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精選】
2023-10-09 19:06:54
讀書筆記是對於文章或者小說,讀完之後的一種感悟,或者是對於原文的中經典句子的摘抄。讀書筆記與讀後感類似。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一】
書是有價的,但又是無價的。書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我讀過一本書:《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學名著。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是趙雲。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人稱「常山趙子龍」,對蜀國劉備忠心耿耿。趙雲從20歲起,就隨劉備南徵北戰,奮勇殺敵,他身經百戰,所向披靡。他為蜀國的江山社稷耗盡了心血,直到白髮蒼蒼仍為蜀國四處徵戰,趙云為蜀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長板坡大戰中,阿鬥和糜夫人與趙雲走散,趙雲急忙前去找,終於在一堵矮牆邊找到,但是糜夫人已受重傷,無法行走,她把阿鬥交給趙雲後,投枯井而死。趙雲把阿鬥背於身上,曹兵來追殺,趙雲連殺65名大將。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雲才得以在十萬大軍中背負阿鬥,殺出重圍。
三國時期戰火紛紛,品味古中國文化,了解我國歷史,這是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應該做到的!
我想如果可以做成一個像趙雲這樣有勇有謀的人,那真的是太好了。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二】
新時代的揭幕人:袁紹
東漢末年,亂世紛呈,軍閥割據,歷史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新的時代,就是士族地主階級時代。為什麼歷史會選擇袁紹作為新時代的揭幕人?袁紹家族四世三公,作為袁氏家族的代表,袁功子風流倜儻,一表人才,自小就含著金鑰匙出身,在上流社會混得相當的好,身邊聚集了一批粉絲團,而這批粉絲團大都是上流社會中各名門望族的繼承人。因此,有著天時地利與人和的袁紹成為了新時代的揭幕人,然而接過接力棒的袁紹最終還是兵敗曹操,並沒有完成時代賦予他的光榮使命。袁紹為什麼會失敗,個人能力是一大因素,成長環境也息息相關。袁紹缺少寬廣的胸懷,不能夠真正的容納身邊的能人志士,為人剛愎自用,不夠理智。最後,身邊的人才一個個遠去,留下一批勾心鬥角的小人在身邊,終究難成氣候。
為什麼統一北方的是曹操
因為一部《三國演義》,曹操背負罵名數千年,成為了典型的反面人物。三國演義畢竟只是一部文學小說,並不能夠客觀的反映歷史,有很多情節是作者用想像力虛構出來的。撇開這些負面評價,讓我們一起客觀的看看曹操。
曹操一開始的奮鬥目標確實是匡扶漢室,但隨著權利的與日俱增,他的野心也在一天天的膨脹,他的理想也慢慢的改變。於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架空漢獻帝,最後成為了背負罵名的奸雄。
就個人能力而言,曹操確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傑出領袖人物。知人善任的曹操可以為了理想而忘卻個人的恩怨情仇,最典型的莫過於接受了張繡的投降。建安二年,曹昂隨曹操出徵張繡,曹昂為救曹操負責斷後,與大將典韋一同戰死於宛城。哪怕張繡殺了曹操十分喜愛的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但為了統一大業而努力奮鬥的曹操最終還是接受了張繡的投降。
曹操具有領袖的恢弘氣度,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繳獲一堆信函,很多是自己屬下和袁紹私下的通信,有人建議按著信函抓人。曹操說,袁紹強大時,我曹操都感覺難以自保,何況是那些下屬,於是一把火把信函燒毀,既往不咎。大氣的曹操換來的是人心和忠誠,這也是為什麼曹操身邊能人輩出的原因吧。
孫權作為外來戶應該如何生存
孫家的江山辛苦打下來後,靠著孫權艱苦守業,雖然吳國不是三國中最強大的政權,但他們把重心放在了守業,最後吳國反而成為了三國政權中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作為一國之主,孫權最理智的決定應該是聯合江江東氏族,一起為鞏固政權而努力。創業之初,東吳主要依靠的是外來戶打江山,周瑜、魯肅等人都是外來戶的傑出代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睿智的孫權明白了聯合地方氏族的重要性,於是把陸遜、顧雍等人安排在重要職位上,時間一長,江東氏族的世家子弟廣泛分布於各大政府機關,守護東吳等同於守護他們自己的利益。江東氏族和東吳孫家變成休戚與共的革命夥伴。
劉備的一生很勵志:大器晚成
劉皇叔雖然頂著皇親國戚的身份,但一生卻是歷經艱辛,在奔波勞累中不斷的積蓄自己的能量,歷經艱辛,終於打拼出了一個蜀國。劉備的成功在於隱忍,一開始他只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光杆司令,根本沒有任何的話語權。但劉備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他的人格魅力也一直吸引著身邊的追隨者。劉備的一生很勵志,在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一直堅定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匡扶漢室。一個有信念的人,內心才足夠強大,才能夠認真目標,為理想拋頭顱,撒熱血。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篇三】
「精彩段落摘錄」
1、不一日,袁熙、高幹皆領軍到城外,屯兵三處,每日出兵與操相持。尚屢敗,操兵屢勝。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操分路攻打,袁譚、袁熙、袁尚、高幹皆大敗,棄黎陽而走。操引兵追至冀州,譚與尚入城堅守;熙與於離城三十裡下寨,虛張聲勢。操兵連日攻打不下。郭嘉進曰:「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併,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徵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而定也。」操善其言,命賈詡為太守,守黎陽;曹洪引兵守官渡。操引大軍向荊州進兵。
2、操引兵十五萬,分三隊而行。於路又連接劉延告急文書,操先提五萬軍親臨白馬,靠土山紥住。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於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於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願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於馬下。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
3、操引關公朝見獻帝,帝命為偏將軍。公謝恩歸宅。操次日設大宴,會眾謀臣武士,以客禮待關公,延之上座;又備綾錦及金銀器皿相送。關公都送與二嫂收貯。關公自到許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關公。關公盡送入內門,令伏侍二嫂。卻又三日一次於內門外躬身施禮,動問二嫂安否。二夫人回問皇叔之事畢,曰「叔叔自便」,關公方敢退回。操聞之,又嘆服關公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