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000字
2023-10-11 12:45:34 2
【第一篇】
看完了張愛玲的《傳奇》,才開始好好地看起《呼蘭河傳》來。昨天下午看得第一章,今天早上起來看到了第四章。剛下過雨的清晨因為她的文字而有了不一樣的愜意。
覺得自己每嘗試讀一本書,就像是經歷一場小小的冒險。很多時候都會從這種小小的冒險裡收穫到更多的驚奇和喜悅。就好比這本小書一樣。覺得這不是一本小說。像是一本散文,而且還帶有自傳的性質。好比林海音的《城南舊事》。但是這兩本書又有著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覺得林英子是在小時候有著很多人的關愛和親切的,但是《呼蘭河傳》裡的「我」正如矛盾寫得序言裡提到的,呼蘭河城的人的生活是無比單調刻板的,而蕭紅的童年又是無比寂寞的。我一邊讀下去,一邊很憂心的在文字之間尋找這種潛藏的寂寞。覺得茅盾先生都說了,他在這裡面寫得儘是寂寞的生活,如果我讀不出來的話,便是根本沒有讀懂這本書的。所以我總是有了很深的壓力。比如,我讀到她寫得純真而幽默的一句話,或者是她童年裡極為淘氣的一件事情,便忍不住地笑出聲來。我一笑出來,便又立刻覺得我是不應該在讀一本描寫自己深重的寂寞的書的時候這樣子的,於是又有了很深刻的沉默。
就這樣,自己既矛盾又欣喜地把這本書讀下去,越讀越喜歡,並且關聯起自己的童年來,又生出了無限的感慨。
通淡之中有著濃厚的味道。
給我帶來了一個不一樣的清晨。
到了近中午的時候,在網上碰到了梁慧,順便談起了假期讀書的事情,就說到了從幾天前就開始看的《呼蘭河傳》。她是在放暑假前的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看完的。她說,真是很好的一本書,但是我們可能是因為處在這樣一個年紀,看了自會無限感慨,所以跟這本書便有了很多的共同語言,但並不見得別的年紀的人看了之後也會喜歡。
我突然才意識到,對於書的評價當真是有著很多年齡與經歷的緣由的。但是,這樣一本書,我覺得她不僅僅局限在對於童年的描寫和懷念上,肯定還有別的東西在裡面,只是我現在還沒有完全讀完,只是隱約地感到一點更深的其餘的東西,但是還不能明白地說清楚。
今天下午讀完了第四五章,這樣突然地加速度,會覺得很辛苦。在家讀書往往不像在學校那樣抽時間趕時間的,總是很隨意地想起的時候便讀一些,不想讀的時候便隨便地扔在哪裡,所以好好的新書,在家裡一放就有了滄桑的樣子。
估計晚上的時候會讀完,然後到第二天的時候,會整理出一些自己的感受來。
【第二篇】
今天上午開始整理讀書筆記,又重新翻開這本書,仍舊忍不住想從隨便什麼地方開始讀下去,一直再讀完。而且見了誰,都想說起這本書。我想對於我,這樣子的話,對於我就是一本我喜歡的好書。
蕭紅,生於黑龍江呼蘭河縣,31歲的時候就病逝了。幼年喪母,父親性格暴戾,她只有從年邁的祖父那裡享受些許人生的溫暖,寂寞孤寂的童年形成了她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犟的性格。
我終於覺得這本《呼蘭河傳》不再單是蕭紅對於自己童年生活的一段回憶了。呼蘭河城的刻板守舊,母親的冷漠,父親的暴戾,爺爺的關愛,小團圓媳婦的死,磨坊的馮歪嘴子的苦難,有二伯的古怪,「我」家的荒涼寂寞……
一切好像儘是熱鬧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呼蘭河城每天都像規定好的一樣,生病了就應該到「李永春」藥店,再不管事也應該這樣做,因為這個城裡的民眾就是這樣過下來的;大泥坑再給人製造諸多的不便,也從未有人想要填平它;生病很厲害就應該跳大神;團圓媳婦太健康太大方就是不正常……一切好像必須像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樣子,不能有絲毫的改變,也不允許有,似乎也從未有人想要去改變。生活就這樣陳舊地走下去,小城的人一年一年地這樣允許自己迂腐固執下去,竟總是認為自己善良美好的人們卻是有著這樣不被人看見的醜惡。
或許這些人性的醜惡至今還存在著。在某一個寂寞而繁華的小城固執地生存。
在熱鬧繁華看盡的人生,這樣飽嘗寂寞孤獨的女子才有這樣一雙靈澈的眼睛,洞察掩藏在光明背後的黑暗的人性的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