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創建八個一(民族團結創建六個一)
2023-10-22 21:16:40
「六個一」澆灌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絢爛長盛
——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紀實
同樂苗族鄉位於三江侗族自治縣西部,距縣城43公裡,東與八江鎮、良口鄉接壤,西與洋溪鄉及貴州省黎平縣的龍額、雷洞、水口等鄉鎮毗鄰,北連獨峒鎮,苗江河穿越鄉境從北向南蜿蜒流過。全鄉轄19個行政村96個自然屯,11568戶47102人,其中苗族21966人,侗族21995人,瑤族2818人,其他民族323人。區域面積180平方公裡,主要以山地為主,森林覆蓋率為69.6%,主要特色產業有茶葉、油茶、種稻養魚等,全鄉所有村屯均通水泥路。
同樂苗族鄉集鎮全貌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帶領「繡娘」走出國門
同樂苗族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與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六個一」澆灌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絢爛長盛,促進了苗鄉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態安全。近五年來,同樂苗族鄉相繼獲得「廣西生態鄉鎮」、「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柳州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鄉」等榮譽稱號,歸東村黨總支部書記、村民委主任龍秀昌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鄉人民政府副鄉長吳軍雄獲「全國扶貧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一、建強「一支隊伍」,築牢民族團結創建堡壘
同樂苗族鄉黨史學習教育、民族團結進步宣講
高度重視村「兩委」換屆工作
同樂苗族鄉成立了以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將創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鄉黨委書記牽頭抓總、親自部署,每年至少召開兩次黨委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民族團結工作,形成了黨政齊抓共管、上下聯動協調、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通過「文化聯誼—創建民族團結邊界線」「支部聯建—創標準化基層黨組織」「黨員聯手—創建特色產業示範村」的「三聯三創」黨建模式,持續強化黨在民族鄉的組織力和群眾基礎,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持續深入推進,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注重從政治硬、年紀輕、學歷高,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的致富能手、外出務工返鄉人員、本土大學生、退役軍人、村醫中推選村「兩委」班子,優化村級班子結構。2021年2月完成換屆後,全鄉村「兩委」幹部共157人,其中50歲以下125人、佔79.62%;高中(含中專)學歷以上54人、佔34.39%;共產黨員110人、佔70.06%,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保障。
二、用好「一個陣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同樂苗族鄉民族文化進校園
各民族」多耶」大會
同樂苗族鄉民族文化資源底蘊深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近年來,同樂苗族鄉不斷強化校園民族團結陣地建設,通過「民族文化進校園」等活動,大力宣傳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民族政策法規和民族團結基本知識,常態化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充分發揮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帶動作用,弘揚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良傳統,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鄉中小學校自2010年起就把「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列入學校日常教學內容,開設民族團結示範課,讓孩子們從小接受民族團結教育,厚植青少年愛黨愛國情懷。同樂苗族鄉中心小學開設的「民族團結畫教學」成為打造校園民族團結活動陣地的先進典型,孩子們製作的侗族多耶、賽蘆笙、月也、坡會等民族團結畫集中展現出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各族群眾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增強了孩子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
三、發展「一個產業」,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基礎
公安部副部長許甘露到歸東村調研野生葡萄產業發展
同樂苗族鄉特色產業——稻田禾花魚
同樂苗族鄉以壯大油茶、茶葉、種稻養魚三大特色產業為主,培植其他特色產業為輔,依靠自然資源優勢,狠抓產業發展,目前全鄉油茶麵積達5.6萬畝,茶葉種植面積達2.5萬畝,建立再生稻種植示範基地1個(約530畝),建成魚塘2869個。培育發展了歸東野生葡萄、八吉小土豆、高岜豆角、歸美紅薯等高山果蔬產業及淨代土雞、良衝食用菌、歸亞木耳、七團香糯等生態產業,全鄉目前種植野生葡萄面積3000餘畝。同時積極探索和推行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對各族群眾採取組織引領、部門幫扶、黨員帶頭發展等方式,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的引領作用,通過「黨組織 專業合作社 農戶」模式,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實現增收。目前全鄉已培育各民族創業致富帶頭人133人,更好地促進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為各族群眾增產增收提供了保障,進一步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
四、興辦「一方侗繡」,推動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同樂苗族鄉侗族刺繡走向世界
三江侗族自治縣侗族刺繡技藝據考證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同樂苗族鄉被認為是侗繡的發源地之一,同樂苗族鄉文化站被指定為侗族刺繡的傳承點。三江侗族刺繡2008年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樂苗族鄉楊甜、韋江鳳,韋清花分別入選第二批、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繡)代表性傳承人。近年來,同樂苗族鄉大力興辦侗族刺繡,傳承弘揚刺繡文化,相繼建成三江侗繡博物館1個、刺繡樓1座,成立侗族刺繡協會1個,創建了三江縣傳福侗繡有限責任公司、三江縣清花錦繡文化傳承有限公司、侗族刺繡技藝傳承培訓基地、清花繡坊等傳承基地。採用「公司 基地 農戶」運行模式,帶動同樂村532名婦女從事刺繡行業,每名婦女每年可為家庭增加5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大力扶持侗族刺繡產業發展的同時,同樂苗族鄉黨委、政府通過各種渠道推介侗繡走出國門,2010年韋清花團隊製作的270件侗族刺繡作品作為第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組委會指定的「國禮」贈送給與會代表,2012年韋清花赴韓國參加「2012韓國•中國廣西文化年—美在廣西」文化交流活動,2017年12月,在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帶領下,三江侗繡博物館前往英國參加「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英國行」交流活動,三江侗繡博物館的「繡娘」向英國當地觀眾展示侗族刺繡技藝,並得到英國女王的親切接見。侗族刺繡走出國門,展現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展現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五、辦好「一場盛會」,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同樂苗族鄉民族團結文化藝術節
同樂苗族鄉團結蘆笙賽
三江侗族自治縣是「百節之鄉,歌的海洋」,同樂苗族鄉的「糖Q」坡會、「四月八」敬牛節等節日文化獨具特色,已成為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臺,民族節慶活動已經成為展示民族服飾文化、歌舞文化和飲食文化的有效載體。坡會和「四月八」敬牛節等節日當天,吸引了來自周邊村寨、其他鄉鎮和貴州毗鄰縣份的各族群眾,大家一起欣賞民俗文化遊行、民族歌舞表演、鬥鳥比賽,積極參加山歌對唱、抓魚比賽和「月也」等活動,各民族群眾在這裡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同時積極利用「四月八」敬牛節、「坡會」等民族節慶文化打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牌」,通過分發宣傳資料、設立展臺、懸掛宣傳標語等方式,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常識,促使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持久深入開展。
六、打贏「一場硬仗」,促進各族群眾凝心聚力
同樂苗族鄉第二小學揭牌儀式
同樂苗族鄉高武村平文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苗族群眾脫貧後的燦爛笑容
脫貧攻堅以來,同樂苗族鄉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脫貧標準,按照自治區貧困戶「八有一超」和貧困村「十一有一低於」脫貧要求,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目標,牢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著力找短板、強弱項、解難題,推進完成「三大提升行動」、「四大戰役」,全面打贏了脫貧攻堅這場「硬仗」,2020年底同樂苗族鄉全鄉18個貧困村摘帽出列,5101戶21604名各族貧困群眾全部脫貧,全鄉教育、醫療、人居環境及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一是教育事業提質增效,同樂第二小學和中心幼兒園相繼建成、同樂中學搬遷至縣城、村級小學高年級學生集中到鄉集中辦學,各民族孩子均能享受到優質均衡的教育機會。二是住房保障全面落實,累計投入資金8229萬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024戶,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保障980戶4467人全部搬遷入住,實現全部有安全穩固住房目標。三是農村公共衛生建設得到強化,全部配齊村級衛生室和鄉村醫生,落實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實施住院費「先診療後付費」和報銷「一站式」結算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198政策」全面落實。四是飲水安全有保障,脫貧攻堅以來,全鄉完成飲水安全項目共50個,群眾安全用水比例達到100%。五是織密築牢困難群眾兜底保障網,確保各類特殊困難群體「應保盡保」,民生保障得到明顯改善。如今,苗鄉各族群眾人心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增強,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主旋律在苗鄉這片熱土上不斷奏響。
(縣民族事務服務中心宋昆儒、同樂苗族鄉孫標)
編輯/伍文婷 校對/龔普康
審核/謝以科 監製/龍曉琴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8612982(三江融媒體中心)
8611950(風情三江)
風情三江
聲明:以上內容,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