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圍城讀書筆記精選

2023-10-11 05:32:19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被譽為「新儒林外史」。

  圍城讀書筆記【篇一】

  最近一周匆匆讀完《圍城》,其實也是第二次拜讀。它給我的感覺也比第一次閱讀時清晰了好多。有時間或還能摸出一點大概的輪廓來。

  其中蘊涵的對人生這個大圍城,婚姻,社交等圍城的詮解,讓人在閱讀品味其的同時自覺地滑入一層又一層的思考。讓讀者在隱約中明白:現實境遇中包含著的虛幻性恰是被我們大多數人所忽略的。現實世界裡的我們,時刻在大大小小的圍城裡面進出徘徊,沒有多少餘暇去考慮我們進出徘徊的根本意義所在,在這反反覆覆進出徘徊的輪迴裡空耗了一生。等到生之末回首以昔的時候,空慨嘆時光的疾逝和自己的一無所有。活到最後,也不得灑脫。其實人活著本都一無所有,空空來,空空去,何不灑脫?擁有的只是一生以內積藏在胸中的情感,那也是真正的永恆和美好的所在。可以說,《圍城》帶給讀者的思考是無盡的,每個人當然也有自己的不同理解,或多或少都能從中得到一點啟發和警示吧。《圍城》中所隱含的主題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大概有些異曲同工。

  錢鍾書寫的《圍城》,幽默詼諧,諷中有真,包羅人生萬象,一笑一念之中又引發讀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於我所見,她實是闡發人生哲理的集大成之作。閉書伏案,深思長嘆,一種悠悠的悵然和沉重之感壓上心頭,使我覺得人生這部大書的浩瀚,同時也覺生活之膚淺,感慨於我們活到最後,往往沒有答案。

  《圍城》講的是留洋青年方鴻漸買了假文憑海外歸來後,輾轉在國內的幾年生活。小說從方鴻漸回國的輪船上的故事寫起,在船上與兩個小姐發生了一段故事,以及在海上輾轉的一段路程。回到家鄉,先在丈人的點金銀行謀事。作者這時著重寫他這段時期和蘇小姐和唐小姐之間的故事,迷迷離離,讓人啼笑皆非,又讓人深感戀愛的沉重,若即若離的混沌狀態。之後他戀唐小姐不成,蘇小姐又於曹元朗訂婚。鴻漸惆悵,決定跳出當前的生活狀態,走出這段圍城,尋找一片新鮮的廣闊天地。正好趙辛楣暗託國立三閭大學校長高松年致函鴻漸,鴻漸接到邀請,輾轉反側,正好想逃脫那不如意的囚籠,又辛楣也接到邀請(其實乃他的圈套),就約上趙辛楣,孫柔嘉一列人同下湖南,進軍三閭大學,希望開拓美麗新世界。

  到了國立三閭大學,鴻漸並未得到先前憧憬的飛黃騰達,反為其內紛繁蕪雜的人際關系所累,最終以前的所想也成了繁華一夢。於此,三閭大學也成了一囚牢籠,困住了鴻漸的心魂和身體。此又成了她回國後身歷的又一圍城了。身陷其中不得脫。正好辛楣因和汪太太之間的一點誤會和不堪急於離開三閭大學,鴻漸久困於其中,早就想走,接著辛楣的腳步也遠離三閭大學了。在三閭大學的一年時間裡,也有收穫,至少他得到了來時同行的孫柔嘉,並在回上海的途中,經辛楣的勸慰,草草結婚結合了。

  之後回到上海,鴻漸再次承蒙辛楣的面子,在一家報館做個小差使,將就著謀事,打發著日子。期間鴻漸和老婆柔嘉去方家幾次,柔嘉深惡方家封建大家庭的束縛和其中小家之間彼此猜度諷陷的種種,不堪留在那個封建家庭裡生活,繼續著幾千年婦女在封建家庭裡遭受的凌落和壓迫。方家父母和兄弟媳婦對於這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兒媳也不甚滿意,之間發生了許多思想層次間的碰撞,衝突和爆發。鴻漸在雙方之間疲於周旋擺渡,最終還是落了個吃裡不討好,不得兩方的歡欣,空討人厭。最終還是搬出去住,繼續著一般的上海大都市裡小資產階級的小資產生活。恰巧報館裡鴻漸的介紹人亦可謂之為靠山不得勢,下臺了,鴻漸無法再混下去,拖下去也不是個事情,於是一起辭職了。丟了工作,也丟掉了以往相對來說是無慮的生活。生活的壓力壓得他透不過氣來,老婆柔嘉的凌辱和奚落也讓他變得不堪。身心越發憔悴了。夫妻之間的不和,內心的想調解,現實和理想的矛盾終於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了,終於在妻子的威逼和對她的無可奈何下爆發了,他忍無可忍一怒之下打了她,她順勢還手,打傷了鴻漸。鴻漸怒氣之下衝出家門,腦海一片混沌,消失在夜晚颼颼的冷風裡,蹣跚在深夜無人的街道。而那時的他口袋裡卻沒有一點銀子。一個浪子也可謂是被拋棄的丈夫不堪地流落在寒冷悽清的街頭,痛定思痛,內心反覆掙扎,最終還是奈不住飢餓的壓迫,決定走回頭,於是便想通了和柔嘉和解,而當他支腳踏入家門的時候,老婆已經和用人匆匆回娘家了,空空的屋子裡站著肚腹仍空空如也的他,疲憊的表情,睏乏的身體,空虛見底的心境。昏黃的吊燈照著他的身形,投下一團模糊的黑影。無聲的他沉浸落入那茫茫無邊的死一般的寂靜裡。這時,他家祖傳的那頂破銅鐘噹噹噹噹噹噹敲了六下,,,,,,似在嘲笑,,,,,,

  對人生的諷刺和嘲笑盡包含在這悵然悠悠的鐘聲裡了。

  其實《圍城》裡講的就是方鴻漸留洋回國後在三個時期內輾轉經歷的三個不同的圍城。一就是他剛回國後在點金銀行謀事時,與唐小姐蘇小姐之間的戀愛圍城;二是他去國立三閭大學後在其中所陷入的人際關係的圍城;三是他辭退國立三閭大學的副教授職務,與孫柔嘉小姐結婚後,陷入的婚姻圍城。三個圍城故事平平淡淡,卻能引起我們對人生對婚姻對人際等等的無限的遐想。

  人生是個大圍城,從某種意義上說,婚姻,社交等生活中的諸多方面又是套在這大圍城裡的小圍城。我們總是活在不間斷的圍城效應裡,這山望著那山高,以為自己的世界不甚美好,別人的境地總是好。在覬覦別人的世界裡過完了一生,真是可悲。其實不論我們在人生哪個階段的圍城內外還是在人生某個特定階段裡的某個圍城內外,我們都應在那個圍城的內或外學會珍惜並堅定自己的選擇。不要活在與那個圍城內或外相對狀態的虛幻裡。活出真實才是我們的本色,這是活著的起碼要求,至於是不是英雄本色,就要看每個人的汗水分量和灑脫程度了。其實不論人生也罷,戀愛,婚姻,社交也好,該珍惜的還是得去珍惜,錯過了也就不在了,不要盲目企羨和你不在同一種圍城狀態裡的人們,抓住眼前的現實才最重要,憧憬一下未來也是美好的,當然也必須。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看穿人生中的大大小小的圍城,活出真實的自己,活出精彩,活出灑脫!

  讀過了,思考過了,相信還是有一點聊以自慰的收穫的。這也是成長途中的無止境的步履中的一步吧。「活到老,學到老」,這還是高中時代的班主任教導我們的,我一直謹記,並受用著。正如他所說,知識浩如煙海,學永無止境。學生銘記於心,並會一生的時間身體力行,攀登一個一個的山峰。在這裡我不妨加一句吧:活到老,學到老,成長到老。其實成長也是止境的,不論我們每個人有多大的年齡,有多麼豐富的閱歷,說到底我們總是走在成長的路上,一刻也沒有停止。活著的歲月既是學的歲月,也是成長的歲月。願和大家共勉,在學和成長的歲月裡尋找到自己的最為豐富的生活(在我看來,豐富是比熱烈精彩更為理想的生活狀態,當然豐富裡有浪漫,也有平淡。)

  就此擱筆,抱臂長祈。所有豐富,與你共享。

  圍城讀書筆記【篇二】

  在讀《圍城》之前,我對於鍾書先生和他的這本著作是完全不了解的,我自稱為一個讀了十幾年書的人,但對於《圍城》的印象也僅僅限於那條不知怎麼就有了深意的名言:「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因此,若讓我文縐縐地去分析其中究竟是何深意,我是出口成不出文章的。

  最近我剛剛讀完了《圍城》,以及楊絳先生寫的《圍城》的一些注釋,終於算是見過這本書的人了。想起買這本書的歷程還頗有曲折,圖書館借之不得,新華書店購置不得,倒還是託書店店員專程進一本得來的,想來這本書還是深奧有餘的,不然也決計不會那麼冷僻。我心中也默默地腹誹了一下,這經典讀的人也愈發少了吧。

  初讀《圍城》,大概也就是到了100多頁,我讀得非常的不順。不知怎的,我就覺得這本書有些食之無味。同時,我對於書裡劇情的認識也是十分有局限的。就算是看了這麼三分之一的量,但若是讓我說《圍城》前面講了些啥,我估計能十分豪爽地和他說:「大抵也就講的是方鴻漸在歸國的船上和那鮑小姐,蘇小姐搞不清楚,下了船到了上海,又和那蘇小姐,趙先生,唐小姐諸位搞不清楚。」

  但真當我和一位同學交流這本書的時候,我將這句話順理成章地出口,不良久,我便悔懊了。突然覺得,我讀《圍城》,與其說是食不知味,還不如說是難以下咽,儘管是讀取了一小半,但是卻完全不能理解。好在還有同學也有和我相近的想法,也對於《圍城》中的故事覺得難以理解,也讓我有了慶幸之餘。

  最近找時間儘快的把《圍城》讀完了,現在要我說《圍城》講了些什麼,估計我會在之前的話後面加上一句:「然後在去三閭大學的時候,和那李梅亭,顧爾謙搞不清楚,到了學院又和那姓韓,姓汪,姓高之流搞不清楚,好說說從大學裡出來,一路上又和孫小姐搞不清楚。」說完這句話,我想我末了還會補上一句,這是我的玩笑話云云。但是寫到這裡,我又厚臉皮地覺得現在說的「搞不清楚」不再是沒深意的玩笑話,倒也算是切中了要害。整部《圍城》真的也就是說人在社會中「搞不清楚。」的種種。搞不清楚這短短四個字,我覺得足夠包含了某些人的糾結心理,或者是掙扎與浮沉。

  讀完《圍城》,我覺得我又有些值得慶幸的地方了。初讀《圍城》,我讓眼睛一掃即過,讀到後來,我又漸漸地在心中默默地念出每一個字。隨後,我就開始在書中和方鴻漸同化了,有了他所想,所見的代入感,終於也就稍稍體會了他的掙扎。後來在楊絳先生的補註當中,我發現了原因。鍾書先生寫《圍城》,方鴻漸的視角就是這本書的主視角,方鴻漸的心理也是先生著力刻畫的,十分細膩,貼切,讓人有了方鴻漸的代入感。我覺得到了這一步,《圍城》也算是從難以下咽到了食不知味的境界。

  考了十幾年的試,我對於讀完文章挖主旨可真是有了「強迫症」。所謂的「城裡人想出來,城外人想進去」的名言先入為主的成為了一個答案。但我又惶恐地發現,我仍舊無法說出此中的條條深意來,對此只能作罷,只能重新再去挖出個一條半條來。無奈所有的想法終究圍繞著「圍城」二字,然後厚顏地得出此般結論:「與其說是圍城,不如說是高牆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對你張著大口的食肉動物,看你往哪裡跳了。」起先剛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我倒還覺得是貼切的,這就是人的掙扎,無論如何都充滿著無奈與兇險。過了不過十幾分鐘,我又覺得這句話不是那麼的貼切了。

  似乎是發現了「圍城」的部分內涵,我開始覺得「圍城」的比喻是恰如其分的。人看到了大城堡,又想進去,又不想進去,有人想出來,又不想出來,但無論是進去還是出來,無論是動還是靜,終究,樹欲靜而風不止,人又或主動或被迫跳入了新的圍城。人一次又一次地呆在圍城裡,進了這扇門,出了那扇門,但終究還是在城裡。難道說人的一生只能是惶惶在在這城裡掙扎轉悠麼?我想方鴻漸的人生是這樣的,蘇文紈,趙辛楣,孫柔嘉等等的人生都是這樣的。我的人生也是這樣的。推而廣之,大部分人的人生也是這樣的。但是作者這麼寫是什麼用意呢?是想告訴讀者,我們的人生終究是這麼晃悠而去的,因此不必對人生抱有太多期待?亦或是告訴讀者,對於人生的抉擇要果斷,即使是從一座城走向另一座城,那也終究是好的?

  於是我又對這本書產生了迷惘。我突然覺得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都不能恰當地反應出我對圍城的看法。但的確,其中有深意,也不是從正否兩種態度便能道明的。思考到這裡,我覺得陷入了一個怪圈。這樣的我也在無數種想法中做著掙扎,也在從城裡走向城外,從城外走向城裡,然後又要思考我想去什麼城,我在出什麼城。人終究還是過於糾結的生物了,在本能之外,造物主給予我們這種生物更多,就意味著我們就要糾結更多。我糾結於這樣的著作究竟是怎樣的態度,但再反過來一想,我覺得我在圍城,方鴻漸在圍城,錢鍾書也在圍城。對於我們這些城裡城外的人來說,我們能感到這樣的掙扎說明我們對生活有過另一視角的體驗,但說這樣的掙扎該不該有,能不能脫,決計不是我們掙扎本身所能解決的。我想,就連造物主也未曾考慮過我們能否解脫掙扎,掙扎也應該是理所當然的。我或許應該為掙扎而感到頭疼,但也應該為能夠掙扎而感到慶幸。

  說到這裡,也已是洋洋灑灑這麼一大篇了,但也終究沒寫出點啥,所有的筆觸都在糾糾結結中過去了。或許就這麼留著糾結吧。若是糾結透了這個問題,我怕是早應超脫成聖了。

同类文章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

  《格列佛遊記》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諷刺手法的運用上,尖銳深邃的諷刺是這部作品的靈魂。  當時的英國是作者抨擊和挖苦的對象。格列佛曆險的第一地是小人國。在這個縮微的國度裡,黨派之爭勢不兩立,鄰邦之間不但想戰勝而且要奴役對方。小人國的國王用比賽繩技的方法選拔官員,為獲得國王賞給的幾根彩色絲線

世界因你不同的讀書筆記

  世界因你不同  拿出這本勵志書籍,我立刻被這六個充滿鼓勵的大字所吸引。引文介紹的李開復有著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成就: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卡內梅基隆這兩所國際頂尖名校;獲得諸多創新獎項,在蘋果、SGI、微軟、谷歌四大國際網際網路公司擔任重要職位……這些成就鑄造了一個普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形象。但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三篇)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合集。作品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全書的主題是憑藉山水風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成。《文化苦旅》獲上海市出版一等獎,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精編

  《三國演義》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虛恭謹,孔明的小心,周瑜的胸懷狹小,每獨自一個人物都具備不一樣的性情,筆者塑造的痛快淋漓,細細品嘗,讓讀者似乎進入一種境界。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  在高年級,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著非凡意義的鴻篇巨作。對裡面的人物也

水滸傳讀書筆記匯總

  水滸傳讀書筆記300字  《水滸傳》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書中講了宋代的農民起義,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水滸傳》中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他們各有各的技法,而且剛剛英勇無比。殺了好多貪官和壞人,保護正義,寧死不屈,連朝廷都制服不了他們。  如果我是在這一百單八將中的一員,絕

格列佛遊記讀書筆記(匯總)

  《格列佛遊記》是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週遊四國的經歷。由於暴風雨、上岸找淡水、遭遇海盜、被部下劫持等等種種情況,格列佛共到了四個不同的國度:「小人國」——利立浦特王國,「大人國」——布羅丁奈格王國,有著異想天開卻又不著實際想法人的「飛島國」,最後一個是由一種有智慧的馬管理的「慧駰國」。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讀書筆記300字  我看過很多的書,比如:《瞧,這幫壞小子》、《愛的教育》……其中我最喜歡《西遊記》。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所有妖魔鬼怪,取上了真經。  《西遊記》這本書有四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精選)

  《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後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相傳,這部寓言集中的寓言為伊索所作,因而稱為《伊索寓言》。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並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後獲得自由。

駱駝祥子讀書筆記

  書中的主人公——一個好強、老實,又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來到北平後,幹起了拉車這一行。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連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曾經向上、不屈的祥

讀《水滸》,品永恆的傳奇

  論古道今說英雄,水滸好漢稱第一。  ——題記  說英雄,說風流倜儻,善良正義;說英雄,說追求勇氣,行俠仗義;說英雄,說肝膽相照,替天行道。  《水滸傳》一部經典之作,是我國首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描寫了一群不堪暴政壓迫的好漢揭竿而起的故事。這一百單八將,或身懷絕技,或足智多謀,但他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