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到底是哪國的(你知道英語的由來嗎)
2023-10-23 13:17:48 1
01英語的由來
英語在中世紀早期的英國被最早使用,因其廣泛的殖民地,而使英語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它是由德國人(Angles)命名的,該部落後來遷徙到大不列顛地區的日耳曼,稱為英格蘭。
英語被廣泛使用
英語到今天為止已經走過了1400多年,其發展演變的過程受到諸多語言的影響。比如法語,德語等,自公元17世紀以來,現代英語在英國和美國的廣泛影響下在世界各地傳播。通過各種媒介,各種語言載體,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主導語言,成為世界官方語言,各國都在積極的學習,儼然成為世界普通話。
按照分布面積而言,英語是最流行的語言,而且以英語為母語者的數量是世界第三,僅次於漢語,西班牙語。作為第二語言,它是學習最廣泛的第二語言,有近60個國家,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而將其作為第二種語言學習的人數更多,同時各種國際組織也選擇英語為官方語言,如聯合國,歐盟,世貿組織WTO,世衛組織WHO等。
英語學習
02英語方言
由於英語的使用範圍極為廣泛,分布在各地區,不可避免的就出現了各種變體,形成了各地區的方言,帶有濃厚的地域特色。
標準英語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倫敦腔調,除英國英語外,還有美音和澳音等主流發音。自從17世紀,18世紀開始,美國英語,加拿大英語,澳大利亞英語,紐西蘭英語開始成為獨特的方言。它們也都含有各自的地域性詞彙和發音。再比如印度英語,東南亞英語,加勒比地區英語和非洲某些國家的英語,都受到了當地語言的影響,形成了各自的方言,在語音語調上,詞彙上都或多或少含有自己的特色。
標準英語
英語方言的差別主要表現在發音上,比較明顯,而拼寫的差別相對小些。人們通常以出版書籍上的辭書作為標準英語,例如《牛津英語詞典》等。在學術文章,論文等標準刊物上發表作品時,各國作者通常使用同一種標準文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美音是不被普遍認可的,特別是在英國本土,他們會覺得美音更像是方言,而有不屑的態度。但隨著戰爭的結束,美國變得逐漸強大起來,各領域,各行業蓬勃發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變得景象,隨著技術和文化的輸出,美語變得越來越流行,逐漸被大眾接受,成為主流語言。
英語開始普及
03英語在未來的變化
英語在逐漸的變化,近些年,隨著世界的大發展,大變革,對語言又有了更多新的需求。英語出現了更多的新詞彙,縮寫或變形,越來越簡易是它的發展趨勢。中國語言學家周海中教授在《21世紀的英語特徵》一文中提出了大膽預測:到本世紀末,英語的拼寫和讀音會逐漸統一起來,越來越方便人們的使用和學習,詞彙和語法方面的不規則變化也會越來越少,多用縮略詞,省略句和簡短句,表達方式更加簡單,明了;常用詞語的重複率會相當高,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之間的界限幾乎消失。
英語在未來的變化
04英語被定為國際官方語言
英語在許多國際組織和會議上都是必須語言,聯合國秘書長的當選條件之一,就是要掌握英語。
由於講英語的兩個主要國家——美國和英國,先後成為了世界大國。並在商業,工業和科技等領域取得了碩果,因此,許多人,許多國家,都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
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使用的人大約有3~5億。英語在歐洲大陸和日本的普及率最高,大約有94%的人來學習使用這種語言,其次是法語和西班牙語。
而在我們中國,英語也是學校必修的課程,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英語的作用會越來越大,我們需要交更多的朋友,而英語相對漢語來講,要容易學的多,想交朋友總要有共同的語言,我們中國人要儘快把英語學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英語是世界人的普通話
05英語在中國
中國大陸地區
從小學到高中,特別是在中學階段,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會選擇英語作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語必修課。
中國從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在全日制普通大學推行大學英語等級考試,2001年,頒布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學習英語的起始年級從初中一年級提前至小學三年級,逐漸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
義務教育教育階段英語
中國從1949年至1950年代,因與蘇聯關係極為密切,主要以俄語作為第一外語,從1960年代以後,開始選擇英語作為第一外語。
從1983年以後,英語在高考中,同語文,數學等科目一樣對待。在全日制普通大學,一般也都以英語作為必修課。
中國臺灣地區
在中國臺灣地區,英語是所有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大學對英語成績的考核也非常重視,同時,臺灣的許多大學專業課程常常使用英語原文書。
英語在臺灣
06英語水平測試
在我國,英語水平的主要測試有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六級考試,以及專業英語測試,但很難準確的全方位檢測出英語水平,多為應試英語。
國際上認可的英語水平考試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英國組織的雅思(IELTS)考試,另一種是美國組織的託福(TOEFL)考試,如果參加這兩種考試,並取得較高分數,英語才算是真的學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