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300年前滇池有多少裡(大量保留至今的少數民族地名)

2023-10-24 22:57:46 2

滇池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分布的區域,這一地區的地名因多民族的聚居而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通過被稱為人類歷史「活化石」的地名的探討,有助於認識滇池地區地名的發展和演變,也有利於認識這一地區民族的融合和地區的發展。

滇池地區的少數民族地名分布

滇池地區的地名(不含五華區廠口、沙朗,西山區團結、谷律),按與各少數民族的關係來分,主要有彝族、白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哈尼族、傣族和納西族地名。

彝族地名分彝語音譯漢字標識的彝語地名和彝族聚居村落地名,兩類共136條。彝語地名多達115條,具體為:五華區羊仙坡,昭宗小村、大村,大、小普吉5條;盤龍區波羅村,落索坡,大波村,那古箐,朵棵箐,馬勞力,撒腳地,歌樂資,汗馬者9條;官渡區官渡,白漢場,矣納寨,小康郎大村、小村,復興村,楞口,上、下李其,黑波村,大村子,阿地村,阿依村,瓦角村,阿底村,二京村,小寨村,一朵雲,老虎箐,大石壩,小新村,七家村,金馬村,大、小普蓮,三瓦村,白土村,舊村、新村,阿拉村,普照村,普照小村,大、小麻苴,場村,高橋村,西邑村,小板橋,竹園村,九門裡,白得邑,阿角村,大、小羊甫,義路村,子君,五臘村,照西村,矣六,大、小塔密苴等51條;西山區有馬灑營1條;呈貢縣呈貢,大、小洛羊,小、中、大新冊,拖磨山,七甸,麻莪村,西波村,練朋尾,鬥南村,上、下可樂,七步場,烏龍浦,高登,山母等18條;晉寧縣魯黑莊,甸頭村,回龍村,普達村,普團村,大烏龍,簸米崗,丫租,魯企租,木鮓,把火山,底舍母,木杵榔,小木杵榔,果木,大綠溪,開井,綠溪新村,一字格,上、下保安,鴨打甸,法多,打黑,打黑新村,白馬龍,阿比村,法古甸,青龍,者膩村,店頭31條。彝族居聚村落地名21條,分別為:盤龍區烏龍村,三十畝,哨上3條;五華區河底1條;官渡區烏撒莊,棠梨坡,慄子園,虹橋,小石壩,大、小高坡,海子村8條;西山區上、下哨,車家璧,牌坊腳4條;晉寧縣安江,化樂,小夕陽,響水,夕陽街5條。

白族地名有14條,均分布於西山區。按白族在村落中所佔比例劃分,白族村名有大咀子1條;白族佔人口多數的村落名有富善、觀音山、後甸、新莊、楊林港、長坡等6條;有部分白族的村落地名為紅泥洞、牛鼻村、裡仁、對鍋、白草村、牌坊、祠堂等7條。

蒙古族地名有官渡區五裡多,西山區達子長村、達子小村、達子上村,晉寧朵家營5條。

回族聚居村落地名有西山裡仁村、裡仁小村,呈貢回回營,晉寧雙龍灣4條。

苗族地名7條。其中,苗族聚居村落地名有盤龍區新店房、龍潭、李四衝、馬桑坡4條;部分苗族居住的村落地名有盤龍區蟒坑和磨刀箐,官渡金鐘山3條。

哈尼族地名集中在晉寧夕陽鄉,有把火山、丫租、高粱地、賴家新村4條。

傣族地名有西山沙鍋村,晉寧夕陽大擺衣和六街擺衣衝3條。

納西族地名有晉寧二街鎖溪渡1條。

滇池地區少數民族地名的獨特含義

滇池地區的少數民族地名,不僅用漢字標識後有獨特的名字,而且還有其獨特的含義。

彝族地名。如波羅村,「波羅」為小山,意小山旁的村莊。落索坡,「落」意為多,「索」意為人,「坡」意為族,即人民多的村。羊仙坡,一說為彝語「雅西波」,意為長滿楊梅和酸多依果的地方。大普吉,「普」為廟,「吉」為岔路口,意為岔路口有廟的地方。官渡,子君人和撒民人 (均為彝族)仍呼作「阿勾婁」,又稱「蝸洞」,意為螺螄城。上李其,「李其」為音譯,意為李家住的地方。相鄰兩村,居北者稱上李其,另為下李其。呈貢,彝語為「扯過」、「柴谷」、「扯」、「柴」為稻穀,「過」、「谷」為海灣、壩子,意為盛產水稻的壩子。「新冊」,彝語為「西茶」,意為小河邊的村莊。鬥南村,古名「目登登」,意為向陽的壩子。

白族地名。如楊林港,因地處滇池水灣,避風,船隻多在此停泊,加之是陽臨谷(觀音山曾用名)的子村,曾名為陽臨港,後記為現名。

蒙古族地名。如五裡多,官渡區地片名。源於蒙語「斡爾朵」,後諧音傳寫為兀兒朵、兀倪朵,意為與皇宮、王室有關的宮帳、衙門、行營。《新纂雲南通志·古蹟一》載:「斡耳朵,元梁王離宮。」達子長村、達子小村、達子上村,西山區海口鎮中新街西北村名,此地元代曾駐過蒙古族,俗稱為「韃子」,故名,並標以方位等詞區別。朵家營,晉城柴河村名,元軍朵裡麻曾率部駐屯於,現村中朵姓較多,故名。

苗族地名。如新店房,古驛道經此,曾有小旅店供行人住宿,故名。龍潭,因附近有冷泉,故名。李四衝,此山溝舊時為小河村李四家所有,故名。馬桑坡,因山坡上長馬桑樹,故名。蟒坑,傳說該地曾出現過一條大蟒,故名;磨刀箐,因山箐中多砂石可用來磨刀,故名。金鐘山,因村西北有一山形狀如鍾,村以山得名。

哈尼族地名。如把火山,彝、漢、哈尼雜居村,村名系彝語,意為象鼻村。丫租,哈尼族聚居村,村名系彝族語丫則蘇的漢寫。高粱地,哈尼族聚居村,因村旁耕地多種高粱而得名。賴家新村,哈尼族聚居村,新中國成立前一戶賴姓哈尼族先到此定居而得名。

傣族地名。如沙鍋村,曾名窯頭,因生產砂鍋,後即以沙鍋為村名。《昆陽州志》載:「沙鍋擺,在新街北八裡,居河南岸。」「擺」是傣語對集市的稱呼。該名應為清代甚至更早的傣族村莊名。大擺衣,民間稱傣族為「擺衣」,清代原有4戶傣族駐此地,後於清代鹹同戰亂遷走,駐此者仍以傣族的他稱為村名。擺衣衝,清代前期,此地曾居住過傣族,又因村在山衝內,故名。

納西族地名。如鎖溪渡,據該村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玉皇閣常住記》碑載:鎖溪渡古名挲溪渡,原為麼挲(亦作麼些)人居住的村落。村東有溪水通嗚矣河,溪上有渡橋,故名。因「挲」、「鎖」音近,後稱鎖溪渡。明代以後,原居住的麼些族逐漸漢化,但村名沿用至今。

滇池地區民族地名的特點

滇池地區的民族地名,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佔比大。20世紀80年代地名普查時,滇池地區各類地名總計1238條,其中少數民族地名就達174條,佔14.05%;彝族地名136條,佔10.99%;彝語地名115條,佔9.29%。

二是分布廣。從行政區域來看,五華區有彝族地名,盤龍區有彝族、苗族地名,官渡區有彝族、蒙古族、苗族地名,西山區有彝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傣族地名,呈貢縣有彝族、回族地名,晉寧縣有彝族、蒙古族、回族、哈尼族、傣族、納西族地名。彝族地名分布在6個縣區,蒙古族和回族地名分布在3個縣區,苗族和傣族地名分布在2個縣區,白族、納西族和哈尼族地名分布在1個縣區。

三是起源早。大部分民族地名起源於明代甚至更早時期,並一直保留至今。

四是時代特徵明顯。從地名起源的時代來看,彝族地名是滇池地區起源最早的地名;蒙古族地名主要起源於元代;納西族地名主要起源於明代;回族地名主要起源於明代和清代;苗族地名主要起源於民國時期。

滇池地區民族融合的見證

地名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滇池地區的民族地名,見證了這一地區民族融合的進程,有幾種情形值得注意:一是在彝語地名之中存在不同的情況,比如有的村落現為彝族居住或以彝族為主,有的現為彝漢雜居,有的現為彝族和哈尼族雜居,有的現為彝族、漢族、哈尼族雜居,有的現為哈尼族聚居,有的現為漢族或以漢族為主。二是有的地名不一定是來源於彝語,但至今為彝族居

住,如棠梨坡、慄子園、虹橋、海子村、新村等村落。三是一些少數民族地名,如原為蒙古族地名的五裡多和蒙古族居住的朵家營、達子長村、達子小村、達子上村,與傣族有關的沙鍋村、大擺衣、擺衣衝,與納西族有關的鎖溪渡等,現全都變成了漢族村莊或居民區(點),見證了滇池地區民族融合的進程。

滇池地區的少數民族地名還表明,民族融合的步伐自古以來就沒有停止,並仍在行進,地名就是這個進程的見證。

彝族的先民很早就在滇池地區居住。從晉寧石寨山出土的文物分析,7種古滇族群中,有4種可能與後之彝族有關。兩漢時期,中央王朝移民屯田,漢族人口不斷進入,滇池地區逐漸成為民族雜居區。

唐南詔時期,滇池地區在蒙氏的統治下,有大量烏蠻、白蠻遷入。大理國時期,段氏取代蒙氏統治,白族在滇池地區大量增加。

元代,進入滇池地區的蒙古、回族、漢族軍戶,「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兵農合一」。同時,一部分色目人將領入滇做官,不少蒙古、回族商人、工匠等也遷徙入滇,他們主要在城鎮和壩區落地生根,並大量與當地人通婚。

明清到近代,滇池地區民族大融合的步伐更快。明代,隨軍屯、民屯和商屯的施行,大量漢族進入滇池地區。據測算,「明代進入雲南軍事移民的第一代人口有可能達到80餘萬」(陸韌:《變遷與交融——明代雲南漢族移民研究》,雲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頁)。這一時期,漢族迅速發展為滇池地區的主體民族,與這一地區的各少數民族加速融合。至明末,天啟《滇志·卷三十》載:雲南等府的「白羅羅(今彝族)……漸習王化,同於編氓」,「撒彌玀玀(今撒梅人)……滇池上諸州邑皆有之……居山者耕瘠土,販薪於市,終歲勤動。濱水者浮家捕魚,僅能自給」,「白人(今白族)……滇郡及迤西諸郡,強半有之」。清代,民族融合的程度更深,速度更快。至近現代,滇池地區的各民族在融合中發展,共同推動了這一地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

幾個需要辯證的問題

通過對滇池地區民族地名的探索,至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認識該地區歷史上的民族情況。

一是滇池地區的少數民族不是從壩區向山區退居的。一些史志認為,明清以後,漢族成為滇池地區的主體民族,彝族被迫從壩區向山區退居。其實,滇池地區彝族所在村落,壩區有上、下李其、鬥南村等,半山區有車家璧、七步場等,山區有大波村、簸米崗等,各約佔1/3。滇池地區的白族、蒙古族地名,也主要集中在壩區或壩子邊緣。因而,滇池地區的民族融合主要表現為:明代以前為進入滇池地區的漢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與彝族相互融合,明代以後為原居壩區和半山區的彝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逐漸融入漢族之中。

二是楊林港、五裡多、朵家營、回回營、新店房、把火山、沙鍋村等少數民族地名的存在,說明白族、蒙古族、回族、納西族、苗族、哈尼族、傣族村落在滇池地區並沒有消失。

三是滇池地區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是這一地區民族長期融合和共同繁榮發展的結果。白族、蒙古族、回族、納西族等民族進入滇池地區後,總是在一個相對接近的區域內,成一定規模連片開發和形成相互聯繫的多個村落。但長期的民族融合,往往只有居民較多、村落較大或地理位置較為特殊的少數民族村落保留了下來,並最終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文章來源:《雲南日報》2011年4月8日第11版

作者:蘇國有

選稿:甄藝涵

編輯:洪珊

校對:陳庭玉

審定:郝志堅

責編:劉言

(由於版面有限,文章注釋內容請參照原文)

「山後」在歷史上的變化

論重慶都市地名的文化特色與城市形象

因彝成名:貴州威寧自治縣地名特點研究

江西歷史文化專欄 | 江西省宋史研究會在贛州成立

江西歷史文化專欄|上饒文史資料目錄彙編(下)

歡迎來稿!歡迎交流!

轉載請註明來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眾號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