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議引爭論,電話月租取消難
2023-10-24 14:12:12 3
1月25日,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上,人大代表李鐵軍提議,取消電話月租費,改為按使用量收費。一石激起千層浪,由此迅即引發了一場全社會討論熱潮:電話月租費到底該不該取消?如果取消,何時取消?半個月以來,上述一系列的問題成為人們熱論的焦點問題。
李鐵軍:
月租費到底租什麼?
1月25日,人大代表李鐵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首次透露,他已向大會建議,取消電話月租費,只按使用量收費。「自來水廠、熱力公司、供電局不收月租費,電信部門同樣不該收。」在李鐵軍看來,電信公司與供水、供電、熱力、燃氣、公交等公司一樣,都是保證城市發展、為城市運行提供保障的服務性公司,但其他公司提供服務,均不收取月租費,惟獨電信公司收取。因此,電信運營商理應和其他公用公司一樣,取消月租費。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鐵軍稱,目前,北京地區電話已經非常普及,電信部門確實也為公眾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提出這條建議之前,李鐵軍曾詢問過月租費到底「租」的是什麼?電信部門的解釋是,每條電話線都佔用通話資源;即便不通話,也要佔用設備資源,而且電話是針對一家一戶的。且電話月租費用於電信事業發展、系統設備維護建設。來自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04年北京市固定電話用戶達847.4萬戶,比上年增長23.9%;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達到57.5線/百人,增長21%。
「眾所周知,目前電話初裝費、材料費等早已取消,難道取消了這些收費就影響了電信事業發展?」李鐵軍對運營商方面的解釋表示了不同意見。他說,自來水公司、供電公司等同樣提供管線資源;為公眾服務時也是針對一家一戶,人們在使用水熱電氣等資源時,同樣有間斷使用或設備暫時閒置的情況,但未收取過用戶月租費。
李鐵軍認為,自來水公司、燃氣公司、公交公司從來沒收取「月租費」來維護水廠、電廠和公交站牌,只按用戶的使用量來計量收費,相比之下,電信部門的做法是,除收取「月租費」外還按次計時另收通話費;而且即使不打電話也要交費,超過一段時間不交就會被「銷號停機」。李鐵軍建議,按通行市場做法應該取消電話月租費。
挺李派:
月租費損害了公平交易權
李鐵軍此番言論亦點燃了2005年國內電信行業的首個熱點,頓時社會各界紛紛展開爭論。李鐵軍關於「取消電話月租費」的提議一出,得到不少人的支持。這一消息在網上公布後,不到一天時間,就有幾千條網友留言,這些評論基本都是站在李鐵軍這邊,可見民心之所向。
北京市律協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主任邱寶昌說:「月租費實際上是政府計劃經濟的產物,它的存在損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夏業良教授也向記者表示了相同的觀點。他說,電話月租費是計劃經濟的殘餘。當年由於資源短缺,安裝、使用電話的成本高,收取一定的月租費還可以理解,但現在還收電話月租費,「沒有一點道理」。
一位熟諳電信業的消協人士則表示,從技術的層面來講,按使用頻率的高低來收取用於「用戶線路的日常維護」的費用,是毫無問題的。具體就是取消「月租費」,同時適當提高通話的費用。計時收費完全可以精確到秒。實際上供水、供熱、供電正是按照這一原則行事的。這樣做的結果是既可以使電信部門不至於無錢維護線路,也可以確保遵守「消費者所交納的費用應該與其所享受的服務對等」這一基本的市場原則。
運營商:
能否取消我說了不算
和李鐵軍直截了當呼籲取消月租費的態度一樣,北京最大的固話運營商北京通信公司的表態也毫不含糊:首先,是否收取月租費,決定權在主管部門,不是由他們說了算;其次,月租費是用戶線路日常維護必需的,收取月租費是國際慣例。
和北京通信一樣,在京城亦有固話業務的北京鐵通也表示,取消電話月租費「可能性不大」。
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政策研究所陳金橋認為,完全取消月租費在近期是不現實的。陳金橋表示,月租費的收費方式之所以在國際上通行,取決於電信業自身的特點:技術含量高、更新快,需要全球範圍聯接,且對安全性和質量的要求都相當高,而電信業沉澱資本的貶值速度比其他行業快,「通常幾年就要更新設備」。比起持久耐用的水網和電網設備的維護和更新來說,電信網絡設備的維護更新費要高很多。他表示,這也是為什麼在一些發達國家固話資費超低卻依舊存在月租費的原因。
信息產業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新聞處處長王立建亦稱,信息產業部已經認真研究了李鐵軍的提議,並有了一個意見,但出於尊重人民代表大會和建議人的考慮,該意見將會在告知李鐵軍後再向社會公布。
不過諸多熟諳中國電信行業的業內人士均認為:電話月租費事關上百億收入問題,要讓電信方面舍掉這塊肥肉,「取消月租費」顯然至少在今年還是一種奢望。信息產業部的意見「不會有實質內容」。
而運營商給出的說法也迅速遭到了專家們的集體質疑,諸多業內人士表示,「收取月租費系國際慣例」,外國確實存在收取電話月租費的情況,但那不是什麼「慣例」,而是用戶的選擇。選擇交納月租費的用戶都可獲得一定的免費撥打時間,「相當於中國某些地區的包月」。
專家言論
政策制定須以人為本
對諸多站在消費者立場的業內人士的反駁,陳金橋坦承,人大代表提出的議案反映了消費者對於多年不變的電信服務收費機制的不滿和反思,該建議對消費者利益、政府決策和電信行業發展都具有正面效應。因此政府決策部門在此問題上需要考慮行業發展和公眾的消費權益的平衡,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保證消費者得到高質量的服務,同時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和自主選擇權得以保障。「這樣才能使消費者在電信行業發展中受益多於支出成本」。
對於外界關注的月租費能否取消,究竟怎樣才能取消這一問題,諸多業內人士建議,由一名或幾名全國人大代表向人大常委會提交議案,再由人大相關部門組織經濟、法律、電信等方面的專家,對月租費的合法性進行必要的論證,一旦確認這一費用的收取沒有法律依據或有失公平,就可以督促政府部門對相關定價進行修改或取消。「李鐵軍既然作為人大代表提出了這個問題,那麼電信部門不拿出一個過得去的說法,是很難過關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假如北京的「月租費」問題能夠解決,那麼其他地區的「月租費」問題也有望依例辦理,順利解決。
不過透過這場爭論,人們看到和想到的並不僅僅是月租費的取消與否。「現在大多基礎電信業務的定價權還在政府手裡。」北京工商大學的一位學者說,這場始於人大代表一份提議而興起的熱論,看似是消費者與運營商之間的博弈,但其實質是對現行的電信管理體制提出了考問:電信產業雖然已經打破壟斷,初步形成了競爭,但運營商並沒有充分獲得自主定價權,包括是否取消月租費的權力。「政府的管制當然有其初衷:所有的電信運營商都是國有企業,價格戰越厲害,也就意味著『國資的流失』越嚴重。但對於消費者的利益、社會整體福利,又應怎麼考慮呢?」這位人士如是提出了自己的問題,而這也正是引起人們這場激辯的根源所在。(記者 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