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是糖分高的果子嗎(山楂一種極其甜蜜)
2023-10-14 23:20:15 2
#豐收中國#
山楂
春搖垂枝花似雪
秋染蠟葉紅果熟
今又是一年山楂紅,林間屋旁園圃內,那樹上綠葉間一簇簇如瑪瑙般剔透的紅果。
雖然即便看一眼便要口舌生津,但也蓋不住發心而生的「甜蜜」。
山楂,味酸,可食
山楂的酸,萬千年如一,眾人皆曉
但即便如此,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山楂,我卻願用「甜蜜」二字。
並非噱頭,畢竟「甜蜜」從來都不只是味覺;畢竟萬千年來,於中國人而言,山楂雖是酸果但它陪伴華夏文明歲月中的滴滴點點絕對擔得起「甜蜜」二字,且是極其的「甜蜜」。
接下來,我帶大家領略下山楂的「甜蜜」,咱一起走進這個極其「甜蜜」的酸果。
山楂,薔薇科山楂屬落葉喬木,該屬植物約有1000種(植物種),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及南美洲北部地區,分布在我國的有20餘種(植物種和變種),有山裡紅、山紅果、酸楂等諸多別稱。
我國是山楂屬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最早人為種植山楂的國家,種植歷史距今約已有1700年。
《爾雅·釋木》記載:「 朹樹狀似梅,子如指頭,色赤似小柰,可食。」,後經考證,此處「朹樹」指的便是山楂,由此足以證明早在數千年前先民們就已開始採食利用山楂果實。
不過作為一個酸果,早期山楂並不如桃、李等果實那般受重視,例如《禮記》中「供祭祀,享賓客」的十四種水果中,就沒有山楂的身影。
山楂雖沒有被「供祭祀,享賓客」,但山楂給古人帶來的第一份「甜蜜」,使其沒有被遺忘,避免了一直淪為野果的下場。
繁衍的甜蜜古代,果以甜為美,這是不爭的事實,山楂之類的酸果雖不受青睞、重視,但也絕非一無是處。
要論起來,山楂等酸果的早期用途,別的果子還真比不了。
古代大環境下,繁衍後代既是人類生命的本能也是為人丁興旺、擴大種群、繁榮昌盛的社會責任。
而在古時尤其是原始社會時期的艱困環境下,人類繁衍後代的難度要比現在大得多,因此和生殖繁衍的相關事情都會受到足夠的重視,進而產生了生殖崇拜的習俗。
生殖崇拜促使古代社會成員對孕婦尤為照顧,會儘量滿足孕婦需求,女性妊娠期,對酸味食物特別喜愛。
為滿足妊娠期女性嗜酸的需求,社會成員必須要在自然界中尋覓酸味物質,原始社會時期酸果成為唯一選擇。
當然酸果有很多種,未成熟的甜果基本都帶有酸味,未成熟的果子常還伴有苦味,不宜食用。
所以我認為山楂這種果量大,方便採集,成熟後色澤誘人、果味仍酸的果子,成為最佳選擇。
也或因此山楂雖味酸,卻能在幫助人類繁衍的同時自己種群得以更好地延續,於人於己,何嘗不是一種「甜蜜」呢?
如果問什麼能讓你幸福?我想答案一定有很多種,但「隨心所欲地吃」定是眾多答案中提及頻率較高的一個。
如果問什麼會讓你痛苦?答案同樣會有很多種,不過「食欲不振」定是眾多答案中常被提及的一個。
作為酸果,山楂雖不能多吃,但能讓你多吃!
山楂有諸多藥用功效,其中眾所周知山楂具有開胃的功效,古人也早早發現了山楂藥用價值,將其入藥。
約在東晉時期,山楂就已被藥用(葛洪《肘後備急方》,這是我找到山楂最早的藥用出處),因為已被藥用,彼時就已有人開始種植山楂。
山楂也開始被更多的人認識,唐宋時期出現了不少詠頌山楂的詩詞歌賦。
不過元代以前知名的藥學典籍中,山楂藥效 多是止水痢或治身瘡,沒有消食開胃的記錄。
直到元明時期,山楂才被用於消食開胃,並且只要收錄山楂的藥典,山楂基本都開胃消食的功效。
《本草綱目》中記載山楂:「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滯血痛脹。」
開胃消食的功效排在了首位。
元明時期,山楂的需求量增加,人為種植的規模和範圍也在不斷地擴張。
大家能想像到得有多少人想吃不能吃時,得到了山楂的幫助。
解決痛苦,給予幸福,讓人類「能吃」的同時將自己從野果變為人們悉心照料的栽培果樹,於人於己,可不也是一種「甜蜜」嘛!
隨著古代山楂種植規模增加以及種植技術的日漸成熟,山楂的產量也有所增加。
或許是果量富裕,但我更願意相信是人們太饞,須得當果子把它吃了,並且還想大量的食用。
如何辦呢?加工!
現在我們常吃的山楂片、山楂糕、果丹皮等山楂製品,其實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是尋常百姓家的零食了。
《本草綱目》中就有對山楂糕的記載。
「閩人取熟者,去皮核,搗和糖蜜,作為楂糕,以充果物」。
山楂鮮果不是酸嘛,加糖。
既甜又酸,風味獨特,不易食、不易多食的鮮果搖身一變成解饞的小零食了。
不只是山楂糕、山楂片,明清時期人們還用山楂做成山楂果脯、山楂醬甚至是山楂酒,當然還有名氣更大的冰糖葫蘆也是在明清時期開始興盛(據說冰糖葫蘆起源於南宋,但我沒找到相關的文獻記載)。
關於冰糖葫蘆多說兩句,其實在明朝以前,冰糖葫蘆被稱作棠梂(山楂古稱之一,有說品種之一),直到清朝時才正式命名為冰糖葫蘆。
我想山東部分地區的朋友應該對「棠梂」這個名字比較熟悉,山東很多地方現在還把冰糖葫蘆叫作「糖球」,字不同音同,估計就源於此。
山楂從酸果到多種多樣酸甜可口的小零食,吃上些,解饞怎能不說「甜蜜」。
別看山楂當前在很多方面比不上那些主流水果、熱度水果和網紅水果。
但其實在上世紀七八時年代,山楂製品非常受消費者歡迎,還是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因此山楂在山東、河北等很多產地堪稱水果界的頂流。
更是一度傳出「要致富種果樹,想發家種山楂」的口號。
不像當前農業種植騙局那麼多,那個時代勸別人種山楂,確實是幫別人賺錢。
由於加工需求量大,當時山楂鮮果收購價格很長時間都處在高位,到山楂收穫的季節,便是果農腰包鼓鼓的季節。
講句不嚴謹的話,還有什麼比錢更「甜蜜」。
山楂這個小酸果給農民帶來財富,哪怕只是曾經,數錢的那一刻,山楂帶給農民的定也是「甜蜜」。
當下山楂正應季,不妨一起去尋找那份酸果帶來的「甜蜜」吧!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植物科普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讚頭條號@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