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種姓制度(我國俄羅斯族的由來)
2023-10-17 18:44:02
俄羅斯族,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之一,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中國境內俄羅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漢、維吾爾、哈薩克等多種語言,在社會上,俄羅斯族講漢語,使用漢文,在家庭內,在與本民族交往時講俄語,使用俄文。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古代俄羅斯移民的後裔,經過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長相、風俗和習慣等,已與俄羅斯的俄羅斯人完全不同。而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俄羅斯族散居在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下轄額爾古納市等地,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境內俄羅斯族總人口數為15393人。
中國的俄羅斯族主要是從俄羅斯移居而來。早在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侵入我國黑龍江地區的部分沙皇俄國士兵被俘歸降後,被清政府送往北京,編入八旗。在後來的順治七年(1650年)、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二十二至二十四年(1683—1685年)間,又有百餘俄羅斯士兵,隨軍隊自黑龍江北雅克薩邊城遷居北京。今北京的羅、何、姚、田、賀五姓俄羅斯族人約200餘人,即他們的後裔。
在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之後,很多的老舊俄國官僚、貴族,因為害怕受到牽連,都選擇逃難來到我國。當時因為清朝內憂外患,所以很難顧及到這些人,這些人組成形成了一個個外國村落。那時候統稱為歸化族。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俄羅斯族人民和當地其他民族一道,團結奮鬥、艱苦創業,在社會主義革命、改造、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族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目前,俄羅斯族人民正滿懷信心地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徵程上。俄羅斯族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