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寶迷案
2023-10-15 08:59:59 5
1.舍利驚現
明朝萬曆年間,慈聖皇太后尊崇佛教,全國各地便盛傳佛法、興辦佛事。相傳京城雲居寺內藏有佛祖真身舍利,惹得不少高僧信徒紛紛前來修行拜會。
這年四月,山西五臺山的高僧達觀大師帶領弟子一行到雲居寺參拜。眾人來到雷音洞內,細心觀摩洞內所藏碑刻石經。達觀大師忽然發現佛祖供桌前的一塊石板有些陷落,便命眾徒將石板撬起,想重新墊放平整。當眾人撬開石板時,一名小和尚驚叫:「師傅,您看!」
達觀大師湊近一看,只見石板下面有個暗坑,竟藏著一塊一尺見方的石函。達觀大師急命人將石函小心取出,拂去塵土,發現石函正面刻有幾行銘文,細細辨認,才知道石函內藏著舍利三粒,乃為大隋大業十二年四月八日所安置。
達觀大師吃驚不小,都說雲居寺內藏有至寶,今日看來,並非虛言。如果這石函內真的藏有佛舍利,可不就是佛門至寶?師徒慢慢地打開石函,只見其間又置一銀函,銀函內又套著一小金函。打開金涵,只見內有一小金瓶,輕輕晃動金瓶,就可感覺裡面藏有東西。達觀大師著人往供桌上鋪上金黃色絲綢,小心翼翼地倒出瓶內的東西。只見三顆狀如小米、呈紫紅色模樣的東西倒了出來,在燭光下熠熠發光。
達觀大師乃得道高僧,一看便知乃是三顆佛祖肉舍利了。他老淚縱橫,趕忙招呼眾徒跪下,雙手合十,嘴裡不停地念著阿彌陀佛。
發現佛門至寶——佛祖釋迦摩尼的肉身舍利,不僅是佛門要事,也是國之大事。達觀大師不敢怠慢,便交代眾徒和雲居寺住持仍將佛寶藏好,隨即上書朝廷。
大家都知慈聖皇太后自稱是九蓮菩薩轉世,對佛寶自然很感興趣。為取悅太后,有關方面便將這佛門大事告知了太后。太后命人嘉獎達觀師徒並雲居寺住持,要求小心看護,不得有半點差錯,她擇日將前去參拜,以示對佛祖的虔誠之心。
農曆五月十三日乃是宜出行、宜祭拜之吉日,慈聖皇太后在侍衛宮女的簇擁下來到石經山雷音洞。達觀大師和雲居寺住持早就安排人清水灑地、黃布圍道,在山門口迎接。在舉行了隆重的祭拜儀式後,達觀大師等招呼慈聖太后到後堂小憩。太后顧不上喝茶,急著要目睹舍利佛寶。達觀大師與太后淨手焚香,從徒弟手中接過裝舍利的石函,親自打開呈上。太后竟自帶了個放大鏡,看得直咽口水。良久,太后對達觀說:「哀家乃九蓮菩薩轉世,理應虔誠參佛、潛心修行。請許我將佛寶舍利帶回宮中時日,以便日夜參悟、頂禮膜拜,不知可否?」達觀等人面面相覷,只得點頭。
太后並不食言,過了兩月果真把裝有舍利的石函送回雲居寺,並親自在雷音洞主持了重新安放儀式……
2.舍利被盜
一天深夜,達觀大師正在石經山的住處打坐,突然,一位蒙臉的黑衣人悄無聲息地溜進室內。
未等達觀大師發問,那黑衣人已先低聲說道:「達觀大師,久仰了。都說貴寺藏有隋朝留下來的佛門至寶,小人不才,但也是信佛行善之人,不知大師可否給我一睹舍利、一結佛緣的機會?」達觀大師搖了搖頭說:「心中有佛,即是西天;心無善念,就是拿到舍利也無佛緣。」那蒙臉黑衣人也不惱,竟從懷中掏出兩根金條,俯身拜道:「略備薄禮,不成敬意,還望大師笑納。請大師念我一心向佛之心就讓我飽一眼福,在下感恩不盡。」大師厲聲道:「請先生自重,休辱沒了佛門淨地。」那黑衣人像是被激惱了,從懷中摸出一把匕首,在大師眼前比劃幾下說:「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爾自投。速速拿出舍利來,要是再不識相,休怪我開殺戒!」
「罪過,罪過!貪心是魔鬼,蠅利是禍害。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大師言罷,便阿彌陀佛起來。這時,外面傳來腳步聲,那是巡夜的護寺僧聽到這裡有響動,便趕了過來。那黑衣人急忙丟下一句「後會有期!」便嗖的一聲躥出門外,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幾個護寺僧見到大師安然無恙,便長出了一口氣。大師見黑衣人身手如此敏捷,輕功很是了得,心裡暗暗捏了把汗,隨即吩咐幾個弟子小心巡夜,防盜防火,不敢有半點閃失差錯。
過了幾日,北京知府率領一干人馬風風火火來到石經山。達觀大師見朝廷如此興師動眾,便慌忙和雲居寺住持前去迎接,問其原因。王知府作揖道:「二位大師,最近京城流傳雲居寺內的千年佛門至寶被盜,太后聞到後,極不放心,特命我前來查驗真偽。」
達觀大師一聽,倒吸了一口冷氣,不由得想起了前幾日夜裡的那個不速之客。於是,他便將黑衣人夜闖寺內尋寶未果之事告知了王知府。
王知府聽完,口中自言自語道:「糟了!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八成不妙。」二位大師一聽也慌了,顧不上人多眼雜,便領著王知府等趕往雷音洞查看。
到雷音洞門口,達觀大師對王知府耳語幾句,王知府便安排手下在雷音洞口把守,自己隨二位大師等幾個心腹弟子進入洞內。當幾個徒弟移開一根千佛柱,打開柱座下的石板時,二位大師頓時目瞪口呆、叫苦不迭,你猜怎的?原來石板下的暗坑裡竟空空如也!這無疑於給達觀大師當頭一棒,平素修煉出的超脫之氣也蕩然無存,他忍不住大呼:「天啊!自從我與住持在太后娘娘的監督下,安放好舍利後,我們曾向佛祖發過毒誓,若是透露半點佛寶機密,願萬劫不復,永世不得輪迴。之後派人日夜把守雷音洞,佛門至寶怎麼會不翼而飛?小僧多年修行之虔誠日月可鑑,如今怎出了這樣罪孽深重的差錯呢?……」
王知府哼了一聲,說道:「你們不要弄這些玄虛的東西了,如今當務之急是看怎樣給太后娘娘一個交代。寶藏在你的地盤出了事,限你們三天之內查到元兇,找到佛寶,不然讓你們吃不了兜著走!」王知府說完便罵罵咧咧地走了。
這可愁煞了二位大師,一群吃齋念經的和尚如何追查盜賊、追回佛寶呢?轉眼間三天期限已到,王知府這個「催命鬼」再次來到了石經山。
3.達觀認罪
這幾天,二位大師對眾弟子逐個排查,對寺內的角角落落細細搜尋,並派人在外面打探消息,雖忙得不亦樂乎,但仍然一無所獲。二位大師忐忑不安地將王知府迎進寺內,把怎樣下功夫搜尋佛寶的過程敘述了一遍。
王知府這次來,臉色就沒上次那麼好看了。他厭煩地說:「不要給我絮叨那麼多沒用的,光說佛寶找見了嗎?」二位大師搖了搖頭。王知府冷笑道:「你們這群和尚啊,表面上口裡不離阿彌陀佛,實則心中六根未淨。我看就是你們監守自盜,賊喊捉賊,企圖變賣舍利,中飽私囊。我今日要將你這石經山翻個遍,不信找不出個蛛絲馬跡。」說罷,便令手下對石經山掘地三尺般地搜查起來。
這夥官兵個個如狼似虎,他們翻箱倒櫃,發現稀罕之物就來個順手牽羊、私藏懷中。達觀和尚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欲上前阻止,又被官兵刀槍逼回,只得口中「罪過、罪過」地念叨著。
沒多久,幾個官兵竟抬著一箱金銀珠寶上來,說是在達觀寢室床下搜出的。達觀和尚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連聲說:「不可能,這絕不可能!」王知府臉色一變,把手中的茶杯往地上一摔,指著達觀呵道:「大膽達觀!人贓俱獲,你還敢抵賴?分明是你與外賊勾結,貪圖這金銀珠寶,便出賣了佛門至寶!來呀,把這兩個老和尚和看守雷音洞的小和尚統統帶回去!」
王知府回去後,便急忙向太后奏明情況。太后聞聽大怒,下令嚴加審訊嫌疑僧人,一定要查出佛寶下落。
懿旨如聖旨,絕非戲言。王知府自然不敢馬虎,便令手下嚴刑拷打眾僧人。先不說王知府怎樣氣急敗壞、酷刑審問眾僧細節,只說眾僧人莫名其妙地被抓起來、蹲了監,又害怕、又委屈。審訊一開始,眾僧人都不相信達觀會夥同賊人盜取至寶,可酷刑難當啊,雖是和尚,但未練成那刀槍不入的金剛之身,幾番酷刑,便沒有幾個能挺下來,就把責任推到外來的達觀和尚身上。
達觀和尚本以為發現舍利對雲居寺、對眾僧都是一件功德圓滿之事,沒想到卻是一場劫難,讓雲居寺遭災,讓眾弟子受難,他於心不忍,靈魂難安。這天,滿臉憔悴的達觀和尚便向知府承認,是他與黑衣人裡應外合,致使佛寶外流,不知下落。其他師徒並不知情,懇求官府釋放其他僧人,自己罪有應得,願受懲處。王知府允諾,便讓他在認罪書上畫了押,然後上報朝廷。很快,朝廷獲準,達觀秋後問斬。
一天晚上,達觀和尚正在悟禪修行。忽然間,他聞道一股異香,趕忙屏住呼吸。這時,一個人拿鑰匙開了獄門進來,不由分說背起他就走,只見看守獄卒全都倒在地上……
4.俠盜交寶
在一片密林中,那人放下達觀,長出了一口氣後,低聲說道:「大師,受驚了。」達觀大師忙問:「你是何人?為何捨命救貧僧?」黑衣人摘下蒙面道:「大師可曾聽過草上飛之名?」
這被坊間傳得神乎其神的江湖俠盜,平日裡以偷盜為生,巧取卻不傷人,偷寶不忘賑災。大師豈能不知?他又問:「你就是草上飛?那天晚上夜闖雲居寺的黑衣人也是你?難道真是你盜走了舍利?」大師一著急竟顧不上口念阿彌陀佛了,連著問了三個為什麼。
「此處不是說話之地,委屈大師到寒舍一敘。」說完,草上飛又背起大師來到城外一戶荒落的獨門小院。草上飛關好門,點上燈,倒了兩杯粗茶,請大師落座,便說了起來。
原來這草上飛,三歲時父母在戰亂中身亡,他從小沿街乞討,為了不被凍死餓死,免不了跟一些混混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也許是他從小「入道」,也許是他天性極高,竟歪打正著地練出了一身輕功和盜術。因他做活時能飛簷走壁、快步如飛,被同道中人稱為草上飛。漸漸地他的真名連他自己也都忘了。
一年前,草上飛流浪到京城,他聽聞石經山藏有千年佛寶,便起了盜寶之心。然而他曾多次到石經山踩點,竟無頭緒。直到達觀大師發現佛寶,引來慈聖皇太后朝拜,這才讓草上飛決定把目標集中在雷音洞內。
他先是以金條利誘達觀,又以利刃威逼達觀,大師都不為所動。他豈能善罷甘休?便索性暗中打探。一天夜晚,草上飛用迷香迷倒看護的僧人,潛入雷音洞內,費了很大的周折,終於找到了佛門至寶。他滿心喜歡地下了山,打算賣個好價錢,以便賑舍老家遭受旱災的鄉親們。然而再尋買家這段時間裡,他得到了達觀大師因丟失佛寶治罪、將於秋後問斬的消息。草上飛心中自是不安,他閉上眼睛就會出現大師遭受折磨和人頭落地的場面。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何況是大師這樣的得道高僧呢?不知是因為受佛祖舍利的感化,還是對達觀大師的崇敬,草上飛便有了營救達觀大師以贖罪的念頭。
大師聽完,雙手合十道:「善哉,善哉!迷途知返,為時不晚。你雖偷盜,但並未揮霍,而是用於賑災。只要你歸還佛寶,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之心,我佛慈悲,定會寬恕你的。」
草上飛立即雙膝跪拜,感恩涕零不在話下。之後,他從坑洞內掏出一黑包袱打開,裡面正是石函,大師只念阿彌陀佛。可當他逐次打開石函、銀函、金函時,卻大吃一驚!為啥?因為大師發現,原先裝舍利的金瓶不在了,現在變成了一個羊脂玉函。他狐疑地打開玉函一看,只見裡面放有兩顆珍珠白的舍利。達觀大師緊緊盯著草上飛問:「不對呀,舍利應該有三顆,而且是紫紅色的,如今怎麼只剩下兩顆了?」
面對大師刀子一樣的目光,草上飛發誓道:「我拿的就是這個啊!若有半句假話,天打五雷轟!」達觀大師憂心忡忡地自言自語道:「那是誰將舍利掉包了呢?」
5.佛祖顯聖
第二日,獄卒醒來,發現死牢中的達觀和尚消失了,便慌忙報告了王知府。犯人越獄,乃是大罪,何況是朝廷欽點的要犯呢?知府不敢含糊,立馬派人搜尋,並火速上報朝廷。慈聖太后得知後憤怒異常,限令王知府三天之內抓到達觀,找到佛寶,不然也要將他秋後問斬。王知府無奈,只得安排手下在全城拉網式搜查達觀,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京城內的老百姓可遭了大罪,今天搜一遍,明天查一回,日夜不得安生。誰要稍有不滿,便被當作嫌犯抓走,搞得人人自危,個個膽寒。
正當老百姓們被官兵禍害得苦不堪言之時,忽然有個好消息讓他們歡呼雀躍,紛紛奔走相告:雲居寺出現佛光了,是佛祖不忍見百姓遭難,於是在寺內顯聖了。找不見達觀和尚和佛寶,知府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正愁著不知怎樣向太后交待呢,突然聽到傳聞,他半驚半喜、半信半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又一次率人前往石經山。
果真不假,王知府一行遠遠地就看見雷音洞後的山上有一圈五色祥光,遠看光芒四射,近尋卻無異常。知府顧不上探究佛光奧秘,直奔洞內尋找佛寶。果然在千佛柱底座的石板下的暗格裡,發現盛放佛寶的石函好好地放在那裡。他打開石函,只見裡面兩顆舍利熠熠發光。知府喜極而泣,將舍利放好,用黃稠包好石函,親自抱著,讓住持陪著,由精兵強將護衛著去見太后。
太后一見佛寶安然無恙,甚是高興,對知府尋寶有功給予加官進爵,也沒有再追問達觀的下落。只是勒令雲居寺住持擇日將佛寶重新安放。專門吩咐這回要多加小心,再不許出半點差錯。
太后為什麼輕易就放過了達觀大師呢?莫急,聽我慢慢道來。
原來,太后乃是宮女出身,因僥倖懷上龍胎,身份便一步登天。她為掩飾自己卑微的出身,便自稱是九蓮菩薩轉世,對佛經、佛寶極感興趣,人們都信以為真。但她對佛寶的喜愛大大超過佛經。她得知石經山發現舍利之時,便起了貪戀之心。她藉機將裝有三顆肉舍利的石函帶回宮中,從自己原供奉的五顆骨舍利中拿出兩顆放回石函。這樣,自己就可供奉三顆肉舍利、三顆骨舍利了。常言道六六大順嘛。這樣自己一定會功德圓滿、得道成仙的。她又見石函裡的小金瓶十分精美,便索性將小金瓶也留下,裝那六顆舍利,把剩下的兩粒骨舍利放入羊脂玉涵內,再把玉函放入石函,並親自監督安放在雲居寺內。
但太后萬萬沒想到草上飛竟盜走了佛寶。為不讓人發現石函內的舍利被自己掉包,他一邊命令王知府限期破獲佛寶被盜案,一邊又暗地派人往達觀處放入一箱金銀珠寶,以誣陷大師。她知道以達觀的慈悲之心,一定會自己承擔責任,免得連累雲居寺眾僧。這樣等到達觀問斬歸西,佛寶就成了「無頭案」。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讓太后沒想到的是草上飛會良心發現,前去營救達觀,更沒想到他們會冒著危險又把佛寶放回雷音洞內。或許是雲居寺出現佛光震動了太后,或許是供奉佛舍利感化了她,太后近來沒有以前那麼任性和跋扈了,這樣就放過了達觀大師。
後來,傳聞太后真的一生吃齋念佛、修德行善。達觀大師也回到五臺山,閉門不出,潛行研究佛經,最終坐化升天。那草上飛呢,他既沒成佛、也沒成仙,仍然是來無影、去無蹤,只是有些地方遭了大災後,一些災民總能得到一個不知姓名人的救助。至於太后供奉的那三顆肉舍利、三顆骨舍利的下落,這就不得而知了。唯一可以讓人們明白的是一個道理:幡然醒悟,就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