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李白去過的地方(千年雄關入蜀咽喉)
2023-10-06 17:09:45 1
大家都知道,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其它三絕都名滿天下,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在「四絕」中默默無聞。
本人去過不少國內的著名關隘,這些關隘中即有因戰略地位之重要而著名的如潼關,也有因地理位置重要又修有地標式關口如山海關、嘉峪關等,而即具有戰略地位之重又有地理位置之險,還有漂亮的地標式關樓的非劍門關莫屬。
劍門關兩旁斷崖峭壁, 直入雲霄,兩壁相對,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關隘自然天成。
唐代大詩人李白《蜀道難》中贊曰「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門關因此聞名天下。
劍門關地處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劍門蜀道中心,自古以來,凡有志於蜀中稱王者,必先擁有這個天險,因此劍門關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在劍門關發生了大小戰爭一百多場,比較著名的就是三國蜀國大將姜維僅以三萬人馬拒魏國鄧艾十萬大軍於關外。
歷史上看,還沒有任何軍隊從正面攻下過劍門關,唯有1935年紅四方面軍的一支部隊在李先念指揮下,強渡嘉陵江,迂迴後關門,奇襲營盤嘴,攻克了劍門關。
劍門關樓即見證了千百年來的血雨腥風,自身也是多災多難,1700多年來屢建屢敗又屢毀屢建。古關樓在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時被拆毀,1992年重建,2006年2月一把大火又將之燒成灰燼。目前關樓是2009在古關樓的基礎上重新修建的。
劍門關景區是四川大九寨環線的重要節點和蜀道三國文化精品旅遊線路的支撐中心。除了劍門關,還有劍閣蜀道、姜公祠、姜維墓、鄧艾墓、鍾會故壘、金牛道玻璃景觀平臺以及周邊的皇澤寺、昭化古鎮都值得遊覽。
劍門蜀道
長度450公裡,開闢於戰國時期,又稱金牛道,歷經秦、漢、唐至清多個朝代,工程艱巨,路途險惡。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入川時,其中一路走的就是劍門蜀道。蜀道中的古棧道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目前的棧道都是在原址上後建的。
古驛道翠雲廊
劍門蜀道中的一條古驛道,又稱為「官道」,是連接成都與漢中乃至入陝的唯一戰略物資補給線,俗稱「皇柏大道」。相傳三國猛將張飛率兵沿驛道植柏以做行道樹,歷代補種,至元明時代達到極盛,世稱翠雲廊。時光流逝,今存遺蹟長約300華裡,可參觀的景區距劍門關十幾公裡處。
皇澤寺
國內唯一的武則天的家廟,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原建築多有損毀,現在看到的建築大部分是清代的,是國家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寺內保存著開鑿於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軀皇澤寺摩崖造像及其歷代碑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和價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昭化古城
是國內保存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一座三國故城,是蜀漢政權興衰的見證地。古城內有大量的三國古遺址,諸如古驛道、葭萌古關、費禕墓、鮑三娘墓、費敬侯祠、姜維井等,漢代建的古城牆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八卦井、龍門書院等古建築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