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皇帝殺子事件(霸陵裡的漢文帝是怎樣的人)
2023-10-15 04:04:08 1
#點亮真知計劃#
千年之謎前日解開,漢文帝劉恆的霸陵終於確定了,原來西安白鹿原地下的江村大墓才是真正的霸陵,那麼埋葬在霸陵中的這位古代帝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中,漢文帝是三代以下最賢明的帝王,史書上記載的漢文帝是一個勤儉、仁厚、溫順的人,妥妥的好人一枚。
但是今天,讓我們透過歷史的表象重新認識一下這位賢君漢文帝吧?相信會讓您有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認知。
《史記.外戚世家》中關於漢文帝劉恆有這麼一段很隱晦的描述,「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劉恆還在做代王時的王后一共給劉恒生了四個兒子,而就在代王劉恆被迎立稱帝前後,這個代王后和她的四個兒子居然全都死了,更詭異的是堂堂的大漢皇帝的結髮妻子,沒有記載姓氏就算了,劉恆稱帝後也從來沒有追封過什麼尊號,連她的四個兒子同樣沒有在史書上留下任何信息,就被司馬遷老先生一句「四男更病死」而草草結束,要知道司馬遷是一個非常專業且敬業的史官,寫劉邦和項羽的鴻門宴時,他還專門去找過當事人樊噲的孫子了解細節,而劉恆的一妻四子死亡時間比鴻門宴還要晚幾十年,知情人絕對不少,可他卻對此不聞不問,隻字不提,似乎在隱瞞著什麼不可言說的秘密。
其實,要想解開這個歷史上的謎團,我們要從當時的大環境下來分析。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親薄氏,在劉邦眾多的皇子中,年齡最大的是長子劉肥(齊王),地位最高的是次子劉盈(太子),最受寵的也是三子劉如意(趙王),而老四劉恆很不起眼,他和他母親都不太被劉邦所寵愛,因此劉恆八歲時就被封為代王去了臨近匈奴的代地守衛邊境。
所以,劉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其實一直是游離在核心權力圈之外的,沒人重視他,也沒人注意他。可是,公元前180年,漢朝發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而劉恆的命運也就此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一年,先是漢朝實際的統治者呂后病逝,然後諸呂作亂,大漢開國功臣陳平周勃聯合平定了諸呂之亂,至極把呂氏給滅了族,真狠!再之後齊王劉襄、淮南王劉長爭做皇帝,而掌握實權的陳平周勃等則迎立代王劉恆做了皇帝,也就是在這時候劉恆的這一妻四子全部詭異的死亡。
如果我們做一個大膽的假設,那就是劉恆的這個結髮妻子是呂家的女兒,那麼一起的疑問則迎刃而解。
首先,呂后專權時曾大力促成了劉呂聯姻之事,比如呂嬃的女兒嫁給了琅琊王劉澤,呂產的女兒嫁給了趙王劉恢,呂祿的女兒嫁給了齊王劉肥之子朱虛侯劉章,趙王劉友也以諸呂女為後,少帝劉弘的皇后同樣也是呂祿的女兒。以至於著名歷史學家趙翼說"呂氏有女,不以他適,而必以配諸劉。」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連琅琊王劉澤這種旁系劉姓宗王都被呂后許配呂家女加以籠絡,身為劉邦之子的代王劉恆,呂后不可能不給他也許配一個呂家女做正妻的!
可是諸呂之亂後,陳平周勃把呂氏一族殺了個乾乾淨淨,可謂是跟呂家結下了血海深仇,為了保住大伙兒的身家性命,掌握擁立權的陳平周勃等人自然不可能讓任何跟呂家沾邊兒的人做這個皇帝,這也是為什麼要選新皇帝,而不是繼續讓原來的小皇帝繼續幹。
大家可能都忽略了,當時是有個小皇帝的,但是功臣集團卻說這個小皇帝不是惠帝劉盈的骨肉,而是呂后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抱養過來的,因此後來他們直接把小皇帝連帶著小皇帝的幾個兄弟殺了個乾乾淨淨,就是為了不讓他們長大後報仇。
這並不是孤證,淮南王劉長同樣是因為跟呂后的關係被踢出了皇帝候選人的行列,淮南王劉長是劉邦最小的兒子,雖然他不是呂后所生,但是他是呂后養大的,視如己出,有了這層關係,無論他如何上下活動,皇位都不可能有他的份兒了。那麼皇位候選人就只有兩個人了,一個是平定諸呂之亂立下大功的齊王劉襄,另一個就是劉恆。
但是,選擇齊王劉襄的話並不符合功臣集團的利益,因為齊王劉襄勢力龐大,他做了皇帝,以陳平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必然難保長久的位高權重榮華富貴。而勢單力孤的代王劉恆則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首先劉恆這人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代國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其次劉恆沒有強大的外戚勢力,他的母親薄氏生性淡薄,不像呂后那樣強勢跋扈,如此一來劉恆繼位後必然還要依靠陳平周勃他們來管理國家,於公於私都合適,接下來就得看劉恆的抉擇了-想做皇帝就得殺了妻子呂氏,要麼就一輩子呆在代地做代王。
應該能想像到劉恆的為難,從劉恆跟這位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來看,他倆的感情應該不錯,要不然怎麼能生下這麼多孩子?可是,皇位的誘惑太大了,怎麼辦?如果不殺死代王后呂氏,那麼功臣集團絕對會倒向齊王劉襄。
因為讓劉襄當皇帝,他們頂多失去榮華富貴,而讓劉恆當皇帝,將來代王后呂氏的兒子再做了皇帝,那就得滅族了。所以,劉恆為了帝位只得殺了代王后呂氏,讓另一個老婆竇氏上位,而這個竇氏正是電視劇《漢武大帝》的太皇太后竇氏,老太太政治手腕可是硬的很啊!
因此,代王劉恆就此成功上位,成為大漢新一代的帝王,可是功臣集團決定斬草除根,殺了代王后還不行,還要把她的四個兒子全部殺掉,因此文帝剛剛繼位兩個月,群臣上表請求文帝冊立太子,殺皇子跟立太子有什麼關係呢?
此時的皇后是竇氏,只能是她的兒子做太子,這個女人可不簡單,雖然前任已死,前任的四個兒子也不可能做太子,但是留著就是禍根,將來他們長大後,得知生母死因,必然遷怒竇氏母子,這都是禍患。包括對功臣集團來說,也一樣,留下他們就是留下禍根。如此一來,功臣集團極有可能與竇皇后達成合作,而竇皇后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也無從得知,反正文帝結髮妻子所生的四個兒子,在短期間內集中死亡。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司馬遷不敢寫明代王后和她的四個兒子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了。這種事兒誰敢寫,更何況他也未必知道內情,當然箇中原因也不難猜測,司馬遷自然也不會去趟這個混水。
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宮廷政治的複雜和殘忍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以代王后和她的四個兒子離奇暴死來說,儘管漢文帝都是被脅迫,但是沒有漢文帝的許可,誰又敢下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