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傳統風俗簡介(關於清明的習俗介紹)
2023-10-06 23:57:28 2
清明節的傳統風俗簡介?蕩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蕩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清明節的傳統風俗簡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明節的傳統風俗簡介
蕩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蕩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起源於宋代,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 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