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陽新雅巷50元能玩多長時間(棗陽地名的由來)
2023-10-15 01:58:55 1
湖北省棗陽市是更始帝劉玄、光武帝劉秀的故裡,也是航天英雄聶海勝的家鄉,這裡曾被漢代科學家張衡譽為「龍飛白水、松子神陂」的寶地,素有「古帝鄉」、「中國桃之鄉」之美譽。
「 棗陽」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說法有好多種,筆者經多方搜集查證,現將其輯錄如下:
第一種說法: 據《棗陽縣地名志》說,棗陽在設縣治前為村。據《元和郡縣誌》載: 「後周改襄鄉曰廣昌縣。隋初郡廢,尋避太子諱,改廣昌縣為棗陽縣,因棗陽村以為名也」。
第二種說法: 棗陽本來叫「棘陽」,後來又一任縣官嫌這個「棘」字講起來不吉利、不高雅,於是就把並排的兩個「束」字上下一壘,就變成了「棗」字,從此「棘陽」就變成了「棗陽」。
第三種說法: 棗陽過去叫蔡陽,那是因為發明造紙術的蔡倫是棗陽人而得名,但為什麼改為「棗陽」不好查證,留下了些許遺憾。
第四種說法:古時候棗陽這個地方荊棘叢生、野果遍野,後來人們為圖個吉祥,以示改變荊棘叢生荒涼景象的決心,把「棘陽」改成了「棗陽」。而且,先輩們身體力行地在這裡披荊斬刺,把荒涼之地墾成了豐饒的田園,並根據土壤條件栽植了大量的棗樹,棗豐人富,由此「棘陽」才真正變成了「棗陽」。
棗陽歷史悠久,周王朝時,棗陽地區為唐國,屬楚地小國。
公元前505年,唐國被楚國所滅。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中國。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棗陽地區始設蔡陽縣,屬南陽郡管轄。
公元前45年,經西漢漢元帝批准,劃蔡陽縣的白水(今吳店鎮一帶)、上唐(今隨州市曾都區唐縣鎮)2個鄉,設置春陵侯國(治所在今吳店鎮北的古城)。徙封劉仁(漢景帝之後)為舂陵侯。
公元29年,東漢光武帝詔令,提高舂陵鄉建制,改舂陵鄉為章陵縣;後又分襄陽縣的東北地帶設襄鄉縣,今棗陽地區由當時的蔡陽、章陵、襄鄉3縣分治,均屬南陽郡管轄。
北魏道武帝登國年間(386-396年),廢襄鄉縣為廣昌縣,屬廣昌郡管轄(治所在廣昌縣)。公元601年,隋文帝為避太子楊廣諱,改廣昌縣為棗陽縣,棗陽名稱始於此。
公元627年(唐高祖武德三年),蔡陽縣併入棗陽縣,屬昌州管轄(治所在棗陽);同年,唐太宗貞觀元年,舂陵縣併入棗陽縣,至此,棗陽疆域基本定型;公元636年(唐太宗貞觀十年),棗陽歸隨州管轄,屬山南東道。
公元l142年(宋高宗紹興十二年),為抗擊金兵,升棗陽縣為棗陽軍;1230年,棗陽為京西兵馬鈐轄(治所在棗陽)。
公元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棗陽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襄陽路管轄。
公元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棗陽屬湖廣布政司襄陽府。公元1644年(清聖祖康熙三年),棗陽屬湖北布政司襄陽府管轄。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廢除府制,棗陽直屬湖北省管轄。1914年5月,省下設道。棗陽初屬鄂北道,後改襄陽道(治所在襄陽)。1927年,廢道,由湖北省直屬。1932年,省下設督察區,棗陽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在襄陽)。1937年,第八區改稱第五區,棗陽屬第五區管轄。
1930年6月,中國共產黨開始在棗西籌備建立了縣蘇維埃,10月正式建成(治所在今琚灣鎮的南禪庵),屬鄂豫邊革命委員會管轄。
1947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大軍解放棗陽大部分地區。此後,相繼建立棗陽縣、襄棗宜縣、隨棗縣、棗南縣等縣級人民政權。
1949年8月6日.棗陽境內各縣組成棗陽縣。1955年9月,洪山縣被撤銷,所屬平林(含清潭)回歸棗陽,此時棗陽疆域定型至今,屬襄陽地區行署管轄。
1983年10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棗陽屬襄樊市管轄。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棗陽縣,建立棗陽市,市委、市政府駐地在城區朝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