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像價格(黃大仙本名叫什麼)
2023-10-10 00:55:30 1
赤松子黃大仙的黃大仙畫像
黃大仙的祠廟及道壇都沒有供奉黃大仙泥塑或木雕的神像,反而是簡單、平面的畫像。開創供奉黃大仙畫像傳統的人,是黃大仙信仰的奠基者,也是嗇色園的創建人之一的梁仁庵道長。黃大仙信仰在近代發軔於中國廣東,主祀的祠廟都供奉黃大仙泥塑金身的神像。由於當時政局不穩,梁氏避亂南來,為求方便,因此舍塑像而帶畫像。這種折衷的做法卻成了黃大仙信仰的最大特色。
黃大仙的畫像,可見的大致有以下四種:
1、嗇色園黃大仙畫像
見於嗇色園大殿神壇內,畫中黃大仙盤膝坐在蒲之上,頭戴道冠,身穿道袍。
2、元清閣黃大仙「自畫」像
見於元清閣的神殿內,是在1947年間一次扶箕活動中,由黃大仙降箕,假箕手畫出輪廓,再由道侶設色而成,可說是黃大仙的「自畫像」,他手執塵拂,作道士打扮。
3、坊間流行的黃大仙畫像
這種最為普遍,通常畫在紙上,作為《黃大仙靈籤》的封面,成為善信供奉的神像,在坊間隨時可見。畫中的黃大仙是唇紅須黑,頭戴道冠,身穿藍色道抱,盤膝坐在蒲團上。
4、新繪的黃大仙畫像
這是金華縣一位畫師繪畫而成的。畫中的黃大仙作道士打扮,右手執塵拂,左手輕掐長鬚,衣袂飄搖。畫像可於華松仙館和元清閣內免費取得。
家裡供奉的 黃大仙 白大仙 胡大仙 都是指什麼 ??? 有什麼傳說???_百度...
黃大仙是黃鼠狼,胡大仙是狐狸
的黃大仙是什麼神?
財神
黃大仙是屬於佛教還是道教?
記住了哥們黃大仙起源於東北薩滿教,薩滿教的教宗是「崇奉一切自然萬物為神靈」。也算是巫教的一種包括跳大神,問米招魂等等....子文化大革命以後薩滿教基本在中國絕跡。
黃大仙綜合資料大全
於草間,寂靜清
黃大仙-綜合資料大全
1基本概況
編輯
黃大仙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黃大仙廟是香火最旺的地方,創立於公元1921年,經過數十年的悉心經營,璧輝煌,建築雄偉,是一作宏偉的中國式道教寺廟。
本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本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巖(即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黃大仙區的特色是以公營房屋為主。目前,區內百分之86.2%的人口居住於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私人機構參建的居屋和夾心階層住屋;而其餘的13.8%的人口則居住於各類型的私人住宅。
黃大仙區包括黃大仙、牛池灣、鑽石山、慈雲山、樂富、新蒲崗、竹園邨等地方。
黃大仙區以住宅為主,工業樓宇集中在新蒲崗。
鑽石山
鑽石山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區也是稱為鑽石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一個住宅區。
慈雲山
慈雲山位於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黨「慈雲山十三太保」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舊區成長的。隨著當地人口成長和舊區重建,現時已不再有青少年問題之餘,還顯得煥然一新。2000年代特區斥巨資興建的其中一條學校村就在本區。
這個地區位於山峰慈雲山的山腰部份。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
六十年代建成的慈雲山邨有樓宇達六十座,後分拆為慈民邨、慈愛邨、慈樂邨、慈正邨及慈安邨,以方便管理。
慈雲山邨可說是全最大型公共屋邨,其中最大座數編號為第六十六座即分拆後的慈民邨民俊樓,而該座樓宇共十六層,由二至十六樓,每一層均提供超過一百個出租單位。
樂富
樂富位於九龍半島北部,屬新九龍的黃大仙區,位於獅子山山腳。樂富舊稱老虎巖。現在人們通常將其北面的橫頭磡視為樂富的一部份。
樂富位於九龍城以北、九龍塘以東。全區以樂富邨為中心,其北部有橫頭磡邨。
新蒲崗
新蒲崗是一個位於九龍半島的舊區。本區區內大多是住宅樓宇,過去本區是一個工業區域。
2自然地理
編輯
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佔地約926公頃。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本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 ,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本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巖(後改建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黃大仙區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
鑽石山
鑽石山是九龍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區也是稱為鑽石山。鑽石山位於黃大仙以東,慈雲山以南,牛池灣以西,新蒲崗以北,主要是一個住宅區。
慈雲山
慈雲山位於的黃大仙區,曾經是問題少年的聚集地,因為該區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黨「慈雲山十三太保」就是在這樣的一個舊區成長的。隨著當地人口成長和舊區重建,現時已不再有青少年問題之餘,還顯得煥然一新。2000年代特區斥巨資興建的其中一條學校村就在本區。
這個地區位於山峰慈雲山的山腰部份。慈雲山海拔488米,是九龍半島主要山峰之一。
屬亞熱帶氣候區,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帶有溫帶氣候性質。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氣回暖潮溼嚴重,經常有霧和毛毛雨,平均氣溫攝氏二十三度,溼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仲夏之後是颱風季節,夏季天氣炎熱潮溼,下午氣溫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間中有驟雨和雷暴,平均氣溫二十八度,溼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氣晴朗,清涼乾爽,所以是抵港旅遊旺季。平均溫度二十三度,溼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氣最涼爽乾燥,間中會有寒流從北面內陸吹來,屆時溫度可能會降至八度以下,至於冬季的平均溫度是十七度,溼度百分之七十二。
3歷史沿革
編輯
黃大仙原名竹園。因為在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故名黃大仙區。
牛池灣原名牛屎灣、樂富原名老虎巖。因原名難聽,遂雅化成現有名字。
鑽石山,本是一個石礦,名字是把石從山中鑽挖出來的意思。殖民地把此地翻譯成英文時,誤解了鑽/石山為鑽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 Hill。
黃大仙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 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 ,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
黃大仙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巖(後改建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4人口民族
編輯
黃大仙區是全港十八個行政區的其中之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隨著時代不斷變遷,黃大仙區已由昔日的簡樸農村轉變成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地區,人口約4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