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民族文化(北京颳起了松桃)
2023-10-19 02:50:39 2
1月13日,金碧輝煌的北京中貿視界演藝大劇院座無虛席。舞臺上,35對鼓槌整齊揮舞,35面花鼓同步擂響,現場數千觀眾的脈膊與心跳伴隨著鼓點一起「加速」……
1月14日,遠隔萬水千山的北京星光影視園內,來自美國紐約的外國嘉賓秒變「粉絲」,爭相與演職人員合影留念,嘴裡蹦出一連串的「beautiful」……
演出現場
以上兩幕激動人心的場景並非某位大明星在舉辦巡演,而是松桃老年體協金秋文藝隊亮相首都北京,面對全國觀眾,展現出松桃人民的「精氣神」,掀起了多彩苗鄉的「民族風」。
結束錄製後,談到文藝隊的舞蹈《苗鼓聲聲》即將登上今年全國老年春晚的舞臺,通過中央電視臺在春節期間錄播,隊員陳琳芬難掩激動。「其它節目都是地方選送,只有我們的舞蹈由組委會特邀,作為開場舞參演!」在她看來,這是對前段時間辛苦排練的最大褒獎。相比個人登臺亮相,隊員們對這份榮譽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從正月初一到十五,節目將持續在中央電視臺重要時段播出,屆時,多彩的花鼓藝術流傳會更廣,多元的松桃文化影響會更深。
翻看節目單,李雙江、鄧玉華等老藝術家也將同臺表演,這樣的機會彌足珍貴。至於斬獲「為祖國喝彩——中華民族歌舞大賽」的「金獎」、贏得直通全國老年春晚等殊榮,更讓大家感到無限榮光。
登臺前的介紹環節,主持人竟然對松桃的民風民俗「如數家珍」,像「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等傳統民族節日都是脫口而出,花鼓、苗歌、絕技、苗繡樣樣了如指掌,一番繪聲繪色的描述,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更不用說精彩紛呈的表演時刻,隨著最後一聲雄渾的鼓聲逐漸消散,現場的嘉賓和觀眾紛紛起立,將最熱烈的掌聲獻給了遠道而來的松桃人。
是的,舞臺上的演出很成功、很出彩,但舞臺背後的故事更感動、更溫暖。
金秋文藝隊成立於2001年,是松桃第一支民間文藝隊伍。由39名成員組成,平均年齡58歲,年齡最大的70歲。回眸備戰階段,這樣一群高齡「舞者」聚在一起,需要克服太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兩個月的排練期間,大家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家中的晚餐,叫個外賣應付一下;自己累了,靠著椅子休息片刻;家人生病了,託付給親朋照顧。從晚上七點到晚深夜十一點,每個人都爭分奪秒、無怨無悔。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僅僅依靠努力訓練是不夠的,民間文藝隊參加活動需要資金保障。欣喜的是,這些困難在金秋文藝隊前面總是能夠「迎刃而解」。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演出的資金很快有了著落,隊員們立刻鬥志昂揚地投入到「備戰」中。縣委宣傳部及縣文體廣電新旅局則在場地服裝、藝術指導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甘當文藝隊的「後勤兵」、「服務員」,再為隊員們默默奉獻。
都說知足常樂,載譽而歸的金秋文藝隊全體成員卻不滿足。
「這面鼓,我們想把它打出國門,想讓它走向世界!」她們代表74萬松桃各族人民,發出了共同的心聲。(微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