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習俗有哪些(會客時的傳統習俗)
2023-09-23 10:50:00 1
迎來送往、待人接物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並不是完全可以用法律來規範的,特別是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常常是靠種種禁忌習俗來調節的。
中國人向來熱情好客,如果有人待客不周,是會被人蔑視的。
人們通常認為,一個人自己有良好的品德還不夠,還應當與品德高尚的人交住。俗話說「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學下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都體現了這種習俗。
一般來說只要是有客登門,主人都能以禮相待,但是按照民間習俗,做客與待客方面也有不少禁忌。做客的禁忌,以尊重主人為原則;待客的禁忌,以熱情周到為原則。
要做客,首先是時間的選擇。舊時習慣於午前專程拜訪,若午後前往或趁他事之便兼往則顯得不夠敬重。如果事先沒約定,進入人家的房屋時應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再進入。如果主人家門大開也要先招呼一聲,室內有人應聲時再進入。否則,顯得不禮貌,犯忌諱。俗話說:「不踏無人之室、不入無人之門」。如果事先有約定,則主人常到大門外迎接,賓主見面三讓而後進門,表示相互尊讓的意思。無論是哪種情況,賓主見面時雙方都應主動向對方打招呼。客人到主家後,忌諱東張西望,若主人家裡有狗護院,客人不得隨便打主人家的狗,否則有「打狗欺主」之嫌。
如果要宴客,坐次是很講究的。要按年齡、尊卑排序:年長而德高、尊貴而善良者居於上,主人常坐於下位。坐次錯亂是宴飲社交中的大禁忌。在宴席上客人要尊敬主人,忌諱先於主人飲食,俗話說「主不動、客不吃」「主不吃、客不飲」;主人應熱情主動招呼客人飲酒用菜,忌只顧自己吃不招呼客人。
還有就是交往中,人們常常互相饋贈禮物以表達友好的情感。然而,根據人們之間社會關係的不同,禮物又常常帶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因此,饋贈禮物時也有一些禁忌習俗存在。漢族自古就有送禮的習俗,故客人來訪時必帶見面禮。送禮的意義不在於禮物本身的價值,而是表達了一種祝福、吉祥的意願。俗話說得好:「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民間饋贈,忌以扇贈人,民間有「送扇,無相見」的說法,也會引起絕交的猜疑。因為扇子在夏天用完之後就無使用價值了常被捐棄。忌送人剪刀,因為剪刀一方面有要傷害對方之嫌,另一方面有「一刀兩斷」「一剪兩斷」的不吉之意,也暗示絕交。忌送雨傘,因「傘」字與「散」字諧音,唯恐引起對方的誤解。若要探視病人,禮品則有特殊的禁忌,用單數不用雙數,特別忌用四個,因為「四」與「死」諧音;忌送梨,因「梨」與「離」同音。給病人送水果最好送蘋果、橋子、桃、粟子等,因為這些水果的名字與「平安」「吉」「逃」「利」諧音,都含有平安吉利、逃離病魔的寓意。
另外,客人臨走時主人應有回贈,中國人很講究「禮尚往來」,舊有「有來無往非禮也」之說。一般回贈時,忌將原物送還,因為只有在拒絕收受對方饋贈時才如此辦理。
總之,在生活中多注意一下習俗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有些刻板,但這可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還是有必要把它傳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