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指什麼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
2023-10-15 10:41:59 1
湘潮奔湧,百年激蕩。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政策提出100周年。一百年來,黨始終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作為統一戰線永恆主題,為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鬥的力量。一百年來,在黨的領導下,湖南在統一戰線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
百年同心初衷不改,百年奮鬥風雨同舟。
為銘記百年同心奮鬥初心,三湘統戰網聯合新湖南共同策劃「大團結大聯合•湘潮奔湧話同心」欄目,選取一百年來與湖南密切相關的統一戰線歷史上的重要節點、重大事件及近年來湖南統一戰線品牌工作,回顧湖南統一戰線百年光輝歷程,體現奮鬥歷程中的統戰擔當,進一步樹牢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以飽滿熱情和昂揚姿態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湖南從1950年到1958年,積極開展調查、識別和認定民族成份的工作,並順利實現湘西民族區域自治。
自古以來,湘西便是漢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瑤族等多個民族的聚居之地。這裡群山巍峨屹立,秀水蜿蜒多姿,各民族和睦共處,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土人情。
新中國建立前,國民黨政府不承認少數民族,剝奪其平等自治的權利。與之相反,中國共產黨一貫主張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把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和國家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
1952年8月1日至6日,湘西苗族自治區首屆人民代表會議在所裡(今吉首市)召開,宣告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9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頒布。《憲法》明確把民族自治地方劃分為三個層級,即自治縣、自治州和自治區。隨著「民族自治區」的行政層級逐漸清晰,湘西苗族自治區行政地位相當於介於省級與縣級之間的民族自治地方。1955年4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更名為湘西苗族自治州。
從湘西苗族自治州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中包含了一段曲折的土家族認定史。這段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原則的體現。
土家族世代居住於湘鄂渝黔邊的萬山叢中,在武陵山區這片熱土上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擁有自己的民族語言。但解放前,因歷史原因,土家族並不作為單一民族而被確認。解放初期,湘西土家族人口已接近20萬。
基於民族問題的複雜性,1953年,中央民委、中央民族學院組成中央調查湖南土家工作小組,就土家語言進行了調查,並對土家語言進行錄音。同時,將調查內容擴展到土家族的人口分布、社會組織、經濟生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民族關係等諸多方面。根據調查情況,調查組從學術和歷史等層面充分論證了土家族為單一民族。為了廣泛收集各方面建議,1954年中央民委還在北京專門召開土家民族識別研討會,再次論證土家族是單一的民族。
1956年3月16日,為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中央統戰部結合土家族的實際情況和土家人的意願,向中央呈報《湘西土家民族成分問題的報告》。報告就1953年中央民委、中央民族學院的相關調研結果作了闡明:土家族歷來居住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地區,歷代都以「畢茲卡」自稱;土家族語言的語法結構和詞彙不同於漢語、苗語,是一種獨立語言;土家族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習慣,如四月八、六月六、擺手舞等風俗,明顯有別於當地的漢、苗群眾的習俗。報告提出認定土家族是獨立的少數民族。
1956年5月,劉少奇、鄧小平批示,由國家民委組建中央土家族識別調查組,趕赴湘西調查。5月至6月中央、省、州聯合調查組到保靖、龍山、永順等土家族聚居區,開展了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寫出《關於土家問題的調查報告》,於1956年7月8日報湖南省委。隨後,在組織召開的專題匯報會上,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聽到土家語的錄音後說:「就憑這種語言,土家族是少數民族。」12月,中共湖南省委根據民族的4個基本特徵及其歷史來源,並按照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的指示,提出土家族為一個單一民族,上報中央審定。
1957年1月3日,中共中央統戰部電報批覆湖南省委,同意湖南省委意見,正式確定土家族為單一民族。土家族終於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成為了社會主義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1957年5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訪問團抵達吉首,受到吉首各界群眾歡迎(唐克立 攝)
土家族的民族成分確定之後,湘西土家族和苗族是單獨自治還是聯合自治,也出現了不同聲音。1957年5月20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訪問團赴自治州,一方面宣傳民族政策,一方面聽取少數民族群眾對自治形式的意見。
省裡訪問團抵達吉首,隨後分為三個分團,赴龍山、永順、保靖、古丈、桑植、鳳凰等縣。歷時50天,走村入戶,真實了解到,土家族和苗族是分不開的,當時到訪許多村寨,民族雜居很普遍,許多家庭都是民族通婚的組合。訪問團成員達成一致共識,土家族和苗族已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湘西土家族訪問團到來之後,關於建州形式的討論達到了高潮。1957年8月6日,湖南省人民委員會舉行了第21次委員(擴大)會議。會議期間,協商成立自治州的事項。首先土家族的名稱,有人建議定名 「畢茲卡族」,大家認為不順口,且土家叫慣了,即統一命名為「土家族」。其次是自治州的名稱問題,因湘西10個縣土家族人口比苗族多,因此定名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再次,就湘西州首府問題,經過再三討論,認為吉首為州府所在地已歷數年,建設初具規模,如再遷移,勢必要國家投入一筆大的建設資金,為節省國家建設經費,故吉首仍為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訪問團成員達成一致共識,土家族和苗族已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根據訪問團調查及會議期間討論的情況,湖南省人民委員會舉行了第21次委員(擴大)會議作出了《建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決定》,並報國務院批准。
1957年9月15日至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吉首隆重召開(徐萍 攝)
1957年9月15日至20日,湘西自治州大禮堂布置得格外喜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這裡隆重召開。出席這次會議的代表451名,其中土家族142人,苗族127人,回族、瑤族各1人。會議選舉出了州長、副州長、州人民委員會委員及州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慶祝自治州成立的遊行隊伍通過街道(徐萍 攝)
9月20日的閉幕會上宣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9月21日,吉首人民廣場彩旗招展、鑼鼓喧天,2萬多名各族群眾身著節日盛裝,載歌載舞,共同慶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成立,是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重要事件。從此,這片少數民族聚居地沐浴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下,開啟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湖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