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和弦編配的正確順序(吉他和弦的編配技巧)
2023-10-23 12:17:05
只要學習吉他,就不可能不接觸到和弦的編配,一個優秀的吉他手不會滿足於別人編配的譜子,他永遠會試著自己去編配和弦。在和弦的編配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就我的經驗講一件和弦編配的常見誤區。
第一點:見什麼音就配幾級和弦
新手經常會採用這種編配方式。比如,看某一小節是以「5」為主,便不假思索的配一個五級和弦,看到某一小節是「3」,便配一個三級和弦。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
這種和弦編配方式,嚴重忽視了和弦的功能與穩定性,以及和弦之間的相互傾向性,是和弦編配中的大忌。
對症下藥:要深刻的體會各種和弦的功能和級數是不一樣的,各個和弦一定要用在合適的位置上。
如:
第二點:過於中規中矩 和弦平淡無味
這種情況在和弦編配初學者中也比較常見,因為初學者掌握的和弦數量有限,就是幾個常用的政三和副三和弦。有些朋友甚至會認為,如果在和弦編配中用到了不和協的和弦,就是跑調。
如:《大海啊,故鄉》
三個大三和弦,按照「主——下屬——屬」進行,從理論的角度上去說,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嘗試一下從非理論角度考慮,說不定會有更好的效果。
對症下藥:努力擴展自己大腦中的和弦容量,並且學會應用,比如一些常見的離調和弦、七九和弦的使用方法應該掌握。
如:
上下兩個和弦的編排,可以看一下。在C和弦和F和弦之間,構建了一個C7和弦,使和聲聽起來有一種緊張色彩,而且,C7和弦向F和弦過度也很自然。下面和弦的編排,把F和弦臨時看做一個主和弦,而C7和弦則成了一個屬7和弦,屬7和弦對主和弦有著極為強烈的傾向性。
第三點:音時值較長,仍只配一個和弦
這也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很容易被人所忽略,缺乏變化,給聽眾一種疲憊感。
如:《狼》
接連四個小節的Am和弦,讓人感覺這匹狼沒有了生機和活力。
對症下藥:同一個音會有不同的編配方式,在照顧到和聲進行的同時,不妨多做一些嘗試,音樂是沒有對錯的。
原版《狼》:
雖然G和弦和6音形成了一定的衝突,但是這種衝突實在是微不足道。《狼》原曲主要為五和弦,改成三和弦效果也很好。
第四點:過分考慮和弦與旋律的協和性
編配和弦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和弦與旋律音要協和,二是和聲進行的良好性。很多朋友在和弦編配的時候,太注重第一條,使他們不能很好的照顧到整體的和聲進行。
如:《真的愛你》
單從和聲進行上來看,這是一個典型的「一六四五」,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我們如果結合這首歌的前奏、間奏及主歌的和聲進行來看,副歌配成這樣的和弦進行,就顯得太不協調了。彈過這首歌的朋友都知道,這首歌基本依託在「C-G-Am-F-C-G-C」這個和弦上進行的。即便在副歌「F」和弦與「3(Mi)」產生了小二度的衝突,原曲作者還是沒有改動這個和弦,因為它體現了一首歌的和聲特徵。
對症下藥:看beyond是如何處理的。
第五點:和弦的變化過於複雜
這個和第三點正好走了兩個不同的極端。一個是只要音不變,和弦就不變;一個是只要音一變,和弦立馬就變。
如:《長城長》
這首民歌較為舒緩,這樣編排破壞了歌曲的氣氛。
對症下藥:簡單的編排,反而更容易突出歌曲的主題思想,不至於喧賓奪主。
如:
第六點:對歌曲調性判斷錯誤
前面我講到和弦的編配沒有對錯,它的前提是對歌曲的調性判斷正確,如果歌曲的調性判斷錯誤,這就有點不應該了。如何判斷大小調,我想只要學過音樂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大調以「1」做主音,小調以「6」做主音,一般看歌曲的結尾是什麼音來判斷。
如:beyond《灰色軌跡》
這首歌如果不做細緻的分析的話,會被編配成這樣:
造成這種錯誤編配的,就是因為沒有綜合分析全曲來分析歌詞的調式信息。其實這首歌,稍加分析,就能發現,它的前半部分屬於小調式(特別是在向副歌過度時,那個和聲小調的屬和弦用的很明顯);後半部分則屬於大調式,所以這首歌的和弦,應該這樣編配:
第七點:忽視和弦色彩和連接力度
每一首歌曲都帶有不同的情緒色彩,如果你在選配和弦的時候,沒有照顧到歌曲的這種情緒色彩,那麼就不能很好的詮釋歌曲的內在含義。另外,和弦的連接力度不一樣,其產生的色彩差異也是巨大的:比如二度的和聲進行,適合比較奔放的情緒,二而三度六度的和聲進行,則比較平和與暗淡。
《小馬過河》的寓言裡說了一個道理,你不去嘗試,只聽別人講,永遠不會知道事情的究竟。我講了這麼多,希望大家學以致用,多多嘗試!
(文章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