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醒獅文化感受非遺魅力(嶺南非遺文化廣東醒獅及)
2023-10-20 12:45:13 1
中國的舞獅文化在歷史上源遠流長,在漢代時就有舞獅的記載,唐代已有被稱為"太平樂"的宮廷舞樂獅子舞,因為獅子被認為是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舞獅的活動在民間廣泛流傳。五代十國後,舞獅的風俗由中原流傳到嶺南地區,於是有了南獅和北獅之分。
在表演藝術上,北獅重形,造型酷似真的獅子,注重靈活的動作,南獅擬神,造型威猛,舞動起來鼓樂激昂,雄壯威武,所以南獅又有"醒獅"之稱。醒獅作為嶺南的民俗文化,在廣東地區佔有重要的地位,每逢喜慶節日,或重大的活動,必然有醒獅助興,這個傳統歷代相傳,經久不衰。
關於醒獅,在廣東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在遠古時期,廣東南海一帶發生了瘟疫,死人無數,這時出現了一隻神獸,神獸走過的地方,瘟疫全部消失了。為了報答神獸的恩情,鄉民們便用竹篾和紙,紮成神獸的樣子,配合鼓樂舞動,以表示禮祀之心。因為神獸的模樣酷似傳說中的獅子,因此又被鄉民們稱為"瑞獅",而"瑞"在粵語中和"睡"是諧音,叫"睡獅"不吉利,為了避諱,加上"瑞獅"也暗喻著驅邪鎮妖的寓意,便將"瑞獅"改為了"醒獅"。
醒獅文化在廣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不僅寓意著如意吉祥,還是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徵。像廣東醒獅的發源地佛山南海,就出現過一位歷史上的風雲人物——黃飛鴻。
關於黃飛鴻的傳說各種各樣,但他作為"廣東獅王"的故事最為令人津津樂道。有一部電影《獅王爭霸》就述說了這樣一個醒獅的故事,清朝末年,慈谿為了宣揚"天朝"國威,舉辦了一場獅王爭霸大賽,為了奪得"獅王"的頭銜,各門派互相殘殺,暗地裡日本和俄國卻作著如何瓜分中國的陰謀。黃飛鴻在獅王爭霸賽中憑其出色的技藝,不僅奪得了"中國獅王"的稱號,還粉碎了日本和俄國的陰謀。這部電影以獅王大賽為引,牽出了中國那段血淚的歷史,並以"醒獅"暗喻了中國不屈的民族精神。
在歷史上,黃飛鴻所倡導的南獅獅藝,正是這樣一種民族氣節,團結、開拓、不畏艱險,以雄健的精神表現出中華民族的自信和豪氣。
醒獅因其豐富的寓意和象徵在民間備受歡迎,且揚名海外,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醒獅的文化,而在各地華人的推動下,醒獅文化還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
"醒獅"作為嶺南民俗文化的優秀代表,不僅只代表了一種民俗文化,醒獅精神更是象徵一種不屈雄健的民族魂,在2006年5月20日,醒獅經國務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