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賦經典名句(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2023-10-11 10:34:51
題記: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曹植進京都洛陽朝見天子,在回封地鄄城路上途經洛水時,想到宋玉的《神女賦》中有關襄王和神女的故事,心中有所感,才有了這篇流傳千古的《洛神賦》。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
儒家倫理道德限制下的愛情轉移傳統的儒家倫理對夫妻關係的定義是「人之大倫」,而當時的人對夫妻間的「性愛」叫做「敦倫」,也就是說,當時人對夫妻的定義是一種倫理關係。而女性作為妻子,她們的首要任務是傳宗接代,封建社會對女性的要求是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德、容、言、工。而對男性的要求是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因為這種傳統倫理道德的限制,男性的愛情發生對象往往就不是妻子,而是會轉移到其它地方去,比如侍妾,如歌伎等。
趙孟頫行書《洛神賦》
正是因為這種傳統的關於丈夫和妻子關係的定位,男人對於愛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現實生活他們常常沒有辦法真正好好愛一個人,諸多文人開始轉向文學世界裡去尋求一份愛情。他們嚮往在一個空虛的世界裡,與神,與妖,與狐發生一份能滿足他們精神空虛的,可以憂傷,可以依靠,可以感覺到體溫的愛情。比如宋玉筆下的襄王神女,比如南宋出現的白蛇,比如後來《聊齋》裡的狐。
在《洛神賦》之前,男性對女性的愛情幾乎不存在現實中,而《洛神賦》打破了男女關係倫理的定位,將女性作為獨立的個體,描繪她們的美好,對她們的欣賞。
我們的傳統裡對女性的審美是屬於比較精神層面和性靈方面的,比如對林黛玉的形容是「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我們的傳統文學裡,不會用豐乳肥臀、性感這樣的詞彙來形容女性,而古希臘對女性的審美則是非常直接的肉體美。從他們的壁畫和石膏像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們非常注重身體的骨骼、肌肉和線條美。再看顧愷之筆下的洛神,是非常超現實的,你只能看到她的飄逸與神秘,是絕對看不出她的高矮胖瘦的。
《洛神賦》用了一大段文字來描寫洛神的五官、服飾、體態、動作,但大部分都是神光離和,飄忽而閃爍的。比如他對體態的描寫是:「穠纖得衷,修短合度」。就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一切都剛剛好。你心中最美的體態是什麼樣子,她就是什麼樣子,不同於後世對女子容貌客觀描寫的文字:「杏眼桃腮」「櫻桃小口一點點」。
《洛神賦》是一場精神上的戀愛,曹植一開始就將女子定義為一種精神的存在,她是神: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之所見也,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紅樓夢》裡,當賈寶玉來到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就說他是「天下第一淫人」。賈寶玉的淫就是精神上的追求和嚮往。
而《洛神賦》裡的曹植也是一場自我的精神越軌,是一場「意淫」。
我們的傳統文化理念裡,是提倡理性而抑制非理性的。包括今天的現實生活中,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給我們灌輸的理念,都是不要越軌。通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理性地思考,理性地工作、處事。但是非理性,在審美和藝術領域中又非常的珍貴。曹植的這篇《洛神賦》就是在一種精神飄忽、越軌的狀態下完成的一次審美的體驗。
就如同白蛇的故事裡,法海永遠被討厭,而白素珍卻被大眾喜愛。哪怕法海其實代表的才是理性,而白素珍是違背了天道倫常。往往美的產生就是思維的非理性,是生命的某種超越。而在現實中,我們站在白蛇的角度上去憎恨法海,但其實往往扮演的是法海的角色。或許這就是文學的魅力,角色不真實地存在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但又常常產生一種特殊張力,讓我們能夠在角色和情境投射自己的感情。
曹植曾是曹操最寵愛的兒子,曹操曾經想要立他為世子。而從曹植之前的詩裡也可以看出,曹植曾經是一個被寵愛、被溺愛的貴族公子。如《白馬篇》裡:「白馬飾金羈」,連白馬身上的配件都是黃金的,他的詩裡有一種華麗的貴族氣,有一種打馬看花的飛揚與灑脫。而後來他在政治博弈中落敗,曹丕對他更是提防,屢次想要找機會除去他,先後殺了他的密友丁儀、丁廙二人,後來曹植也是先被貶安鄉侯,後改封鄄城侯,再立為鄄城王。他曾有「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理想,到現在連生命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因此,在回鄄城的路上,曹植的心情是鬱悶而壓抑的。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才有了曹植的這一次精神越軌,這一次思緒飄忽的精神戀愛。
漫畫《洛神賦》
生命的愛與美,是融合在一起的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河山可親,草木有情,曹植用自然的植物、天氣和動物形容洛神,最後達到人景互融,相得益彰的境界,景因為人而有了情,人因景而更美。
美是可以互通的,我們往往因為眷戀一個人,而將這種感情擴大到對不同事物的欣賞上。比如因為一個人而愛上下雨天,比如因為一個人戀上一座城。驚鴻、遊龍、秋菊、春松,這些仿佛跟女子沒有關係的東西,巧妙地融於一身。其實當你一遍遍讀《洛神賦》後,你會發現,腦海中不止有了一個飄逸女子的美,還有整個自然的美。
愛會讓生命的美無限擴大,當一個人陷入愛情時,他眼裡的世界都是美好的。炙熱的太陽在他們眼裡是陽光明媚,連綿的陰雨在他們眼裡是詩意的。傳說這篇《洛神賦》曹植是寫給甄宓的,也是他的嫂嫂,無論事實如何,我想曹植一定有過一場偉大的戀愛,因為這種愛將他生命擴大到對整個自然界的審美。
康德認為美感是精神的回憶,快感是身體上的刺激,快感是短暫的刺激,美感是深厚的滿足。
《洛神賦》是曹植的一次精神出軌,也是他一次精神審美的自我完成。我們的生命都需要愛,也需要美,這樣我們的精神世界才會變得更加豐富。後來許多文人無數次地寫這篇文章,喜愛這篇文章,便是在文章裡完成一次出軌,找尋一種精神和美學的滿足。
今天的生活節奏快到讓人不敢眨眼,許多人都陷在一種奇怪的焦慮中,對所有人和事的判定標準就是有用和沒用。《洛神賦》就是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如何繁重,我們都要隨時保持對美的欣賞,從而完成精神的提升,實現生命的豐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