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我們經歷的三件大事是什麼(這十年為何是這)
2023-10-25 00:02:20 1
昨日,黨的二十大在北京閉幕。大會強調,黨的十八大召開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
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這三件事,也是在黨的二十大開幕會上提到的三件大事。
回望十年,我們共同見證和經歷了太多事情,有數不盡的風險挑戰,也有太多成績可言。三件大事,成就「歷史性勝利」的中國答卷。
試問,為什麼這三件事,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我們又該如何再創新的輝煌?
一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大黨依然風華正茂,向全世界宣示——中國共產黨行。
從成立之初的50多名黨員,到新中國成立時的448萬,到改革開放初期的3800萬,再到今天的9600多萬人;從上海、嘉興到井岡山,再到陝北,到西柏坡,再到北京,行程輾轉幾十萬裡,中國共產黨一路趕考、一路探索,今天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有研究統計,截至2021年6月,世界上有百年政黨66個,分布在全世界22個國家或地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絕大多數老黨面臨自我革新動力弱化、黨群聯繫疏遠、民意下滑嚴重等問題。
比如印度國大黨,被認為是「家族王國」和「王朝政治」,近期黨內不少中高層領導幹部密集辭職,退黨轉黨。老牌大黨能否走出泥潭,一度成為外界十分關注的話題。
西方總有人認為,政黨競爭等西方選舉制度才是最好的民主。但放眼全球,中國共產黨是全世界最大執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執政這麼久的政黨不多,更沒有哪一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一樣,逆轉式地改變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我們黨,用百年成績單刷新了西方的認知。
百年大黨正年輕,雄健的「肌體」、強大的「代謝」告訴全世界人民,中國共產黨擁有高度的歷史自信,時間已經證明中國共產黨走的路是對的。既然能成功地走到今天,也一定能成功地走向未來。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圖源:新華社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十年來我們辦成了很多大事,尤其是解決了很多之前解決不了的困難。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十年前,「一系列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這些是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等等。
尤其是反腐敗鬥爭值得一提。據二十大第二場記者招待會上中紀委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464.8萬餘件,其中,立案審查調查中管幹部553人,處分廳局級幹部2.5萬多人、縣處級幹部18.2萬多人。從這些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十年前,執政風險是多麼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
2019年1月,浙江省長興縣虹星橋鎮港口村2018年度村幹部述職述廉情況公布,接受村民監督。圖源:新華社
這十年,「刀刃向內」「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等詞彙經常出現在新聞報導中,我們早已耳熟能詳。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給出了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自我革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還在於我們在這十年回答了別人回答不了的問題,向世界展示了「時代之問」的中國答卷。
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世界向何處去?和平還是戰爭?發展還是衰退?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這些問題,只有中國敢於面對並作出回答。
中國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為動蕩不安的世界帶來了信心、注入了能量,特別是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重新定義了現代化,為人類文明提供了新的選擇。俄羅斯媒體曾發文指出:「極具不確定性的世界,最可靠的是中國。」
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憧憬千年的理想。中國實現脫貧目標,為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我們過去常說,中國用佔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5億人脫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人口近億。中國用幾代人的努力,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逾70%的貢獻率。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全球極貧人口新增數千萬的當下,脫貧的「含金量」更足。
今天中國實現的「小康」,不僅僅是古人那個樸素的理想,也不僅僅是改革開放之初那個「不窮不富」最初的設想,中國實現的「小康」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
上圖是1938年拍攝的延安(資料照片);下圖是2021年4月22日拍攝的延安市。圖源:新華社
生產的豐富讓我們想要什麼,就能找到什麼;交通的便捷,使得大多數城市基本實現當天出發當天到達;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6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人均預期壽命增長到78.2歲,反超了世界平均預期壽命近6歲,等等。可以說,老百姓獲得的實實在在的紅利,賦予了「小康」新的內涵、新的意義。
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擊碎了西方國家鼓吹的文明衝突、文明優越等陳詞濫調,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價值,展現了全新的中國形象,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鼓舞,這些國家想要擺脫貧困、實現現代化,有了可以參照的方案和示範。
中國式現代化從哪裡出發?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起點。在現有的基礎之上,中國式現代化要系統整體全面地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為人類文明開闢一條新的出路,真正實現天下大同、世界美好。
四
對於三件大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鬥贏得的歷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歷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性勝利。」
這三件大事影響的不只是中國,還深刻地改變了世界。它們的背後,蘊含著很多人,尤其是西方國家一直想弄清楚的三大問題: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永遠年輕、永葆青春?科學社會主義為什麼能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蓬勃生機?中國為什麼能創造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實際上,三件大事的完成,交出答卷的同時,也已經給出了答案。
如果要問「三件大事」靠什麼贏得「歷史性勝利」,那麼,「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正如在報告中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這十年,正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指引,為我們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大江大海的匯聚,歷史性成就的達成,不是靠某一個人、某一個群體、某一個地區就能幹成,而是全黨和全國人民一道奮鬥出來的;這也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完成的,正因為困難多、問題新、挑戰大,才標註了其歷史性地位。
總結三件大事,不是為了「歇歇腳」「喘口氣」,而是為了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站在新的起點上,闊步邁向新的趕考之路。
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命運。
新徵程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指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就一定能夠邁過一座又一座大山,成就一件又一件大事,走得更高、走得更遠。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