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將許慶:失去一條半手臂,他卻成了「鯊魚」
2023-10-18 17:45:25
寫人作文主要是抓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或者外貌特點進行描寫,使其讓人印象深刻,突出人物的形象,讓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下面是相關的作文,歡迎欣賞與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泳將許慶:失去一條半手臂,他卻成了「鯊魚」】
月9日,中國遊泳隊在裡約帕運會遊泳中心斬獲五枚金牌,且全部打破世界紀錄,驚豔全場。
倫敦帕運會銀牌得主,中國選手潘詩云在男子蝶泳S7級決賽中以27秒35奪冠,並打破了沉寂了八年之久的,由英國人大衛·羅伯特(DavidRoberts)保持的世界紀錄。
烏克蘭選手樂文尼(IevgeniiBohodayko)與潘詩云齊頭並進,最終以毫釐之差(27.64)收穫了一枚銀牌。同時,他也打破了2008年北京帕運會27秒67的紀錄。哥倫比亞18歲小將卡洛斯(CarlosSerrano)以28秒60的成績獲得第三,表現強勁。
在男子S2級100米仰泳比賽中,中國運動員鄒連康以1分45秒25奪冠並打破世界記錄,劉本英以1分48秒29摘銀。烏克蘭選手舍瑞(SerhiiPalamarchuk)獲得季軍並打破歐洲紀錄。
在男子S8級100米蝶泳中,中國隊包攬了冠亞季軍。宋懋璗以59秒19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他的隊友徐海蛟和楊光龍分別獲得亞軍季和軍。
男子S6級50米蝶泳決賽中,中國運動員許慶以29秒89獲得冠軍並將世界紀錄提高了0.01秒。鄭濤以29秒93摘得亞軍,王李超獲得季軍。
「這是對我的朋友和家人最好的回應。長久以來,他們一直勸我別參加比賽了,退役吧,但是這枚金牌說明了我的堅持是正確的。」許慶說。
中國遊泳隊在這一天的最後一枚金牌和世界紀錄來自自由式4x50米接力(20分)賽。彭秋萍、姜勝男、黃文攀和許慶以2分18秒03打破世界紀錄,創造了歷史。巴西獲得這個項目的亞軍,烏克蘭位列第三。
【泳將許慶:失去一條半手臂,他卻成了「鯊魚」】
6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失去了雙臂
24歲的許慶是河南平頂山市人,S6級遊泳運動員。6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失去了雙臂,當時,還是孩子的許慶並沒意識到,沒有雙臂對自己的人生將意味著什麼。「孩子這麼小,以後可怎麼辦呀?」母親以淚洗面,帶著他跑遍了各大醫院,希望寶貝兒子能恢復得像健全人一樣,享受生活的陽光,結果,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一次偶然的對話,許慶開始了遊泳運動生涯
面對現實,母親告訴許慶,哪怕裝假肢,也得讓他有「雙臂」。1999年,母親帶他來到一家生產假肢的工廠,準備購買假肢。碰巧,這家工廠的負責人是一位殘疾人,獲得過殘疾人桌球世界冠軍,就問許慶喜歡什麼,聽許慶說自己特別喜歡洗澡、玩水,這位負責人就建議許慶的母親帶孩子學遊泳,讓孩子殘疾的肢體重新煥發生機。
回到平頂山後,許慶就被母親就帶去了遊泳館,可是,第一次看到泳池,他很害怕,退縮不敢下水。他又被母親帶到了田徑場,可教練說他身體太單薄、練田徑希望不大,於是,他又被送到了遊泳館。當時,平頂山市殘聯正在選拔、培養殘疾人運動員,準備參加省殘運會,為他推薦了啟蒙教練馬雲鵬。從此,許慶就開始了遊泳運動生涯。
不分晝夜的勤學苦練,許慶的進步非常明顯
對於一個失去雙臂的孩子而言,學習遊泳,需要付出更多艱辛。健全人用兩臂划水換氣呼吸,許慶只能靠腰部的力量,遊起來比一般人慢,還經常嗆水;他也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能雙手扶著打水板下水,只能靠教練給他綁在腰上的浮背,慢慢地適應泳池……靠的是艱苦的訓練,靠的是堅強的毅力。
在教練的系統指導和幫助下,加上自己不分白天黑夜地勤學苦練,許慶的進步非常明顯。練習遊泳不足兩個月,他就參加了我省第四屆殘疾人運動會,並收穫了一枚金牌、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
努力拼搏讓他逐步取得了驕人成績!
此後,在教練的悉心栽培下,努力拼搏的許慶,開始在國內殘疾人遊泳比賽中嶄露頭角。2004年全國殘疾人遊泳錦標賽上,他一舉獲得肢殘S6級200米個人混合泳比賽的金牌和50米蝶泳銀牌,並在這一年入選國家遊泳隊,幾個月後,參加了2004年雅典帕運會,成為中國參加雅典帕運會年齡最小的運動員,這次出徵,也讓許慶給自己定下了日後在帕運會上奪金的目標。
2006年,許慶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遠南運動會上,斬獲了三枚金牌、兩枚銀牌。2007年12月8日結束的世界殘疾人遊泳公開賽上,他又勇奪一枚金牌、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2008北京帕運會上,許慶獲得了3枚金牌和一枚銅牌,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在2012年倫敦帕運會,他繼續超越自己,取得了獲得4枚金牌、打破4項世界紀錄的驕人成績。
從不幸失去雙臂,到十幾年的遊泳運動生涯,許慶的最大收穫就是:面對困難時,不再害怕!泳池中搏擊,讓他收穫了自信,也收穫了對人生的追求和希翼,就像他第一次在全國遊泳比賽取得好成績後安慰母親的話:「我仍然可以非常棒,我要讓您為我感到驕傲!」
【泳將許慶:失去一條半手臂,他卻成了「鯊魚」】
在夏至前北京驕陽的炙烤下,上午10點的遊泳館裡已躥升至30℃,空氣黏膩潮溼。牆上照例有不少標語,文字卻有點別致。「泳往直前永不言敗」「生命源於碧水,生命在於運動」,少了競技的劍拔弩張,沒有直指裡約的豪言壯志,像是一支混編了柔板的進行曲。
泳池裡水花翻騰,岸上幾名教練舉著魚竿,竿子頂上戳著網球,輕打盲人弟子的頭和背,提醒他們馬上要遊到池邊了。來這裡半年多的李孟鍾已經熟練掌握了這項技術,不過,對許慶,他需要做的不是輔助,而是要求。聽到哨聲,許慶知道有新指令了,便遊回池邊,用較長的右臂擦幾遍池面,奮力一撐,左邊的一點手臂控制下平衡,側身坐到了池沿上。他右肩後邊有一個刺青。許慶告訴我們,那是北京帕運會之前陪小夥伴一起紋的,是條鯊魚,因為他想遊得更快,更有殺傷力。當時他們不敢請假,塗點藥膏就下了水,結果脫色又發炎,鯊魚有些面目模糊了。
其實,這倒更像許慶。自己的7塊帕運會金牌是怎麼得來的,他覺得像個謎;裡約帕運會的前景,他和過去一樣心裡沒底。這個白淨男生給人的感覺就像那條線條柔和的鯊魚,看上去沒什麼稜角,但在某個地方隱藏著力量。他說自己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這說不定是基因,也可能是他在不尋常的命運裡找到的,過好自己人生的方式。
快要24歲的許慶在殘疾人遊泳隊裡是「老人兒」了。一是他的泳齡比一些隊友年齡還大,二是他已經參加了三屆帕運會,資歷最老。上午10點鐘,他所在的組結束陸上訓練開始下水,一些隊員已經換好泳裝熱身,許慶不緊不慢地走進遊泳館,歪著腦袋夾著水瓶,毛巾就掛在肩膀上。
對於我們的來訪,許慶是偷著樂的。雖然我們執意不佔用他的訓練時間,但是下午,他乾脆沒有帶泳褲,只在池邊慢跑了幾圈。「在其他組的話我就是老隊員了,然而在這組不行。他拿我就像那種剛練的隊員一樣。」許慶沒有料到,在第四次備戰奧運時,會吃到這樣的苦頭。他的新教練李孟鍾自帶一張具有威懾力的面孔,當他最初把每天一萬米的訓練計劃拿出來的時候,許慶和他的小夥伴們嚇呆了,這比他們習慣的強度高出一倍都不止。李教頭還說,不管是誰,不談條件。這摁滅了許慶殘存的一絲僥倖。
李孟鍾是紹興人,曾經是國家遊泳隊教練,去年才從浙江省隊借調到殘疾人遊泳隊來。接手許慶之前他打聽過,據說這孩子雖然帕運會戰績輝煌,但是「訓練不行的啦」。即便這樣,他最初接觸許慶,還是大失所望。2012年倫敦帕運會拿到4金之後,許慶幾乎沒有正規訓練過,2015年9月的全國殘運會,他的200米成績比奧運會時慢了10多秒。11月,國家隊集結,李孟鍾見到的這個「著名運動員」竟然有「遊泳圈」,一下水更叫人頭大。「這個人的能力怎麼那麼差的?講得通俗一點,那個時候的訓練真的是我拿吊車去吊都吊不起來。」一邊是狀態一落千丈的老運動員,一邊是初次接觸殘疾人的教練,兩人就這樣開始從「湊合」到磨合,再從磨合到配合。李孟鐘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減肥。許慶雖然暗自惦記著「老隊員」的身份,但也知道這樣子對自己都沒法交代。據李教頭回憶,許慶很聽話,每天水裡練完了再去跑步,一兩個月下來,成果顯著。
面對「天量」的水上訓練,許慶說,他明裡暗裡都向教練表達過吃不消的意思,但人家沒回應,前兩個月膝蓋半月板有些傷,也沒得放鬆,「氣死我了」。李孟鍾知道自己的要求對這些孩子來說有些嚴苛,但他有自己的理由:「我不能把他們看作殘疾人,要把他們看作健全人,因為健全人能做的事情他們也能做。雖有諸多的不方便,但是他們不能仰望別人,把自己看低,對不對?」許慶有的則是直觀的感覺。「達到他的強度後他就會很高興,達不到,他就跟你生氣。」當然,成績的提升也是說服力。他說自己現在的狀態已經撿回了倫敦的七成,正在朝著師徒二人說好的九成去努力。說九成,是因為在李孟鍾看來,如果能撿回九成,那麼他在裡約仍有機會衝擊冠軍。但即便正在朝好的方向走,許慶自己心裡也還是完全沒底。「我屬於比賽型運動員,訓練水平不是很高,最好成績都是在奧運會期間遊出來的。教練也拿不準我這種運動員怎麼去判定水平的恢復和提高。我知道教練都會有獎牌任務,所以帶我這樣的運動員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