斷絕了屈原參與政事、報效國家的機會。
可憐屈原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因小人之言,壯志難酬,慘遭貶黜。
哀莫大於心死,屈原在汨羅江邊赤腳行走著,他頭髮散亂、形容枯槁、臉色憔悴、且走且吟。江邊一位漁翁看見他,問道:「這不是三閭大夫嗎?您怎麼到這兒來了?」
屈原說:「舉世混濁,唯我獨清;眾人皆醉,唯我獨醒。因此被放逐。」
「您這般聰明賢哲的人,為何不隨波逐流呢?眾人都沉醉,您為什麼不能吃點酒糟,喝點薄酒啊?偏偏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最後落了個被放逐的結果呢?」
「哎,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撣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汙染呢?我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
不久,楚國的郢都被秦軍攻克,屈原寫下了《懷沙賦》,然後,抱著一塊石頭,投汨羅江而死。
這一天啊,就是五月五日,楚國人都感念屈原,這是因為他一生都在和危害國家的小人奮鬥到底,每年的這個日子,百姓都自發地來到汨羅江邊祭奠他。他們劃著龍舟四處尋找屈原的屍身。他們為了不讓江中的魚啃咬屈原,就用蘆葦葉包裹著糯米,投到江中餵魚。這些習俗就這麼被保存下來了,成為了端午節的傳統。所以啊,這就是粽子的由來。
摘自《凱叔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