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明天的記憶增添點美好(明天是什麼日子)
2023-10-20 13:38:59 2
明天
是南京大屠殺79周年紀念日
也是中國以立法形式
確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以來的
第三個國家公祭日
銘記,不只是民族的悲愴,還有落後必亡的訓誡;紀念,從不為宣揚復仇的怨念,只為許下復興的心願:吾輩當自強。哀傷藏於心,實幹強我邦!
在那場慘絕人寰的屠殺中活下來的他們,每個人都背負著血與淚的記憶。如今,他們大多老去,甚至離世,還剩下百餘人。他們,帶著對暴行的痛苦記憶,每一個人都是鐵證!明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見證者正在凋零,但真相永遠不應沉沒!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淮安作家張純如。
張純如,美籍華裔女作家,祖籍江蘇淮安,1968年3月28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1989年從伊利諾大學畢業後,曾在美聯社和芝加哥論壇報當過記者,後來開始全職寫作。
早在孩提時代,張純如的父母經常會和她說起1937年在南京的發生的事,當時,她的祖父逃離那個人間地獄……1994年12月,當張純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的黑白照片時,感到無比的憤怒。她決定為此寫書,向世上揭示侵華日報的暴行。1995年7月,張純如來到南京,待了25天左右,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她每天工作時間都有10小時以上。
1997年12月,出版了《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一個月內,就進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被評為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不過,書成後,她不得不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收到到威脅信件和電話。而由於接觸了太多殘忍血腥的資料,後來,張純如患上了抑鬱症。
2004年11月9日,張純如,這個曾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呼號的女子,將自己的白色轎車停在一段荒僻的公路旁,然後掏出手槍,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以下是張純如1995年來南京踏足的地點:挹江門附近繡球公園內的紀念碑、中山碼頭、煤炭港、草鞋峽、燕子磯、東郊叢葬地、中華門外的普德寺、雞鳴寺、南京師範大學校園、中華門城堡,或許在任何一處,你也可以冥想到,在21年前,有這麼一位女子,為了讓世界知曉「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辛苦奔波的身影。
勿忘國恥!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