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地區名稱的由來(昆明的由來與釋義)
2023-10-20 01:31:39 2
昆明地區名稱的由來?1922年9月昆明市政公所制定昆明市市徽,說明「是徽為兩球相銜形,取象於昆明二字」,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昆明地區名稱的由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昆明地區名稱的由來
1922年9月昆明市政公所制定昆明市市徽,說明「是徽為兩球相銜形,取象於昆明二字」
□ 馬穎生
「昆明」一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大多數學者認為,「昆明」最初是我國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這個族群分布於雲貴川廣大地區。「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又寫作「昆」、「昆彌」或「昆渳」。
見諸記載,「昆明」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寫道:「西自同師(保山)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巂、昆明,皆編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裡。」由此可見,「昆明」一詞是古代雲南一個少數民族的族稱。
「昆明」作為地名出現,則是在唐代。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元和郡縣圖志》載:「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為名。」但此處所置昆明縣,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鎮(今鹽源縣境)。唐代為什麼把定笮鎮命名為「昆明」,記載當中已寫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處「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蓋漢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雲南西部地區。直到南詔、大理時期,烏蠻、白蠻興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漸為烏蠻、白蠻佔有,昆明族才被迫東遷滇中,聚居於滇池周圍。宋寶祐二年(1254年),元滅大理,在鄯闡設「昆明千戶所」,「昆明」始作為地名出現。
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賽典赤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十三年(1276年)賽典赤正式設立雲南行中書省,並把雲南省的行政中心從大理遷到昆明,至此,昆明正式成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雲南成為全國十一個行省之一,此名稱延續至今。當年賽典赤改昆明千戶所為昆明縣,隸屬中慶路。明代改中慶路為雲南府,昆明縣屬雲南府。清代因襲明制,昆明縣仍屬雲南府。民國元年(1912年)全國廢府存縣,撤雲南府,存昆明縣。1922年8月,改設昆明特別市,設市政督辦,直屬省政府。1928年,正式成立昆明市,實行市長制。
「昆明」一詞的含義,晉常璩在《華陽國志》中解釋說:「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這句話可解釋為人口眾多的昆明族。
有意思的是,昆明作為地名出現還有兩種有趣的說法,分別見於1924年昆明市政督辦張維翰修的(民國)《昆明市志》。第一種說法,即大禹時代,雲南洪水退出,昆明北面的梁王山,又名崑崙山,山的南方有離(黎)明景象而得名。
據(民國)《昆明市志》「名義及沿革」載:「按《禹貢》:『導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可為禹王治水至雲南之證。相傳昆明北之梁王山,名崑崙,止(此)山即禹王舊日泊舟處,遺址尚存,水道亦復可稽,殆不能以臆說論。昆明之名,取義於雲南洪水退除,崑崙山南方有離(黎)明景象,當屬非虛。且洪水之退除,由鹽源而大理而雲南,亦復秩然有序,前說固多可信。」
按:文中的黑水即昆明黑龍潭,漢代稱黑水祠;三危即三危山,又稱三崇山,在雲龍縣境;梁王山,昆明境內有大小梁王山,此處指橫跨嵩明、尋甸兩縣的大梁王山,因元代梁王曾駐兵山頂而得名;小梁王山在呈貢境。
第二種說法,即昆明得名不外乎標榜雲南的文明景象,日月相推而明生,燭照一切。(民國)《昆明市志》「名義及沿革」如是說:
「究之縣以昆明名,取義不外標識雲南之文明景象。考昆,同也,謂比之是同;明,照也,謂日月相推而明生,可以燭照一切。蓋雲南僻處邊徼,開闢較後,以昆明名省會,謂自後當可比同腹省,或其光明更著,可以照耀各先進省也。更就字形言,昆為『日』『比』二字併合而成,即日日相比之意,言其文明將日比一日進步也;明為『日』『月』二字併合而成,即日月合璧之意,言其前途之發達將如日月之升恆也。昆明之取義如是,如本市名義所以一如舊貫歟。」
此說認為,昆是同,與各省相比相同;明是照耀,可以燭照一切。雲南地處邊疆,開發滯後,以「昆明」命名省會,可以媲美其他省,或可照耀其他省。它認為這兩個字,喻昆明前途的光明,就像冉冉升起的太陽和月亮。
歷史上,昆明一詞還在湖泊地名中出現。著名的大觀樓長聯中「漢習樓船」一句,指的就是漢武帝為攻打西南的昆明族,而在長安開鑿昆明池練習水兵。清代乾隆皇帝追念漢武帝拓土開疆的偉烈豐功,將北京著名的頤和園西湖改為「昆明湖」,沿用於今。
(作者單位:昆明市地方志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