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朵媽媽第二季為什麼變瘦了(雲朵媽媽吳蓉瑾)
2023-10-23 01:55:15 2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冷梅
她,是學生口中的「雲朵媽媽」、同事眼中的「鐵人校長」、家長心中的「秒回老師」……她是吳蓉瑾——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2021年9月,她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作為一名在黃浦區「土生土長」的基層校長,吳蓉瑾紮根基礎教育27年,每天在校工作時間超過15個小時,用熾熱的情感、積極的探索,把學校打造成一個充滿愛和智慧的校園。吳蓉瑾的微信籤名檔裡寫著:教有真情,育無止境。這句話也是她從事基層教育工作最美的箴言。
== 做理想信念的播種者 ==
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毗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中共一大會址。帶孩子們參觀一大會址,是吳蓉瑾常做的一門「功課」。但有段時間,後來成為「紅喇叭」社團負責人的陳麗麗老師,發現他們的校長常常鎖著眉頭。有一天吳蓉瑾告訴她,在一大會址參觀,孩子們總是很開心,但聽講解卻不太認真,「開心是因為不用上課、不用寫作業,而不認真是因為講解的內容聽不太懂。」當時這樣的情形還是比較常見的,陳麗麗覺得,孩子們更喜歡去公園、去郊遊,去各類場館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參觀效果確實一般。但讓陳麗麗沒想到的是,吳蓉瑾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認真去研究了。
2006年,在吳蓉瑾的發起下,專門志願服務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全國第一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成立了,她帶著孩子們,吹響了紅色文化傳播弘揚的「紅喇叭」。他們和紀念館的叔叔阿姨們一起討論、磨稿,用兒童化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情節,將解說詞變成了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
經過發聲練習、站姿、走位、語氣語調等多方位訓練和考核,小講解員們正式上崗了。場館裡,個頭不高、稚氣未脫的他們,精神抖擻、聲情並茂地為南來北往的遊客講述黨史故事。
17年來,學校開發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紅領巾系列講解手冊,包括兒童版講解稿、英語兒童版講解稿、連環畫版「興業路上的曙光」、滬語講解稿、快板講解稿等,「紅喇叭」社團已培養千餘名小講解員,志願講解場次超過千場。這些平均年齡10歲的「紅領巾」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傳承路上的小不點」。
而陪伴著小講解員的吳蓉瑾,放棄了每一個雙休日和節假日,十餘年如一日地默默守護著學生們的每一次精彩綻放。如今,在她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已成為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一門覆蓋全年級的必修課程,全校1330名學生均可以用普通話和英語講解。
== 用真情播撒「愛的種子」 ==
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
情感教育的「第一課」應該怎麼上?吳蓉瑾與學生們做了一個大膽的約定:孩子們每天把自己想說的話分享在作文裡,可長可短;老師不給評分只做評語。吳蓉瑾把這些情感交流的文字叫作「晴雨表」。慢慢地,孩子們發現,不管在作文本上寫什麼內容,全部都能夠得到吳老師的回應。孩子們一天天地寫,吳蓉瑾一篇篇地回,經常比孩子們寫的還要長很多。
每周的學校課程之餘,吳蓉瑾會利用15分鐘的時間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他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梁。她開設了上百節示範課,用滾燙的情感建設了一所「愛的學校」。
「每個學生身上都有一個『穴道』,這個『穴道』可能是特長,可能是興趣點,可能是隱藏的情緒,也可能是獨特的品質,」吳蓉瑾認為,找準這個「穴道」點下去,學生的潛能就會被激發出來,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在學校裡,孩子們都喜歡親切地喚她為「雲朵媽媽」。新生入學季,「雲朵媽媽」都會在每一張入學通知書上寫下字跡娟秀的籤名,畢業時,每個孩子還會收到一張印有自己聯繫方式的紀念卡片:「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每逢出差講課,他們的「雲朵媽媽」都會儘量訂下午的火車或航班,以最快速度趕回上海,因為她要第二天清晨出現在校門口,迎接她最愛的孩子們。
面對信息社會帶來的巨變,學校教育應該有怎樣的改革實踐和行動探索?對此,吳蓉瑾開始了新一輪研究,探索之路是艱難的,但卻從未停步。終於,「雲課堂」這一教學模式「破土而出」,成為全國首創。十餘年裡,由她領銜的「雲團隊」探索的智慧課堂,把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打破了傳統「教室」概念,隨時、隨地、隨需助力因材施教。
對於自己能有幸當選二十大代表,吳蓉瑾也倍感肩上的責任更大了。「作為一位來自基層的一線人民教師,能成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回到我深愛的學校,我將繼續實踐於一線,這份光榮只有靠扎紮實實地工作,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才能夠體現它的價值。」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冷梅
編輯:陸天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