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是什麼節日的食物(有關各節日吃餃子的介紹)
2023-10-07 02:30:02 1
餃子是什麼節日的食物?春節餃子是中國人最常用的名字,它的形狀也有著各種各樣春節餃子的原因有兩個,第一:餃子的形狀和元寶一樣,所以在春節的時候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第二:餃子按照古代的習俗是在過年的時候祭祀用的食物講究守歲的時候包餃子,在辭歲的時候吃餃子也就是到子時的時候吃餃子,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餃子是什麼節日的食物?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餃子是什麼節日的食物
春節。餃子是中國人最常用的名字,它的形狀也有著各種各樣。春節餃子的原因有兩個,第一:餃子的形狀和元寶一樣,所以在春節的時候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第二:餃子按照古代的習俗是在過年的時候祭祀用的食物。講究守歲的時候包餃子,在辭歲的時候吃餃子也就是到子時的時候吃餃子。
冬至。冬至吃餃子的風俗與南陽名醫張仲景有關。說是東漢時期河南安陽的著名醫學家、被後人稱為醫聖的張仲景,曾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他在長沙為官期滿告老返鄉時,恰遇大雪紛飛,沿途看見不少人耳朵被凍爛了,就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煮熟後剁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作為藥物給每人吃了兩個,治好了鄉親們的耳朵。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並稱它為「扁食」或「餃子」,留下了「吃冬至餃子不凍人」的說法。
除夕。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這是古時候流傳下來的習慣,古代北方底層人民生活很艱辛,一年到頭不餓肚子已經是最大的希望,改善生活的美食只能留到大的節日和特殊的日子時才能吃,而被列為最好吃的美食「餃子」也是最難吃到的,所以才找機會就吃餃子。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於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
立秋。對於立秋吃餃子,也是一種貼秋膘的吃法,那麼,貼秋膘又是什麼意思呢?上面已經說到了,夏季人體會有所清減,古人會在立秋這一天稱一下自己的體重,如果發現自己變清瘦了,大家會吃一些肉類食物補一補,俗稱「貼秋膘」。而餃子也是一種肉類食物,所以立秋吃餃子也是一種貼秋膘的吃法。
立冬。立冬則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