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字廣州話同音字(漢語言博大精深)
2023-10-20 04:35:23 1
日前,筆者親眼目睹了鄉村幾個小孩子「開鎖」的現場。小孩子開鎖,是中原地區古老的民俗,帶有鮮明的地域特徵,他們讓坐監牢的孩子出監,要找姓宋和姓劉的兩位婦女,「宋」,表示要將孩子送出牢房;「劉」,就是出監後,一定要把孩子留住,留在父母身邊;而他們在驅趕孩子儘快離開牢獄之門時,使用的「七星鞭」,也是用柳樹枝和桃樹枝編成的,這裡,都是取其同音或諧音:從監內往外出「逃(桃)」,逃出後不再回去,要「留(柳)」下來的意思」。
中國人喜歡以同音字,進行意思的轉換遷移,無非圖個吉祥如意,以求富貴、和諧、長壽和榮耀,這是中華民族特殊的風俗文化。比如,人們喜歡送「吉祥畫」表示祝福,在老人生日時送一幅《福壽圖》,畫面是長壽的綬帶鳥(「綬」與「壽」諧音,即「長壽」的意思),壽桃、仙果(佛手)等,寓意老人健康長壽;祝願小孩考試順利,年輕人事業有成,則用一幅《前程萬裡》畫,來表達心意,畫上面有古錢、拂塵、萬年青、李子,以示「前程萬裡」(「錢」與「前」同音,「塵」與「程」諧音,「李」與「裡」同音)。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風俗中也運用了漢字的諧音,希望來年吉利。過年時,無論過去和現在的人們,見面都要說些吉利話。如「恭喜發財」、「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等等,這些話都稱之為「年話」,也就是過年時說的話。
年畫中,或繪人物,或繪動物,或繪植物,每一樣都代表一種吉祥的祝福,都有一個特別的寓意,因為古代很多表達吉祥的用語,皆可採用「同音」和「諧音」來表達。如「蝠」代表「福」;「鯉」代表「利」;「魚」代表「餘」、「玉」……
而這些寓意豐富、形式優美的詞語,其中很多就是年話,這些年話經過民間藝人的形象思維,繪製成喜慶吉祥、活潑生動的畫來,就是年畫。可謂:話中有畫,畫中有話。比如:大吉大利:《大吉大利》,畫面是雄雞、元寶等,「雞」與「吉」是諧音字,意寓吉利。年年有餘:《年年有餘》也稱為《蓮年有餘》或稱《連年有魚》,畫圖上有蓮花、爆竹、魚或兒童抱鯉魚。用爆竹,寓意年節的到來。「魚」與「餘」、《蓮》和《年》同音,比如到年節之時,家境富裕。既表達歡慶之情,又圖來年之吉利。金魚滿堂:《金魚滿堂》,也稱《金玉滿堂》,畫面上畫有金魚、童子、牡丹和壽桃。「魚」與「餘」、「玉」同音;牡丹和蟠桃,代表富貴與長壽。
在熱鬧的街市上看到「金日開業」四個大字,大家知道金日開業是表示吉利的日子開業,但這完全是個同音字,正確的應該是「今日開業」。鄰村賣衣服的門店上掛著「衣衣不舍」的廣告牌,成語應該是「依依不捨」,但人家偏要取其同音字,那樣做。更有一些有趣的同音廣告,比如:騎樂無窮(某摩託車廣告語), 一明驚人(某眼病治療儀廣告語), 衣名驚人(某服裝廣告語), 無胃不至(某治胃藥廣告語), 飲以為榮(某飲品廣告語), 天嘗地酒(某酒類廣告語),食全食美(某酒店廣告語), 咳不容緩(某止咳藥廣告語) ,閒妻良母(某洗衣機廣告語), 默默無蚊(某殺蚊劑廣告語), 牙口無炎(某牙膏廣告語),等等。
關於同音字,古代也有鬧出笑話的。話說東漢時期,曹操的兩個小妾,因為爭寵,鬧得你死我活。曹操管不了了,就說,你倆同歸於盡吧。正當這時,曹操手下一員大將于禁(於盡),飛身跳出,笑曰,謝主公恩賜!欣然接受了賞賜。 也有歇後語運用同音字的,並且,運用的恰如其分,詼諧幽默,妙趣橫生。如:老虎拉車——沒人趕(敢),賣布不帶尺——存心不量(良),肚子裡撐船——內航(行),打腫臉充胖子——不腫(懂)裝腫(懂),老天爺拄拐棍 ——天上差(插)到地下了,等等。
其實,在古代,早就有了使用同音字的先例,還有些巧妙將同音字入詩的,例如,劉禹錫的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將晴與情相通,用的十分的自然和巧妙。再如,蓮(憐)子心中苦 梨(離)兒腹內酸,也將「蓮」與「憐」、「梨」與「離」相通,可謂巧妙地運用了諧音字,收到一語雙關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