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個境界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
2023-05-08 21:04:27 1
導語蘇軾在《浣溪沙》裡寫過這樣一句詞:人間有味是清歡。
何為清歡?
清晨醒來,見朝陽初起,見荷葉田田,有清粥一碗,有小菜一碟,是為清歡。
傍晚時分,見夕陽西下,見南山悠然,有晚霞滿天,有雛菊花開,是為清歡。
清歡,是心境悠然自在,是靈魂灑脫釋然,仿如龍騰深淵,虎嘯深山,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花開花落。
清歡,是自然萬物所求的最高境界。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宋代: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譯文:
微風吹來,天氣微寒,濛濛細雨,隨風斜落。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似乎在向剛放晴後的沙灘獻媚。清澈的洛水流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春天的素菜,有嫩綠的蓼芽、蒿筍。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這首詞是蘇軾被貶黃州幾年後,又被調往汝州任團練副使,途中,經過泗州,與劉仕彥同遊南山之時,寫下的一篇遊記。
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遊者遊山時品嘗的清茶野餐的風味。整首詞充滿了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怡然自樂的心境。
沿途的風光,有細雨,有微風。風吹來,濛濛細雨順風斜飛,臘月的天是寒冷的,可遊山的東坡並不在意,認為它是「曉寒」。而後雨腳漸收,煙雲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暉。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登高望遠,又可見洛水匯入淮河,漫無邊際。這是視野上的開闊,也是東坡逸懷浩氣的表現。
下片寫了遊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託,有了視覺上的衝擊力,也有了春天的鮮活氣息。「雪沫」乳花,這是古代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午盞,指午茶。此句可以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是將生活藝術形象化了,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在詞的結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和詩味、理趣。
蘇軾是從黃州出來,經過泗州時,寫下了這首詞的。
人間有味是清歡,又是怎樣的遭遇,讓他有如此的感慨與頓悟呢?
餘秋雨先生在《千年文化》中說:黃州,是蘇東坡的一個轉折點;黃州,使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
帶著一身的傷痕與罪名,帶著一個卑微的官職的蘇軾,出汴京,過河南,渡淮水,進湖北,抵黃州。這裡沒有住所,他只得在寺廟中住下,收拾起糟糕的心情,混跡於樵夫漁民之中,孤獨地在月夜裡,對著明月與孤鴻,反省自己(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答李端叔書》)。
恰如蘇轍所說的那樣: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他太出名,太響亮,以至於他太過鋒芒畢露,太過才華外露,缺少自知之明,才有了被貶黃州之禍。
他在《答李端叔書》這封書信裡,可以說是深刻地反省了自己。說自己三十年來想博得別人叫好的地方大多是他的弱項所在。比如從小為了科舉考試寫政論,中了進士更是對歷史是非、制度策略津津樂道,還洋洋得意地炫耀,其實他並沒有明白其真諦。直到一下子面臨死亡才知道,他只是在炫耀無知。
三十多年來最大的弊病就在這裡,現在終於明白了,到黃州的我,是覺悟了的我,與以前的蘇東坡已經判若兩人。
蘇東坡的覺醒,是一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目的也是想找回一個真正的自己。
因為,在黃州,他才能寫下了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然後,走出了最困頓的黃州時期,走出了懵懵懂懂的過去。
他暢遊廬山,在江西筠州探視了胞弟蘇轍,到金陵又與告老還鄉的王安石相聚數日,且有相偕歸隱之約。這年歲暮,蘇軾來到泗州,即上書朝廷,請罷汝州職,回宜興修養。因為經過泗州時的他,已經是一個靈魂得到淨化與升華的蘇東坡了。
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
蘇東坡不愧是蘇東坡,驚濤駭浪,並沒有嚇到他,他反而在逆境中及時地反省,並調整自己的心態,用豁達的心性,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與此同時,也使自己的靈魂得到了救贖,在清茶與春盤之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諦。
人間有味是清歡。
過去的名與利,榮華與富貴,都不過是浮雲飄散。人生真正有味的,恰恰是眼前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以及歡快的心情。
蘇軾眼裡的清歡,是你心中的「清歡」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柳月青與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