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將粟裕記錄片(三野內部有三位名將曾不服粟裕當司令)
2023-10-18 12:36:54 1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這是毛主席第一次反圍剿戰役勝利後即興寫的一首詩,詩句充滿著絕對的自信,也點出了紅軍戰士的意氣風發。
不過,此次戰鬥的勝利還在其次,重要的是,在活捉張輝瓚的過程中,有一個人冒了頭,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粟裕。
粟裕當時年僅23歲,但卻已經成為紅12軍65師師長。當時就是他喬裝打入敵人內部,平安歸來後,向上級提出在龍岡設伏的計策,進而造就了張輝瓚慘敗被捉。
因此毛主席很欣賞這位年輕人,對其大加讚賞,並且期待著他未來的表現......
事實上,粟裕也的確不同尋常。
他早在1927年5月參加葉挺率領的24師教導隊,擔任過學生班長,此時還只算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學生。但誰都沒有想到,這個年輕人一來到軍隊,此後在戰場上有如神助,一往無前。
從1929年隨毛主席離開井岡山開始,他就先後參加過大柏地和長汀戰鬥。因為在戰鬥中表現突出,所以在1930年12月被任命為65師師長。
也正是在當月月底,他就深入敵後,提出設伏活捉了張輝瓚,為毛主席的傳世之作送來靈感。
之後,紅軍戰鬥不斷,連續三次反圍剿,幾乎人人都在戰場上血拼。
——也正是在這些戰鬥中,極具天賦的粟裕親眼目睹了毛主席的指揮才能,他一面學習借鑑,一面總結自己的打法,戰術素養獲得了極大提升。
後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部隊損失慘重,但粟裕卻表現出了卓越的作戰意識,雖說仍舊無法改變當時的大局,但也依舊帶著部隊打了三年的敵後遊擊戰爭,表現尤為出彩。
也正是在這三年的遊擊戰中,他總結出了敵進我進的遊擊戰略和6項戰術原則,成為了少數幾個能把戰爭經驗提升到理論高度的將領。
正因為如此,粟裕打造的根據地擴展到了相當可觀的規模,甚至還威脅到了蔣介石的老家。當時國民黨不得不調集40多個團來圍剿,但也只能被粟裕牽著鼻子走......
之後抗戰爆發,粟裕再一次迎來大展身手的機會,1938年,粟裕被任命為新四軍2支隊四團支隊副隊長,開始與日寇鬥爭。
雖然敵人火力兇猛,而且作戰經驗十分豐富,但粟裕依舊打出了精彩的韋岡伏擊,此戰擊斃日軍土井少佐以下官兵30多人,還繳獲了日本皇軍的軍旗,指揮刀等物品。
隨後又一鼓作氣,指揮所部進行了小丹陽戰鬥、襲擊南京中華門、 雨花臺,在和尚橋夜襲,部隊神出鬼沒,打得日寇心驚膽戰。
當然在這一時期,粟裕的神仙仗也並不少見。
例如1940年10月,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下,粟裕依舊大膽地打響黃橋決戰,結果殲敵韓德勤部1.1萬人,此戰打得相當精彩,不僅奠定了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基礎,也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
此後粟裕越打越自信,面對來犯之敵,策略總能「信手拈來」。在蘇中敵後根據地,粟裕又創造了「七保三倉,五保豐利」的戰績,當時來犯的日軍聽到他的名號就頗為頭疼。
就連日本南浦少將也寫信給他,說:「貴軍的三陽鎮伏擊,可謂英勇神速,殊堪欽佩。」
日寇的誇耀並沒有讓粟裕有任何驕傲、鬆懈,他繼續總結經驗打擊對手,期間他還創造了平原水網地帶組織遊擊戰爭的成功經驗。
1944年底,他又帶著部隊南渡長江,開闢蘇南、浙東、浙西根據地,順手又打了一場精彩的天目山戰役,繼續取勝。
而因為戰功卓著,所以在抗戰勝利後,粟裕被任命為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副司令員,指揮4個縱隊,地位僅次於陳毅,而且毛主席欽點粟裕來掌管軍事。
從這份履歷來看,粟裕絕對稱得上是一代名將,放在國民黨的高官裡面,也是毋庸置疑地排在前列。然而以粟裕之名,卻在一開始上任華野副司令員的時候,遭到了一些質疑。
按照有些人的看法,要想鎮得住,不僅需要有足夠的軍功和威望,也還應具備足夠多的資歷。由於此前沒有與粟裕有過接觸,並不了解其能力,質疑的三位名將認為他還不夠資歷擔當此重任。
因此,在粟裕上任時依舊不太服氣,堅持保留原來的看法。那麼這三位名將又是誰呢?
第一位,陳士榘。1927年9月,陳士榘被編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1師第1團,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他見到了毛主席,並且在毛主席的親自主持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隨後,陳士榘就一直跟隨毛主席四處徵戰,在這一過程中他表現得相當勇猛,被毛主席所器重。不過,他真正嶄露頭角是在「四渡赤水」的過程中。
當時毛主席用戰術將敵人的思路全部打亂後,打算帶著軍隊直攻貴陽。
但攻擊貴陽必須要奪取定番,這個任務相當重要,也相當艱難。就在這時候,毛主席選擇了陳士榘,希望他能夠充當先鋒。
毫無疑問,陳士榘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不過他並沒有按照以往勇往直前的打法,而是學習毛主席的謀略,打著青天白日旗混入到城內,隨後以極快的速度控制了城池,史書稱之為「巧借敵旗,輕取定番」。
毛主席聽說這事後,也是大為稱讚:「陳士榘用兵得法,他也跟著敵人搞名堂哩。」
從這時起,陳士榘成為了毛主席最看重的將領之一,毛主席當時將很多重要工作交給他來安排,包括住所,布置警戒,只要有他在,毛主席就可以放一百個心。
當然,這並不算什麼,畢竟真正的將軍就需要在戰場立功,打出赫赫軍威才是名將成長之路。機會很快到來,1937年抗戰爆發,在外界都要擔心中國要亡國之際,我黨直接打了一個精彩的平型關大捷。
在這場戰鬥中,陳士榘勘探地形時發現,平型關的地勢險要,既有利於觀察和隱蔽,同時又有利於發揚火力和展開突擊,是個打伏擊的絕好地點。於是他就向上級提出在此處伏擊日軍。
林彪和聶榮臻在協商後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就有了這場精彩的伏擊戰,此戰殲滅了日本坂垣師團一千餘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陳士榘鋒芒畢露......
隨後,陳士榘又在1937年11月連續三次伏擊日寇,打了一場精彩的廣陽之戰。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戰鬥陳士榘不僅殲敵500人以上,而且居然還活捉了一個日本軍人。
這裡必須提一句,由於日本人早期信奉武士道精神,一旦失敗往往會選擇自殺。
但是在此次戰鬥中,陳士榘苦學了日語,直接用日本話對日軍進行勸降,在日軍的槍聲停止後,他踹開了大門,搶奪了敵人的槍,將敵人俘虜......
於是,陳士榘成為了八路軍第一個俘虜日軍旅以上指揮員的人。之後1938年,陳士榘又有攻打贛榆縣城的壯舉。
看過《亮劍》的人應該都知道,抗戰時期攻打縣城十分困難,但陳士榘卻充分學到了毛主席的精髓,他並沒有選擇直接進攻,而是通過分化城內偽軍兩個團長的矛盾。
在確保一個團作壁上觀後,又故伎重施,以出城催糧晚歸的部隊為名,又一次騙開了敵人的城門,然後快速打翻守衛,包圍了敵人的哨所。
當時敵人還很囂張,仗著自己有堡壘,欺負八路軍沒有炮,死活不肯投降。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在出發之前,羅榮桓特批了三發92步兵炮給陳士榘,一頓炮彈打下來,炮樓直接被摧毀,敵人1600餘人繳械投降。而此戰我軍,僅犧牲三人。
陳士榘也成為了現實版的「李雲龍」。抗戰結束後,陳士榘擔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參謀長和華東野戰軍參謀長,是位居粟裕之下。
憑心而論,陳士榘向來一身傲骨只服毛主席,因此對於粟裕擔任副司令,他的內心有些意見。於是在解放戰爭期間,他和粟裕就產生了分歧。
事情發生1946年,當時粟裕剛剛打完宿北戰役,消滅了國民黨69師,嚇得後來的國民黨常勝將軍胡璉在旁邊瑟瑟發抖。因此,粟裕建議,應該一鼓作氣,直接消滅掉整編74師,幹掉張靈甫。
很明顯,粟裕又在準備打「神仙仗」了,但這次策略卻引起了激烈的討論,有相當多的人,甚至是陳毅都認為不該如此冒險,應該先打魯南。
會上眾人各持己見,一度陷入僵局......
但就在這時候,毛主席突然收到了陳士榘的消息。他居然繞過了粟裕、陳毅,直接向中央軍委請求指示,而且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即發動魯南戰役。
最終中央軍委聽取了他的建議,發動了魯南戰役,此戰獲得的巨大成功,消滅了敵人5萬餘人。但是,陳士榘越級上報也是對粟裕威信的打擊,陳毅還當眾批評了他。
第二位,許世友。許世友的大名,相信大家基本上都聽過,那可是響噹噹的傳奇人物。
其1927年加入共產黨,當年參加黃麻起義,1932年擔任第4軍第12師第34團團長,在反圍剿的作戰中7次參加敢死隊,4次負傷,以勇猛無畏在我軍內部聞名。
後來他指揮萬源保衛戰,以25師面對川軍4個旅的圍攻,卻堅守陣地三個月,多次擊敗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敵人。
後來又在毛主席的指揮下,許世友參加了包座戰役,打開向甘南進軍的門戶,隨後又參加左路軍,在綏崇丹懋戰役和天蘆名雅邛大戰役中立下大功。
之後爆發抗日戰爭,許世友依舊威風不減,在邯鄲和廣平等地與敵人持續進行反掃蕩鬥爭,屢次大顯神威。1940年,他率部重建抗日民主根據地,扭轉了膠東抗日的被動局面。
之後又多次挫敗日偽軍的掃蕩,鞏固和發展的膠東抗日根據地。
1944年到1945年,許世友又狂飆突進,指揮部隊攻克和收復文登、榮城、威海衛、牟平、龍口、招遠、黃縣、萊陽、蓬萊等縣城,是我黨無可爭議的名將。
抗戰結束後,許世友被任命為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也是粟裕的部下。
從這份履歷也能看出,許世友的戰功相當紮實,比之早期的粟裕也不遑多讓,所以許世友難免會有一些傲氣,因此兩人先後兩次發生爭議。
第1次是孟良崮戰役,當時國民黨依託重點精銳部隊進行重點進攻,此舉一改之前的分兵策略,使得我黨的進攻動輒有被拖住和圍殲的危險。
但粟裕非常聰明,他學習借鑑毛主席當年四渡赤水時的招數,採取大範圍的轉移戰術,時而往東時而往西,此法被稱之為耍龍燈戰術。
當然效果也的確很好,國民黨被折騰得死去活來,但是我軍部隊也有些狼狽。和當年林彪對毛主席的質疑一樣,許世友當場發飆:你們只曉得在地圖上一卡一卡的,當兵的是兩條腿。
為此他甚至還摔了電話。結果此事被毛主席得知,許世友遭到嚴肅批評。
第2次是濟南戰役,粟裕運用一貫的打法,圍點打援,攻打濟南是誘餌,吃掉援軍是主要目標。
但當時許世友是攻城部隊總指揮,他抱怨粟裕將太多的兵力分給了援兵,因此表示反對。粟裕沒有理睬他,結果許世友擅自改變部署,以8天時間拿下濟南。
雖然此舉取得成功,但卻打亂圍點打援的計劃,讓粟裕有些生氣,雙方也有了一些口角。
第3位,宋時輪。不少人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應該是來自當年的韓戰以及長津湖戰役。事實上,宋時輪在韓戰之前就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傳奇人物了。
他是黃埔5期學生,1927年加入共產黨,1929年到湖南瀏陽、醴陵和江西萍鄉的邊界地區組建遊擊隊,後來因為表現突出,所以先後擔任紅35軍參謀長,獨立第35師師長,以及紅二十一軍參謀長兼第61師師長等職務。
之後他參加了反圍剿戰爭,後來跟隨部隊長徵,1936年又擔任了紅28軍軍長,並且率部參加東徵、西徵以及山城堡戰役。
抗戰時期,相比較於前兩位,他的戰功可能沒那麼顯著,但也擔任了八路軍第120師358旅716團團長,率部進軍雁門關以北地區開闢根據地。
1938年,宋時輪擔任第四縱隊司令員,兼第12支隊司令員,並且在當年支援了李運昌等人組織的冀東抗日武裝暴動。
1945年,宋時輪隨陳毅來到山東根據地工作,擔任津浦前線指揮部參謀長,1946年又與葉劍英同一起同國民黨軍事代表進行談判。
在談判桌上宋時輪有理有據,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期間甚至遭到國民黨特務刺殺,但依舊堅定地披露國民黨的醜惡,展現了我黨的風範。
等到1947年,宋時輪擔任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司令員,因此他也成為了粟裕的部下。
那麼為何宋時輪對粟裕不服呢?原因很簡單,從上文履歷就能看出,宋時輪可是黃埔出生,而且在紅軍時期就已經是軍長,在資歷這方面就比粟裕要強。
另外,兩人是同齡人,還都是湖南老鄉,宋時輪憋著一股子氣,顯然不想輸給這位老朋友。
據記載,在華野的幾次會議上,宋時輪幾次對粟裕的部署提出疑問,兩人也產生過較大的分歧。另外,在作戰任務中,粟裕很喜歡用葉飛、王必成這些人,讓他們打攻堅戰,而讓宋時輪去打阻擊戰和陣地戰。
結果,宋時輪在經歷數次後,有一次直接表示自己不幹了,要回家養老。此事被毛主席得知後,又是被訓了一頓,差點還被撤了職,還是粟裕多次求情才避免處罰。
很明顯,這三位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而且他們後來也的確非常了不得,陳士榘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工兵王,為原子彈做窩,書寫了不少傳奇。許世友更加不用說,他的故事人盡皆知。
而宋時輪在之後的戰爭中也是急先鋒,濟南戰役中當主攻,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重兵堅固設防大城市的先例,淮海戰役中圍殲杜聿明集團,留下了排炮不動,必是十縱的傳說。
後來又參加渡江戰役,參加上海戰役,戰功卓著。尤其是後來的抗美援朝戰役,宋時輪閃電入朝,參與指揮第二、第五次戰役,留下了赫赫威名。
憑藉他們的資歷,對粟裕有所質疑是難免的,但是,他們的質疑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了。
因為自從粟裕擔任副司令以後,從1946年7月到8月,連續取得了7次大捷,消滅敵人5萬餘人,威震整個華中。
後來又在魯中山區遊移飄忽,一舉拿下萊蕪戰役勝利,殲敵5.6萬人。陳毅更是公開表示:我軍副司令粟裕將軍的戰役指揮一貫保持其常勝記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隨後他又大膽決策,集中華東野戰軍全部兵力圍困74師,打贏了孟良崮戰役,氣得蔣介石吐血,贏得了百萬軍中取上將人頭的傳奇。
後來又主持了淮海戰役,此戰殲敵55.5萬人,將北中國之蔣軍全部消滅。之後又渡過長江,連續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廈門等大城市,殲敵28萬人。
就這樣,粟裕用無與倫比的戰功獲得了戰神的美名,而那些昔日對他有所質疑的戰友們,也慢慢地被他的完美表現所折服,有的和他成未了託妻獻子的好友,還有的則將其視為永遠敬佩、學習的對象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