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最早是誰提出來的(三綱五常的由來)
2023-10-19 02:11:09 1
三綱五常最早是誰提出來的?三綱之說,人們大多數說是源於韓非,其實不然三綱實際發端於荀子,「無君以制臣,無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縱慾」這是主張君權「君者,國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亂」這裡又主張父權「請問為人妻?曰:夫有禮則柔從聽侍,夫無禮則恐懼而自竦也」這是主張夫權這些話,雖無三綱之名,卻有三綱之實而明確提出三綱概念的,是董仲舒而將三綱作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簡稱,完全定型的,是《白虎通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三綱五常最早是誰提出來的?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三綱五常最早是誰提出來的
三綱之說,人們大多數說是源於韓非,其實不然。三綱實際發端於荀子,「無君以制臣,無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縱慾」。這是主張君權。「君者,國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亂」。這裡又主張父權。「請問為人妻?曰:夫有禮則柔從聽侍,夫無禮則恐懼而自竦也」。這是主張夫權。這些話,雖無三綱之名,卻有三綱之實。而明確提出三綱概念的,是董仲舒。而將三綱作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簡稱,完全定型的,是《白虎通義》。
五常說來自孟子。「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但孟子沒有把信作為一種道德與仁義禮智並稱,只是將之與孝、悌、忠等連稱。完成這一工作的是董仲舒。
最先把三綱五常並稱的,是東漢後期馬融的《論語注》。《論語·為政》說,「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馬融說:「所因,謂三綱五常;所損益,謂文質三統。」這雖與孔子本意相去甚遠,但標誌著封建綱紀與處理這些綱紀的道德原則的結合。隋唐以後,三綱五常的提法,作為封建道德的核心概念,就很普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